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燃烧的军费(第一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怎么说呢?
  这在外地跑了一趟回来,一大堆的事要处理也是正常的。
  例如财务问题,例如西北、辽东的后续问题,包括抚恤、表彰、祭拜、公告天下等等问题。
  例如朝局问题,最明显的是军委会问题。
  再例如,从辽东带回来的女真贵族的问题,还有那些投降过去的汉奸的处理。
  以及皇太极的踪迹,朝鲜问题等等。
  当然,还有沿海问题。
  例如正统历史上,崇祯九年,英国和明朝干起来了。
  另外葡萄牙、西班牙在南海都不安分。
  而眼下,最最紧急的无疑是财政问题了。
  这一次打仗,无疑是打出了一个天文数字来了。
  这个数字对内政、经济、民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目前崇祯还没有感受到。
  但只要算一趣÷阁账,就可以大致推断出来了。
  上午的时候,皇帝在乾清宫召见了所有御前大臣。
  孙承宗告病在家,李邦华提交了从去年十月到现在军委会所有的开支,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俸禄。
  西北调动正规军22万,加上西部军区4万,宁夏5万,甘肃镇13万。
  发出去的俸禄220万两(约14.3亿)。
  从陕西动员三十万人以上做后勤补给,其中调度的粮草截止到5月,高达500万石(6亿斤)。
  而且这还远远不够,还有大批的粮食在持续往宁夏、甘肃输出。
  先不说这些粮食采购需要多少钱,运输的人工费就是一趣÷阁巨额的开销。
  陕西当然没有这么多可调度的粮食,仅仅从湖广省就调度了60万石北上。
  这些粮食进入宁夏、甘肃,最远的甚至抵达嘉峪关、玉门关。
  其中在路上损耗的就有30万石之多。
  从西北统计出来的运粮人工俸禄就高达240万两。
  加起来460万两。
  这仅仅是西北参与到战争的。
  辽东呢?
  如果说西北是花钱如流水,辽东就是在往大火里撒钱,军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燃烧。
  不算京卫军和从草原调度的兵力,整个辽东正规军20万,因为战死了不少,后续的总俸禄不算多,一共200万两。
  但是,预备役动员出了近30万人,这些预备役的俸禄高达200万两。
  另外辽东半岛、义州军镇的俸禄也高达百万。
  一共500万两。
  京卫军和草原蒙古、北府军的俸禄呢?
  一共300万两。
  整个俸禄部分加起来1460万两。
  注意哦,这只是参加了这一场战争的。
  如今的大明朝,东南、钦州、安南都有海军,南京有东部军区,北方还有大同、宣府、榆林等军镇。
  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这些地方所有军费加起来有至少千万。
  正如军委会在奏表里记录,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全国军费俸禄部分开支高达2500万两。
  二、军备。
  军备的记录也非常详细,包括火炮、火枪、甲胄、刀剑战斧等等,还有医药用品、一些基础的军备物资。
  另外,南方的战船下海,运粮军船下海。
  总开销也不多,1560万两(约102亿元)!
  三、军粮。
  关于军粮,自然记录得也非常详细,例如各个军区上报上来的。
  例如调度到西北、辽东的,还有九边其他军镇的。
  一共4200万石,取粮食平均价换算,需要3360两(约218亿元)!
  四、抚恤金。
  宁夏战死3万人,其中军长1人,师长2人,旅长有5人,团长5人,营长8人。
  镇远关全部守军殉国,此事军委会已经做了全国表彰。
  甘肃镇各个城寨死的人也高达1万,有团长15人!
  虽然宁夏镇的仗打得非常惨烈,但是甘肃镇的损失不算太大,整个西北在皇帝亲自抵达后,及时采取了主动进攻策略。
  如此看,西北的损失其实不算大。
  抚恤金总金额在350万两上下。
  但是辽东就不同了。
  辽河防线战死的人就有4万,锦州镇以及附近城寨战死的也有万人,广宁、大凌河等地战死人数达到2万人以上。
  这还不是最惨烈的,最惨烈的是沈阳之战。
  沈阳之战,京卫军(包括曹变蛟的御林卫)战死人数高达4万人,北府军战死了2万人,蒙古军战死2万人(攻城战死),关宁军战死4万人!
  为什么说沈阳城外尸山血海,仅仅明军就战死了12万人,基本上打得方圆十几里血流成河。
  其中军长这样的高级将领就战死了6人!
  师长高达12人!
  旅长更是高达30人!
  团长76人!
  营长268人!
  那种正面大会战下,基本上是用人堆出来的。
  看到这样的数字,军委会所有官员心里都在发抖。
  据说袁崇焕在统计关宁军战死的人数后,好几天没有吃进去饭。
  因为死的人实在太多。
  所以,辽东战场的抚恤金是多少呢?
  军委会也给出了一个答案:2380万两(约155亿元)!
  总抚恤金一共高达2730万两(约178亿元)。
  最后,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所有的军费开支是多少?
  1.015亿两(660亿元)!
  短短的8个月时间,在军费上燃烧了1.015亿两。
  要知道,崇祯九年,农税、商税,加起来的税收也就才4000万两左右。
  如果加上国营商社的收入,总收入差不多在6000万两左右。
  而这一仗,就打掉了朝廷一年半的收入。
  最最重要的是,据说南直隶的物价涨了。
  从南直隶抽调了近1500万石粮食出来。
  如果不是登州、海州、上海等市舶司对安南开放了,恐怕要维持这场战争的粮食补给,是非常紧张的。
  或者说,如果不是经历了之前那些年的土地改革,粮食藏富于民了,这一场战争根本不可能打下去。
  因为粮食如果都在大户、官员、贵胄手中,朝廷根本没法征调粮食。
  同时,从上海到辽东的海线,也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安南到大明的粮食,也保证了顺天府、山东、南直隶等地粮价的平稳。
  这些,都是保证这一仗正常运转的基础,缺一不可。
  实际上,战争的惨烈度体现在前线,而战争的综合实力,却体现在后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