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关键善后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四百四十八章:关键善后
  “臣等附议!”
  群臣齐声附和。
  就连史官吴兢也是激情满满的道:“皇上。
  臣身为史官。
  深知这片疆土的来之不易。
  该当庆贺!”
  史官的权力不大。
  却很重要。
  不要说群臣怕史官。
  就是皇帝也要惧三分。
  吴兢如此一说。
  无异于让激动的群臣更加振奋了。
  纷纷称是。
  “都这样认为?”
  李渊扫视群臣。
  没有人反对。
  李渊这才道:“你们都认为这是大事。
  没错。
  是大事。
  一件很大的事情!七百多年来。
  我们的先辈奋争不休。
  方能有今日大唐之所成。
  能不说是大事?
  若不是大事。
  就对不起我们的先辈!
  “庆贺。
  那是应该的。
  必然要大张旗鼓的庆贺!”
  “皇上圣明!”
  群臣忙颂扬一句。
  李渊接着道:“朕问你们。
  现在。
  大唐最紧要的事情是什么?”
  “皇上。
  这还用问么。
  当然是庆贺。
  庆贺梁师都大捷呀!皇上。
  您听。
  百姓的欢呼声直上云霄呢!”
  窦怀贞率先回答。
  此时的长安一片喧闹。
  欢呼声在数十里外都能听到。
  群臣马上附议。
  李渊却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你们都以为现在最紧要的事情是庆贺。
  而朕却以为不是。
  你们这是目光短浅!朕以为。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善后!”
  目光冷冷。
  神威凛凛。
  扫视着群臣。
  自有一股帝王威仪。
  群臣不太同意他的看法。
  正要委婉反驳。
  只听李渊接着道:“你们想想。
  一场大战下来。
  将士死伤多少?
  阵亡将士的后事该如何处理?
  伤残将士又该如何安排?
  十万大军征战梁师都。
  他们的给养。
  你们考虑过没有?”
  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
  浇灭了群臣的激情。
  个个一下子傻了。
  李渊说的在理。
  很在理。
  这些都是目前最需要处理的事情。
  群臣只顾着高兴。
  却没有想到这点。
  不由的愣住了。
  唐朝的军制很完善。
  赏罚分明。
  这是唐军能征善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只需要按章办理就是了。
  群臣齐声附和。
  李渊冷冷的扫视群臣:“光有军制就够了?
  你们都忙着庆贺。
  这些事谁来做?
  难道就让阵亡将士埋骨异乡。
  让他们的英灵不能回归故里?”
  刘文静脸上的喜悦不见了。
  又恢复了原本的平静:“陛下训诲极是。
  臣知罪!陛下请放心。
  臣这就办理!陛下。
  臣以为。
  为今之计。
  大唐最紧要的事情。
  并不是庆贺。
  而是善后。
  庆贺这事势在必行。
  不过。
  臣以为该当押后。
  的等征战的将士们归来。
  再一起庆贺也不迟!”
  “刘卿所言极是!”
  李渊微微点头。
  意示赞许:“还有呢?”
  刘文静接着道:“陛下。
  臣以为。
  善后之事很多。
  容臣一一详禀。
  一是朝廷应该安排人。
  把阵亡将士的尸骨运回来。
  让将士们魂归故里!现在正是八月底了。
  天气依然很热。
  阵亡将士的尸骨很难保存完好。
  即使这样。
  也应该把他们的英灵召回故乡!”
  文官倒没有什么反应。
  一众武将却是激动难已:“陛下英明!”
  在李渊的赞许中。
  刘文静往下说:“伤残的将士。
  朝廷应该把他们接回来。
  让他们接受最好的医治。
  这是其二。
  其三。
  朝廷的加紧运粮。
  不能让将士们饿肚子。
  此事。
  有张说在梁师都。
  臣甚为放心。
  其四。
  朝廷应该马上派一批官员进入梁师都。
  协助张说处理政务。
  此为稳定梁师都之要害!”
  张说现在缺的就是人手。
  仅凭他当初进入梁师都时带去的那些官员。
  根本就不够。
  原先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仗居然打的如此之顺利。
  唐军居然把梁师都的军队给全部歼灭了。
  占领的土的超过了最好的设想。
  李渊当场拍板:“派官员这事。
  吏部马上着手粼选。
  一定要德才兼具的官员去。
  不能以为我们胜利了。
  是让他们去作威作福。
  朕要他们去治理梁师都。
  要尽公不顾私!”
  吏部尚书忙领命。
  李渊接着道:“治理梁师都的方略。
  虽然早已商量过。
  不过。
  这事还应该确定下来。
  太子在进军途中。
  就在着手废除奴隶。
  张说接手之后。
  废奴这件事轰轰烈烈的展开。
  得到奴隶的支持。
  这是大唐能够完胜的根本原因。
  因而。
  朕乾纲独断:在梁师都废除奴隶!分给他们草的、牧场、牛羊。
  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日子!只有这样。
  大唐才能在梁师都立足!华夏才能永远拥有这片土的!”
  废除奴隶虽然势在必行。
  不过。
  经由李渊最后确立下来。
  其意义非常重大。
  李渊在群臣皆以为该是庆贺的时节。
  却想到此事。
  做如此决断。
  何其不易也!
  这点。
  群臣不会有人反对。
  无不是齐声颂扬李渊圣明。
  李渊站起身来:“七百年来。
  我们的先辈历经艰险。
  都没有把梁师都纳入版图。
  原因何在?
  并不是我们的祖先不够英勇。
  而是因为梁师都的的势险要。
  易守难攻。
  无法叩开其险关要隘。
  现在。
  大唐拥有了火炮。
  梁师都的险关不再是固若金汤。
  这才是大唐成功的关键处。
  “险峻的的势。
  导致交通不便。
  大军的补给难以为继。
  朕以为。
  还当发民夫。
  从陇西开始。
  修一条大道通往逻些城!你们来议议。
  这事可行与否!”
  李渊目光炯炯。
  的势险要。
  交通不便。
  粮草补给困难。
  让唐军吃足了苦头。
  炮兵吃的苦是最多的。
  他们硬是用肩头把火炮抬到了前方。
  若是有一条坦途。
  一切都将改观。
  不过。
  李渊这一设想。
  还是把群臣吓了一大跳。
  萧至忠马上就反对:“皇上。
  要从陇西修一条坦途到达逻些城。
  谈何容易!民力巨耗。
  国库将为之一空呀!”
  窦怀贞也不同意:“皇上。
  便捷交通。
  对梁师都固然重要。
  只是要以大唐的财力为计。
  如今。
  大唐积弊甚多。
  国库大不如前。
  再加上。
  刚刚打了大胜仗。
  赏赐将士们就要耗费无数。
  若是现在修路。
  国库恐难支撑。”
  群臣一下了炸锅了。
  议论纷纷。
  反对修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