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浅析朝堂格局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蓬莱殿内殿。
  事情的转变,出现在拆开粽子的那一刻。
  当李渊满心欢喜拆开彩线粽子后,却突然闻到一股药香。
  药香?
  李渊盯着满是糯米的粽子有些纳闷,又看向李承乾盘中的粽子。
  一坨肉,几粒米?
  而且这肉这么大,足以抵自己一周的肉量了。
  “乖孙儿,为何你的粽子是那样的?”李渊咽着唾沫,羡慕道。
  “祖父是说这肉食吧。”李承乾指着肉块反问。
  “嗯嗯,咱俩这也不一样啊。”李渊疯狂点头,眼中写满想吃。
  李承乾憨厚道:“当然不一样了,祖父您的粽子馅是人参、鹿茸、黄莲什么的,多吃草本植物对您身体好。”
  人参鹿茸黄莲?
  李渊呼吸一滞,这特么是人吃的?
  “那乖孙儿你为何不吃草本馅的粽子?”
  “哦,最近天天吃大鱼大肉。”李承乾说着双手一摊,“习惯了。”
  习惯了???
  李渊笑容变得僵硬,见状李承乾连忙给李泰打了个眼色。
  李泰眼睛一瞪,指着自己盘里的肉粽接腔:“习惯了。”
  ‘啪’
  李渊收手,李泰捂脑。
  垃圾情绪有了倾泻渠道,李渊怒气稍减,低着头闷闷不乐啃着粽子。
  心中打定主意,自家乖孙儿不道歉那是必然不可能再搭理他。
  “祖父。”
  李承乾唤了一声,发现李渊不答也不在意,继续说道:“要孙儿说啊,最好吃的当属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
  一串肉食菜名后,舔着唇道:“若是再搭配上辛辣的红油,拌上细软的蒜泥,那滋味儿......啧啧啧。”
  李渊抬头,面无表情:“你到底想搞什么幺蛾子?”
  李承乾偷偷踢了李泰一脚,李泰顿时舔唇说话一气呵成。
  “那滋味儿......啧啧啧。”
  ‘啪’
  “哎哟。”李泰痛呼出声。
  这次声音明显清脆不少,李承乾心里一动,暗忖午时已到。
  “祖父,孙儿能有什么坏心思呢,就是宫庄生活太过舒适,想与你分享一二罢了。”
  “不仅吃的好喝的好,而且事事也有侍女服侍,怎一个爽字了得。”
  “就说如厕这件小事,祖父您知道吗,那都不用孙儿扶的。”
  李承乾抬脚,李泰接腔:“不用扶的!”
  李渊放下粽子,撸起袖套,眉眼逐渐凶狠。
  接着,李承乾露出一丝怪笑,道:“也怪当初孙儿年幼不更事,不识房事滋味,直到现在才知那是何等美妙之情。”
  “夜御七女,有人上有人下,有人推有人拉。”
  “当真是五花八门,变幻莫测。”
  “销魂。”
  李承乾抬脚,李泰接腔:“销魂!”
  半晌,
  李渊红着眼睛,冷冽道:“吃完了?”
  李承乾看也不看盘里纹丝未动的粽子,果断回道:“吃完了。”
  李渊手指门外,“那就给吾滚!”
  “是是是,孙儿这就告退。”李承乾连忙起身告退,到门边又道:“祖父且安心,孙儿过两日再来与祖父分享宫庄那仙境生活。”
  见李承乾身影快要消失,李泰慌张起身跟着告退,他还没忘大兄承诺的诗词文章呢。
  只是耳边冷不丁传来李渊的声音。
  “你走什么?”
  “你不是说的很开心吗?”
  “你大兄分享生活,有你什么事儿?”
  一时间,
  内殿中刀光剑影,惨叫连连。
  殿外疾步的李承乾闻声顿时小跑起来。
  .
  .
  半夜。
  半梦半醒间李世民被来福唤醒。
  “陛下,惊扰陛下奴婢该死,大明宫来信。”
  来福一边躬身告罪,一边小腿大腿都抖得不行。
  半夜把李世民叫起来看信,这事儿想想都太刺激了。
  但.....谁特喵的让那信封上写着十万火急这四个字。
  担待不起啊!
  这鲜红的四个大字李世民自然看见了,但真让他惊喜的还是隐藏在大字旁的一排小字。
  吾儿李世民亲启。
  吾儿......
  这个称呼他已经快十年没有听过了。
  顾不得一旁颤抖的来福,李世民一把撕开信封,掏出信件浏览起来。
  信的内容依然是无头无尾,处处尴尬的对话,但有经验的李世民很快从中总结出了关键要素。
  一共五点。
  第一点,李承乾在宫庄要待废了,一定要让他回到朝堂,找些事做。
  第二点,夏日将近,今年去九成宫避暑,李渊亦会参加。
  后面三点,全是‘要快’。
  分析出这样的信息,李世民脑海里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
  当即伸手掐了掐来福,没反应。
  又伸手掐了掐自己,顿时疼的龇牙咧嘴,愤怒道:“不是做梦?”
  来福一愣:“不是。”
  “不是你他娘的为何不叫?”李世民忍不住又掐了一把。
  三息后,
  来福:“啊哦呜!”
  也不怪李世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而是这个消息对于他来讲,无疑是最大的惊喜。
  前文说过不少李渊的谅解对李世民的意义,但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百姓看法,又或是本身的需求,更多都集中在心理上。
  似乎,
  看起来一个过气老皇帝,对李世民的实际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但实际上,却是偏偏相反。
  说到这一点上,就不得不说如今天下的格局。
  如今天下势力,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占据朝堂的关陇新贵与寒门学子,一类是朝堂外的山东士族、江南华族。
  朝堂外的以后再收拾,就单说朝堂内,也并不是铁板一块。
  后世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可以分成三派。
  其一,是以长孙无忌为首,加上马周、房玄龄、张公瑾,程咬金,岑文本等人的李世民嫡系。
  其二,是以李孝恭为首,加上殷开山,柴绍,唐俭等人的李渊旧部。
  其三,是一盘散沙,像魏征、李靖,李绩,秦琼等人组成的中立阵营。
  而关键点又来了。
  长孙无忌、柴绍、魏征这群人又组成关陇贵族。
  马周则是率领众多大小官员形成寒门一派。
  其中关系复杂堪比蛛网,分分钟让人头秃。
  但无论从哪个地方讲,如果李世民得到李渊的支持,那绝对能更轻松的掌控朝堂,推行政策。
  于国于民,皆是大利。
  PS:月票、推荐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