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见证历史的时刻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赵魏联军二十三万汇合一处之时,来自秦国本土的援军才姗姗来迟的赶到战场,相对于二十三万赵魏联军,秦国的援军实在不够看,因为只有五万人,五万人虽然不好,在但二十三万赵魏联军的反衬下,真的是太过不可思议,以至于让人会有一种莫名的心悸之感。
  事出反常必有妖。
  而二十三万赵魏联军与被秦军包围的赵国十四万主力,猛攻秦军包围圈的薄弱之处,经过五天的血战,被困两年之久的赵军主力,虽然从被困之时的二十万变成了十四万,又在突围的过程中付出了万余人的代价,但终究还是逃出了可能全军覆没的危险。
  “相国,没想到能够在这里见到您啊。”拉不急擦洗身上的灰尘血迹的庞煖看着同样有些狼狈的郭开,开口笑道。
  “我却是无时无刻都在期待着这一天,大将军你是不知道,这两年大王是怎么过来的啊。”郭开拉住庞煖那血渍还没来的干涸的大手道。
  “老夫无能,被秦军所围困,累的赵国这两年来举步维艰。”庞煖听到郭开的话,脸上带着愧疚说道。
  虽然当年最终的撤军命令是赵王偃下达的,但他这个作为领兵的大将军没能发现秦军的阴谋,以至于赵军被围困两年之久,这确实也是他的责任。
  “大将军能在秦军的兵锋下坚持两年之久,已经是非常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了,大将军不必为此自责,况且,大将军你苦心等待的机会这不是已经来了吗?”郭开眺望这漫无边际的军营,一股豪气油然而生,这就是我未来的底气与资本啊!
  “是啊,苦心人天不负啊,如今我赵魏大军云集于此,正是与秦军一绝雌雄的机会。”庞煖也是笑道。
  三十七万赵魏联军对阵三十五万秦军,优势在我啊。庞煖暗自想到。
  在过去两年的交战中,他虽然一直做不到突围,但对于秦国主将桓旖的用兵水平却是莫得了一个清楚,桓旖固然能够称得上是大将,但却不是白起孙膑那般能够创造奇迹得的大将。
  在相等兵力的情况下,庞煖并不惧桓旖,甚至有信心与之周旋并战而胜之。
  但一切真的会那么简单吗?
  想到这里,庞煖的信心中不由出现了一丝阴影,桓旖身后的那个秦王这不是自己身后的那位大王能够相比的。
  桓旖固然无惊世之才,但在两年前还是在秦王的安排下一步一步将赵军围困在南长城达两年之久,而如今呢?那位秦王又在算计着什么呢?他真的会不知道此时秦军需要面对的处境吗?
  还有······
  庞煖想着将目光放在了身边的郭开身上,这也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啊。
  “大将军这么看着我做什么?莫非是担心我在接下来的战事中指手画脚以至于贻误战机吗?”郭开不经意间转过的视线落在庞煖的脸上,正好看到了庞煖那一闪而逝的迟疑。
  “相国玩笑了。”庞煖脸上闪过一丝尴尬道。
  “我能理解大将军的忧虑,自古以来,有太过的前车之鉴了,远的不说,就当年的庞涓,若非当时的魏太子,他还真不见得会拜在齐国手中,这些到底我又岂会不懂,大王又岂会不知道兵家大忌。”郭开对于庞煖的猜疑不以为意,此时只见他毫无恼意地说道。
  “接下来的大战,关系到我赵国的生死存亡,实在是不得不多做考虑啊,还行相国勿怪。”庞煖无奈道。
  “大将军不必多做解释,这些到底我清楚,接下来的战事中,我保证一言不发,军中大小事务皆有大将军一言而决。”郭开带着温和的笑意道。
  “相国,我不是这个意思······”庞煖连连拒绝道。
  据他从来对郭开的了解已经听到的种种真假难辨的传闻,他可不认为郭开是什么大度的君子。
  “为了赵国,无论让我作什么事情,都是值得的。”郭开郑重道。
  那一霎那间庞煖甚至看到了出现了郭开脸上的光芒,难道自己错了,郭相国只是一个小节有亏,大义无损的赤诚之人?
  秦军大营。
  “庞煖这老小子,还真是猛,被围了两年了,还能这般拼命。”桓旖看着麾下书记官统计出的伤亡数据道。
  “置之死地而后生,庞煖能够做到这一点也不足为奇。”王翦道。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决战了。”桓旖凝重道。
  他虽然相信那件利器,但作为统领数十万大军的大将,他却不能允许自己将一场事关国运的大战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件器物之上,那是对秦国,对麾下将士的不负责。
  “决战啊,此时的赵魏联军会比我们更希望决战。”王翦道。
  “这本就在大王的预计之中,三十五万对三十七万,赵魏两军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桓旖道。
  “若不是让赵魏联军看到胜算,我们又怎么能让数十万赵魏联军云集一处,从而一举荡平赵魏两国的军力呢。”王翦从容道。
  “备战啊,此战过后,赵国将成为历史。”桓旖带着嗜血的笑意道。
  他终于还是能够赶上武安军白起的脚步了。
  有这三十七万的赵魏联军作为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仗,他的人生也算是圆满了。
  赵国是否成为历史,或许还要再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得到验证,但燕王丹是真的要成为历史了。
  当他下定决心,坚守大营,以待天下局势大变之机时,等到的不是自己希望的结果,而是秦军更加猛烈的进攻。
  不到数天的功夫,五座大营已经被攻陷了三座,而更让他绝望的是,他留下的第一批用来阻击秦军的士卒在大将军剧孟的带领下,竟然投向了。
  虽然当初留下的一万五千燕军在经过大半个月的苦战后,所剩者不过两三千人,投向于否,对于秦燕两军的兵力消长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真正重要的却不是燕国失去了这两三千人,而是这两三千士卒投降后所引起的连锁反应。
  燕军士气将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