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李世民挖坑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宫内。
  此时,距离七夕过去一月。
  李世民负手站在甘露殿左侧窗户处,目光深沉似渊。
  李君羡抱手低头站在殿中,表情有些疑惑。
  片刻后,前者开口问道:“可查出什么来了?”
  李君羡拱手回复:“禀陛下,臣已查清越王殿下七夕前后见的所有人,发现此事确有蹊跷。”
  有蹊跷?
  果真如此?
  哼,就说这亲儿子当爹的怎么会不了解。
  李世民目光一凝,当即开口道:“说!”
  李君羡点点头,认真道:“臣初查之下,并未发现有任何问题,于是臣便试着把时间拉长。”
  “这一查,便查到了三月前。”
  “自从三月前越王殿下从大明宫出来,整个人的习惯变化极大。”
  “第一个月,殿下他只带着越王府内,整月都没有迈出一步。”
  “后两个月,殿下他的行迹同样简单,越王府、李府、太子宫庄三点一线,再没去过其他地方。”
  说到此处时,李世民打断道:“李府?哪个李府?”
  李君羡眉头微跳,连声道:“李义府的府邸。”
  “李义府?”
  李世民皱着眉头,思索半晌。
  这名字有点影响,但也就只有一点点,完全想不起此人是谁做过何事。
  这时,李君羡看出了李世民的愣神,解释道:“此人担任从六品下御史一职,嗯......风闻不大好,曾在甘露殿状告太子殿下私自出兵党项。”
  李君羡提起此事,李世民顿时想起这李义府究竟是何人,随后两道浓眉狠狠地皱在一起,寒声道:“这越王总往李府跑,所为何事?”
  李君羡呐呐道:“去揍人。”
  李世民眼睛一瞪:“揍人???”
  “是啊陛下,就揍李义府,天天揍。”李君羡说到这舔了舔唇,心惊胆战道:“听说连着揍了一两月,李义府都不敢下床。”
  原来如此......
  “这,越王也太不像话了。”
  李世民闻言恍然,眉头十分自然的松开,装模作样的批评了一句,随后摆摆手道:“对了,你接着说,”
  李君羡隐晦的呲呲牙,点头接着道:“这两个月内,越王殿下去的地方少,见的人更少,生活可以说十分简单枯燥。”
  “后来臣多方打听之下,才知道以前的越王殿下其实很喜欢宴请宾客的,几乎日日都会请不同的大儒在越王府内用膳探讨文学。”
  说到这,李君羡顿了两息才道:“这般巨大的改变,让臣觉得有些蹊跷。”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李泰这种表现,让李君羡想不明白。
  不过,作为听者的李世民注意力却放在了另一方面。
  三个月的时间,李泰当真没有见那些大儒,他没有撒谎......
  这个结果,让李世民觉得有些离谱。
  要说派人去查李泰的起因,还得从七夕说起。
  那日七夕,三首质量极高无比的诗词现世,直接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作为说出‘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皇帝,李世民怎么可能不去了解清楚能做出这些诗词的名家。
  可待他问过后,才知竟然是自家傻儿子。
  别说李泰聪颖过人,但他在诗词一道上,那就是纯傻。
  这样的结果,李世民是打死也不相信。
  后来他直接把李泰叫进宫里询问,结果后者竟说是大兄教的。
  大兄教的?
  呵,当我李世民傻不成?
  你大兄确实会教人作诗作词,在这一方面,甚至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
  一日之间连作三首,有律诗有词曲。
  你大兄就算能教,那你能作吗?
  是,是有古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可在这诗词方面,李泰是千里马吗?
  怕顶多只能算一头驴吧,而且还是没有天赋的驴。
  李承乾有本事化蠢驴为千里马?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有。
  那么......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有景有情,有豪迈有婉约......
  这大不相同的风格,是同一匹马能作出来的?
  李世民回想起那日他与李承乾探讨诗词,也作出了两首自己早有感触的诗词。
  但无论是从意境,从诗词的表现形式与蕴藏的意义,那都跟自己以往作的差不多。
  显然,每一匹马都有它所擅长的领域。
  有的适合长跑,有的适合短跑,就算长跑马偶尔短跑一下胜过了短跑马,那还能次次都胜过吗?
  再说了,那原本可不是马,而是驴。
  就在外界都疯狂称赞李泰时,李世民直接怀疑起这三首诗词的真实性。
  而作为皇帝,只要引起了他的怀疑,那么想要查清事情的真相简直不要太轻松。
  是以,他直接让李君羡去查李泰近日见过的所有人。
  只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李泰不仅没有像往常那样宴请大儒,甚至反而不请不见了。
  这就让他心中的猜测变得毫无依据,彻底消失。
  但要说就此相信了李泰的话,那也绝不可能。
  李世民很自信,他坚信他的眼光想法,沉默许久许久之后,突然开口道:“七夕过了,中秋快了吧。”
  嗯?
  不是唠越王殿下么,怎么说到节日身上了?
  李君羡恍惚数息,才集中精神道:“回陛下,确实如此,距离中秋不足一旬。”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
  这时已经过去一月,距离中秋自然近了不少。
  中秋,那可也是有诗会的啊。
  而且按照众人对各类节日的看法,中秋节可是更受重视,中秋诗会亦是规模更大。
  李世民点点头,不急不缓道:“这段日子加大力度,继续查探,朕倒要看看中秋节会不会再来一次中秋诗王。”
  “是,陛下。”李君羡拱手应下。
  李世民沉吟半晌,又加了句:“对了,向外界传出消息,今年中秋诗会安排在大明宫,全长安文人皆可参与,届时朕也会出席,与民同乐。”
  李君羡闻言只觉后槽牙发疼,心中不禁为李泰默哀数息。
  接着,甘露殿里陷入沉默。
  良久之后,李世民突然道:
  “吐蕃那边怎么样了?和亲队伍可曾出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