266、宛陵以北相继换天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66章266、宛陵以北,相继换天
  丹阳郡。
  汉武帝建元二年,更秦鄣郡为丹阳郡。
  以境内丹阳县而名。
  此县距离石城不远。
  但也有历代也称为丹杨郡。
  这和历史上天下归晋后,东晋时,为避杜皇后讳“阳”字,改丹阳郡为丹杨郡有关。
  眼下,丹阳郡尚未跟谁避讳,也未更名。
  治下共领十六县。
  约13~15万户,63~65万人口。
  其实,跟庐江一样。
  也是袁术这个伪朝仲氏天下破产后的获益者。
  不光丹阳郡,还有吴郡、会稽、豫章等郡,全都享受了仲氏破产清算后的余利。
  袁术称帝当年冬天,遇上大旱灾,大饥荒,袁术不愿开仓救济,治下百姓食不果腹,纷纷四处逃难。
  渡江南下。
  在当时,是最好的选择。
  逃难的百姓,在这些郡,安家的安家,落户的落户。
  甚至比去隔壁庐江还多不少。
  这也造就了,丹阳等郡人口暴增,有落户在册的,也有隐匿深山大泽中成为山越。
  丹阳郡不用说,民风勇武,悍勇,好习武。
  也有丹阳兵,天下精兵,甲天下美称。
  宛陵。
  太守府前。
  丹阳太守吴景面色阴沉,铁青无比。
  他全身颤抖着,双眼瞪得老大,嘴巴张着好像能塞了一个鸡蛋大。
  不敢相信的看着面前,凄惨的溃兵们。
  就在刚刚,他从这些人口中,得知了程普镇守的石城,被破的噩耗。
  顿时,他眼冒金星,一阵头晕目眩,差点站不稳,拄着剑,才稍好一些。
  该因这个消息太劲爆了,太难以接受了。
  也因为石城太重要。
  太重要了!
  石城。
  那是四个月前,外甥孙策,募兵十万,北击庐江的屯粮之地啊。
  就算没有两三百万石粮草,最起码,也有百、八十万石粮草,囤积在此。
  相当一两个郡,半年到一年的粮税全在石城了。
  其实,一开始孙策想设在芜湖或者春谷的等地的。
  芜湖,四通八达,好是好,但放眼看去,会被注意到。
  春谷,跟襄安隔岸相望,也不算好。
  若是庐江郡掌握在孙策手里,那春谷就是最佳的屯粮之地。
  但可惜,刘勋出兵上寮那次,没能拿下,其子刘枫理事后,锋芒更甚。
  考虑诸多因素,以拿下庐江郡为主,为接下来首要目的,最终设在这个石城。
  这个基本上,不会被注意的地方。
  就是防止被敌人,断了粮道,焚烧屯粮之地。
  而且,由老将程普和黄盖坐镇石城,可谓是固若金汤。
  哪曾想,这么隐蔽的地方,还是被庐江攻破了。
  他不由的想起来,前些日子,外甥来信,十万大军败了,曾言九江归庐江刘枫治理。
  他当时简直都不敢相信,那可是十万大军啊,攻打个弹丸之地,就这么败了?只剩下不到四万?
  竟然,连吕范、孙贲、孙河等他认识的人,都折了。
  他很难想象,也很难接受,但外甥的亲趣÷阁信,他不得不信,也不能不信。
  如今,庐江,曾经不放在眼里的弹丸之地,今非昔比了,已经隐隐有崛起之势,势不可挡了。
  又得了九江郡,就更了不得了。
  想破脑袋,他也想不明白,曹操怎么想的?
  九江郡那可是曹操,他从袁术手中打下来的地盘。
  就这样平白给了庐江刘汉兴,莫不是刘汉兴是他私生子不成?
  他花了好几天的工夫,好不容易才接受消化这两件事。
  前不久,老朋友韩当手臂断了,武力大减,也派去镇守石城了。
  拢共三员大将呢!
  哪怕韩当断了手臂,他也是大将啊!
  而外甥孙策还说,在他离开石城时,前去余杭剿灭山越,那个新冒出来的青面龙王。
  他为了以防万一,又留了五千人马在石城。
  满打满算,石城有三员大将,足足有两万五的兵马驻扎。
  就算庐江五万人马,倾城一战,在他看来,石城也不可能防守不住!
  但现在,这些溃兵告诉他,石城失守了。
  程普、黄盖、韩当,三员大将,他们的本事,他清楚的很。
  他们和他吴景可是在孙坚帐下,就是一起共事征战的袍泽啊,现在却尽皆被俘。
  这可能吗?
  但他转念又想到,外甥孙策信中提到。
  这次出征,折了六、七个战将,十万大军,差点都打没了,伤亡那么大,又有些相信了。
  他是乍然得知这么惊人的消息,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
  但他事实摆在面前,士卒们慌乱恐惧的面庞,做不得假。
  他拄着剑,深吸了好些口气,才渐渐平复下来。
  不能慌,也不能乱。
  这些年来,南征北战,越遇大事越要镇静。
  虽然,他心里翻江倒海,但面上他面色如常。
  不慌不忙的,拿着一块竹简和刻刀刻了一会,毫不改色道:“来人快马加鞭,追上吴侯。
  把这个竹简交给吴侯,看他如何定夺!来人,把这个竹简交给吴郡张长史。”
  “诺!”
  亲兵们分别接过竹简,翻身上马,马蹄声踏踏踏,不一会消失在面前了。
  “来人,派一队斥候,密切注视石城一代动向。”
  吴景手中长剑一挥,恢复了心神后,他无比沉着冷静的吩咐着一切。
  待一条条命令有条不紊的下达。
  然而,没有出乎意料,这仅是一个开始。
  仅仅数日时间。
  一个又一个噩耗传来。
  “报,吴太守,丹阳县失守!”
  “报,吴太守,秣陵县失守!”
  “报,吴太守,芜湖县失守!”
  宛陵以北,八县先后,尽皆失守。
  毫不意外,石城一丢的那天。
  吴景就预料到了,有这么一天。
  试问,连两万五千兵马,都失守沦陷了。
  这些县,少则区区数百,多则千余县兵,又拿什么抵挡?
  失守是迟早的事。
  吴景记得上一次这么狼狈,还是扬州刺史刘繇,派兵赶走了他和孙贲。
  还是靠外甥孙策一个个击败,再次夺回来。
  回到太守府,他抽出剑鞘中的长剑,雪亮的长剑,保养的很好。
  两年了。
  建安三年,他放弃袁术任命的广陵太守一职,南渡投奔外甥孙策,继续接任丹阳郡已经两年了。
  “老伙计,或许,我们都要做好,战死沙场,马裹尸还的准备。”
  吴景轻轻低喃,擦拭着宝剑,温柔的就像对待着深爱的妻子一样。
  此时,他已经做好了长剑出鞘,披甲征战的准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