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唐吐关系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甘露殿中,商谈继续。
  面对李世民所言和亲一事,李君羡很自然的答道:“目前进行的十分顺利,吐蕃那边已经派出了和亲队伍,预计在年前会抵达长安。”
  此事其实吐蕃在很早之前就提了出来,一两月前太子殿下刚到国子监时,长安就收到了吐蕃的来信。
  在李世民与众臣商讨之时,甚至还被孔颖达的告状给打断了。
  不过最终他们还是同意下此事,并且十分默契的没有把消息透露给李承乾。
  太子殿下对于和亲的抗拒,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他们又怎么会自找不痛快呢。
  原因倒是简单,吐蕃......并非党项之流。
  可以说终其一朝,对于大唐威胁最大的不是突厥人,也不是更遥远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就是这位于枕边的吐蕃人。
  宋太祖赵匡胤曾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也得亏那时候吐蕃已经不复存在,否则又将是一场延续数百年非生即死的战争。
  是的,唐朝就与吐蕃战斗了二百余年。
  从整个历史的角度上看,大唐与吐蕃更像是双生子。
  绝代双骄!
  公元618年,唐朝立国,吐蕃也立国。
  前者占据广袤无垠的中原大地,物资丰富能人众多。
  后者则穷局高原之上,用困难磨砺出坚韧的性格。
  都知道吐蕃信佛,并且是人人信佛。
  为何?
  如果从生活环境来看,似乎也能理解他们的选择。
  不把希望寄托与来生,不找一些渡过苦海便能成佛的话语,他们很难在穷苦贫瘠的高原上生活下来,更别提身边还有大唐的存在。
  毕竟按照大唐常用的套路,吐蕃人若是没点信仰,怕是早早都移居到大唐来了。
  可也正是因为高原上的恶劣环境,让他们的将士非常强大。
  哪怕将士装备有绝对的劣势,面对周边诸国(除了大唐),那也能战而胜之,并且是大胜完胜。
  说实话,非常牛皮。
  只可惜这世界不止有吐蕃,还有大唐。
  哪怕吐蕃将士身体再勇猛,精神信仰再坚强,但只要敢下高原,那就是一顿毒打。
  这就很淦。
  只是后世中有一种神奇的言论,就是说松洲之战其实是吐蕃大败大唐,否则胜了为何还要和亲?
  按照李世民的性格,不应该早就暴跳如雷灭了吐蕃吗?
  所以,那场战役一定是吐蕃胜了,李二改史而已。
  当然了,他们也不会想党项、吐谷浑包括高昌等国家,大唐在完全击败征服了他们之后,同样进行了和亲。
  可话说回来,大唐为何不反攻吐蕃?
  这一点用屁股都能想明白,只要吐蕃在高原上待着,短时间内大唐能怎么办?
  生活在平原上的百姓,去高原待上几日都会有各种不良反应,连生存都显得困难无比,更何况是战斗。
  只要是去过高原旅游的人就知道,多走几步绝对会气喘吁吁浑身乏力。
  严重者会伴随恶心干呕,吃不进饭,面部蜕皮、呼吸困难等一系列高原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仗?
  是以,两国只能交好,不能交恶。
  因为一旦交恶,且不说两国都需要布置大量将士防备不测,军资等耗费极大,就是在名声上说出去也不好听。
  所以,面对吐蕃的主动求亲,李世民等人完全没有拒绝的意思。
  你娶我公主,我娶你公主,两国联姻的好处有多少,完全不用细说。
  单就一点,时间。
  除开党项、吐谷浑这些小国,唐朝与吐蕃的联姻次数不少。
  两次嫁女,皆是在取得大胜之后所为,这也保证了大唐远嫁公主的待遇与地位。
  多次娶其公主,也都是在取得胜利之后,这也让吐蕃嫁公主更为心甘情愿,有效的避免了某蕃故意拿乔,这一点上大唐可以说是劳苦功高。
  仔细看看,便会发现唐朝在两次嫁女之时,唐吐两国并未发生大型战争。
  而一旦公主去世或是新皇继位,只要没有联姻,那简直能把狗脑子都打出来。
  “诶,此番和亲事关重大,君羡你多多注意。”也不知想到了什么,李世民突然叹息道。
  李君羡动了动唇,随即狠狠点头,道:“还请陛下放心,臣必竭尽所能。”
  李世民闻言微微颔首,又下意识转头看向乾庄方向。
  希望......
  太子得知消息后,不会再出来搞事吧。
  .
  乾庄。
  府邸。
  李承乾确实不知唐朝已经与吐蕃和亲一事,但他知道了另外一件事。
  中秋诗会。
  大唐一年中诗词文会极多,但要说规格大小,那中秋诗会定有一席之地。
  原本他就准备在中秋节让李泰再出一次名,把文采这方面技能完全点满,没想到李世民竟然决定在大明宫举办中秋诗会,还号召全长安文人参加。
  这是多么重视啊?
  只要李泰能在这样的场合大放光彩,那必将被载入史册,受到世人尊敬。
  而这对于李泰的未来来讲,那助力可就大了去了。
  前有七夕诗王,这又来个中秋词王,届时再寻个机会,让李泰拿着《滕王阁序》再装一次。
  在文学这一块上,李泰将无人能敌。
  文学强了,几乎等于是拿捏住了国子监。
  再往后,就是巡回六部之事。
  前景一片明朗,李承乾也忍不住有些兴奋起来,在书房中来回踱步不停,口中亦是跟着喃喃自语。
  “中秋诗会这么搞,那必须要拿点名篇出来,狠狠地让他们服气。”
  “人这么多,连李世民都会亲自参加,效果那绝对是杠杠的。”
  “对了,大唐诗会形式还是软了些,自己完全可以上书提点建议,把中秋诗会给进化一下。”
  “比如增加些对抗,再比如拿出些奖励,这绝对能吸引更多的人来。”
  “如此,倒也算是一场盛事。”
  一时间,李承乾想了很多,脸上的兴奋亦是越来越浓。
  随后,他拿起纸趣÷阁书写了满满几页,吩咐道:“小安子,把奏折递上去,还有让李泰三日后来找我。”
  小安子拱手道:“是,殿下。”
  .
  一个时辰后,甘露殿。
  李世民瞅着奏折,若有所思道:“太子还说什么了?”
  小安子跪在地上,挠着脑袋道:“还让越王殿下三日后去找太子殿下,这算吗?”
  “噗......”
  李世民忍俊不禁,面色怪异道:“算,当然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