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长势喜人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治国如烹小鲜。
  掌握‘大义’和‘法统’来统御大明,最需控制的就是节奏,快了不行,慢了不行,必须要懂得刚柔并济。
  毕竟涉及国计民生的决策或政令,都非一蹴而就的,是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边小范围的试行,一边总结相应经验,再逐步的扩大范畴。
  终究要给大明上下,一个去不断适应的过程。
  朝纲是这般。
  军事是这般。
  经济是这般。
  文化是这般。
  思想是这般。
  最叫朱由校觉得欣慰和高兴的,是大明人才有很多,多到他能有足够的耐心,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推行新政。
  毕竟发展的历史周期性,是客观存在的。
  “这皇庄的环境,就是比宫里的要好啊。”
  朱由校负手而立,看着眼前绿油油一片的土地,微笑着说道:“难怪徐卿最近是乐不思蜀,两耳不闻窗外事,往返于各个皇庄,一心想观察培育良种啊。”
  “想来是皇爷所下旨意,徐学士不敢有丝毫懈怠。”
  随驾的魏忠贤闻言,笑道:“先前皇爷就曾说过,这玉米,红薯,土豆等地,亩产极为惊人。
  若是能多培育一些,适合大明各地种植的良种,无疑是天降祥瑞啊。
  奴婢奉旨赴晋期间,就发现这太原府的治下,有着不少撂荒地,倘若能将这些不好的地,让百姓种上红薯和土豆,就算亩产低一些,那也能多一些口粮。
  大明治下百姓要是知道,皇爷为了能让他们,碗里多些口粮,不叫他们饿着,费尽心血的命人培育良种,那心里定是感恩戴德啊。”
  “呵呵~”
  见魏忠贤见缝插针的拍马屁,朱由校笑着摇起头来,“推广种植这些外来作物,哪儿有那般简单啊。
  大明太大了。
  各地的环境,气候,民风,民俗等等,都会影响到这些作物种植,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啊。”
  像玉米、红薯、土豆这些作物,的确高产,但是良种筛选培育,种植方式,病虫害预防等等,没有一件是小事情。
  农业生产无小事。
  朱由校创设农科这一机构,就是想解决这些问题,叫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他这位大明天子,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当好后勤部长。
  要人,给人。
  要钱,给钱。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懂农事的族群,朱由校可从没觉得自己的智慧,能跟数千年凝练的智慧,所相比拟。
  “我们都要清楚一点,大明的地域辽阔,很多时候,纵使同处在一地,那气候和环境等差异,都是很大的。”
  “就像在福建那边,气候相对适宜,所以像这红薯一物,在一些地方种植后,无需太多的精力,就能……”
  向前走着的时候,听见徐光启的声音,朱由校停下脚步,没有上前。
  他不想打扰徐光启,跟身边所聚数十众农科的人,相互间传授交流经验。
  就时下大明的这种氛围,能聚拢一批从事农业研究的人才,这本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毕竟这些领域,不被所谓的主流认可。
  能进农科的人,都是淡泊名利的人。
  对待这些纯粹的人,朱由校心里是尊重的,也不会委屈他们。
  “宗学这件事情,魏伴伴要多留意一些。”
  看着眼前的红薯秧苗,朱由校弯腰观察,对魏忠贤说道:“虽说有内阁的顾秉谦,礼部的刘鸿训等人,在具体操办此事。
  然对皇明宗藩和族裔的子弟培养,朕这个大家长,还是要表明态度的。
  当前英国公还没归京,涉及相应的事宜,可由司礼监暂理,那些有才能的宗室子弟,若家境贫寒者,可由内帑供应。
  近期拟一份章程来,呈递到御前这边。”
  “奴婢领旨。”
  身后站着的魏忠贤,忙长揖一礼道。
  看着眼前这些长势喜人的秧苗,朱由校脸上笑容多了,顺势蹲在这地头上,摘下一小节秧苗,就开始看了起来。
  “你们是何人!”
  本聆听徐光启教诲的陈经纶,无意间看到,不远处聚着一堆人,还瞧见有人胆敢摘红薯秧苗,当即便伸手喝道:“不准摘取红薯的秧苗……”
  “嗯?”
  此声,叫徐光启皱眉转过身,当瞧清那道身影后,脸色微变,当即撩袍跑去,陈经纶他们见状,跟着就跑了过来。
  “臣…徐光启,拜见陛下!”
  本以为自家先生,要呵斥这些家伙,可叫陈经纶他们,都始料未及的是,自家先生竟对那少年,作揖行礼。
  竟还直呼陛下。
  这一刻,陈经纶他们傻眼了。
  跟在徐光启身边的这些人,多是从江南过来的,都没有见过天子,谁心里能想到,眼前这位少年,就会是大明天子呢?
  “徐卿无需多礼。”
  在陈经纶他们惊愕之际,朱由校笑着站起身,手里拿着红薯秧苗,朝徐光启走去,弯腰搀扶起来。
  “徐卿,近来消瘦不少啊。”
  见徐光启消瘦很多,朱由校关切道:“农科的事宜虽重,但凡事都要循序渐进,徐卿要多照看自己。”
  “是,臣一定注意。”
  徐光启微微欠身道:“臣不知陛下驾临,未能……”
  “好啦。”
  见徐光启要告罪,朱由校笑道:“卿家要做的事情重要,朕也是知晓,卿家从保定那边赶回京,所以就过来看看。”
  “学生等拜见陛下。”m.ahfgb.com
  此时,陈经纶这些农科子弟,难掩激动,纷纷作揖行礼道。
  “陛下,学生方才僭越了。”而陈经纶更是说道:“请陛下……”
  “不必这般。”朱由校看着陈经纶,对众人说道:“说起来,是朕不请自来,不必这般,都免礼吧。”
  这些都是农业的人才,或许现在的他们,还没有真正成才,不过修习的多了,相应经验多了,那就是大才。
  这些都是好苗子啊,总不能因为一两句话,就砍了人家脑袋,以彰显所谓皇权吧?
  想耍威风,可也不是这般耍的。
  对待各领域的人才,朱由校向来是没任何架子,甚至没有任何戒备的,毕竟大明想有所改变,靠的就是他们。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ahfgb.com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第一帝更新,第一百一十二章:长势喜人免费阅读。www.ahfgb.com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