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她的成长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鼓响一声。
  十四年前的初春的清晨,河边的风裹挟着寒凉和柳枝发芽儿的味道,打在人的脸上。
  城门刚开,
  这天气凉,来往的人,自然是不多。
  何止是不多,甚而言之,除了懒懒地缩在城门的士兵之外,便只能瞧见一个精瘦地小老头,晃荡着身子走出了城门。
  这老酒鬼,
  昨夜不知喝了多少,
  以至于都已经是第二天一早了,走起路来,都好像是瘸了腿的狸奴。
  让我们看他的正面,
  也是酒鬼标准的红脸和红鼻子。
  斑白的头发梳的糟糕,四处是翘起的杂毛——缠发用的也不过一根粗布的发带,和身上套的衣服,原是同一块料子。
  他跌跌撞撞地摔到河边,扶着一棵柳树喘气。
  你猜他今日是来做什么的,
  他是来寻死的。
  这来寻死的,却还要扶着树歇息会儿,才能走的动,
  真有些讽刺。
  难怪婆子说,
  自己这辈子,最可能的,是溺死在酒缸里。
  想来要是在那边见到自己,婆子也会吓了一跳吧——也不知人死了之后,还能不能叫人闻得见身上的酒味,
  他也想叫婆子的刮目相看一次,
  若是闻不见的话。
  不过说起来,或许婆子早已经投胎去了,这糟老头子,她压根儿不想见吧。
  也不知她是不是寻到了扶郢,扶郢还记不记得他这娘,他们娘俩,
  是不是已经走了?
  等这糟老头子下去的时候,只能孤零零的了。
  “这小东西,怎么被丢到这儿来了?”
  冒着白气的河堤,露水沾湿了的草地,他瞥见一个包裹。还以为是过路人丢下的,或者是和自己一样的人,随手丢在河边的,
  小老头打着酒嗝,凑过去看了看。
  哪里是什么东西,
  是一个女婴。
  可怜见的,肉嘟嘟的小脸都冻的青紫了。
  不知是哪儿天杀的,竟把这样小的孩子,丢在了这寒春早晨的堤岸边。
  这不是造孽吗。
  可怜啊,那水汪汪的小眼睛,嵌在白嫩的肉皮子里,黑白分明的,黑的像是龙眼核儿珠子,白的像是前几日都还没化干净的雪,
  看着自己,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
  像是会说话似的。
  可怜啊,
  这孩子若是丢在这里不管,约莫再半个时辰些,怕就要去了。
  自己活了这大半辈子,没什么本事,没什么爱的人了,死了,也就死了——可这猫儿似的年纪要是死了,多可惜啊。
  这小猫儿,
  要是婆子见到的话,依她那软性子,怕是哭都要哭上半宿的。
  可怜啊。
  那张通红,泛着浓浓酒气的脸,打了一个酒嗝。
  粗粝干瘦的手把包袱抱了起来,
  打扶郢死了之后,这几十年,他都没有抱过孩子了。不知是不是错觉,他只觉得这孩子一被自己抱起来,眼睛珠子都亮了。
  小小的一张还没有巴掌大的脸,埋在已经冰冷的粗布包袱里。
  “天冷的哟,”
  “可怜的女娃,怕不是要冻坏了。”
  他嘟嘟囔囔几句,把包袱往自己怀里又搂了搂,
  “回去,让你暖和暖和会儿。”
  说着,他转过身,又跌跌撞撞地,朝着来时的路走了回去。
  今儿,
  就算了吧。
  ......
  鼓响一百四十八声。
  十二年前。
  “咚咚咚。”
  “来了来了!”
  妇人提着裙子从台阶上下来,打开院门的时候,瞧见门口站着隔壁家的老人。
  “这不是白翁吗?”
  “张娘子,打扰了。”
  “嗐这是哪儿的话,咱们邻里邻居的,有什么打不打扰的。白翁是有什么事吗。”
  “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只是,有件事情,我想劳烦几位担待一些。”
  “白翁客气,尽管说,只要是我们口子能帮的,肯定帮。”
  老人松了口气的模样,对着妇人点点头。
  “我想劳烦张娘子,也劳烦张娘子家里的人,日后我家丫头长大了,无论她问不问起,能否都不要告与她知,我不是她的亲阿翁。”
  “这事儿?”
  “这倒是不妨事。”
  “多谢多谢,那就请张娘子多多担待了。”
  “没问题没问题,哎不过白翁啊,我想这件事也不必瞒着吧。你看延康坊的玉真他们家,孩子不就是抱来的,我看着也没什么毛病,养的不也挺好。”
  “再说了,这万一日后人家亲生的父母找来了,想瞒也是瞒不住的不是。”
  “哈哈,是了是了,”
  “张娘子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我想着最起码在她年纪还小的时候,不必因为这事情觉得烦扰或是疏离。在她及笄之前,我还是想让她活得快乐些。”
  “老头子这辈子没什么出息的,可你说这忽然老天给了这么个粉团儿似的丫头,好歹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的给不起,让她过的安稳些,老头子还是能做到的。”
  “日后的事情,日后再说吧。现在,就劳烦各位担待担待了。”
  “这样啊,我明白了,白翁您放心,小丫头肯定不会在我们这儿听到什么闲话的。”
  “谢谢,谢谢。那就不打扰娘子了,我去隔壁老徐家去了。”
  “哎白翁,怎么,你还要将咱们梨花巷里这户户人家,都托付完了不成啊。”
  “毕竟是要麻烦人家的事情,自是要我先上门去托付了才是,不然别人家不知道的,怎好叫人家就顺着你意思来了。”
  “告辞了张娘子。”
  “咚咚咚......”
  ......
  鼓响两百声。
  脚底下的砖,两侧的梨花树,
  这是白锦儿来这儿这十几年,每一日都能见到的景象。
  她忽而明白了,
  缘何自己在这十几年,都活得算悠然自在;没了手机,没了电脑,没了极快的交通,便利的生活设施,
  没了便宜又好看的衣服,冬天没了地暖。
  她却没有那么强烈的抵触之意。
  这一处的人良善,待自己十分的好,
  关键是那个人,
  那个将自己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人。
  不善言语,不善表达,
  却将自己视作亲生,用十几年如一日的舐犊之情,将自己养大的老人。
  世上的苦难千般多,却有人护着,叫你所能见到的,不过万分之一罢了。
  “狗丫头,”
  “去哪儿去了这么久?”
  “我回来了,阿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