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内燃机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蜀川内燃机制造厂,这厂历史悠久,建厂已经近三十年的时间;厂子建立的目的,也很简单,为了华国的安全。建立伊始,就获得了全国的技术支援,在单缸柴油机领域,绝对的在全国排名前列的存在。
  郑琳跟随在韩松林的身后,轻声问道:“老板,要是真的收购这厂子,是将厂子给搬到阳河吗?”
  “不,就放在江中。阳河到江中的高速马上就要通车,到时候,两地的交通就将不在完全依靠国道。有了高速,两地来返的时间要近很多。”
  有了高速之后,两地之间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罢了。
  “到时候,将福星工业的发动机研究项目组,全部并入到蜀川内燃机厂。”
  不断的强强联合,才是王道。
  每一家厂子,都会有自己看家本事,将这些技术整合起来,韩松林就不信,搞不出来令人惊喜的产品。
  当然,想要实现技术大整合,难度上面也不小。
  林薇微微皱着眉头回头看了眼韩松林,也没有说话。
  韩松林注意到此:“林组长放心,对研究人员的待遇,不会有任何的变化。”
  林薇:“我不在意待遇!”
  不在意?
  韩松林真的要信了,那才有病。
  待遇是地位直接的体现,没有好待遇,你跟人家说,我多么的重视你们,谁信啊?
  给三五百的工资,叫重视?
  反正韩松林不信的。
  “如果我们真的收购了蜀川内燃机厂,那么必然会将这里,打造成为国内最先进的柴油机生产基地。”
  汪辉成拍了拍手,心里面暗自下定了决心,这厂子,必须得要卖给韩松林。
  即使市里面吃点亏,那也可以。
  “韩总,你就这么有信心?”听到韩松林的话,汪辉成很激动,可也不会全信。
  见过太多说大话的人,汪辉成也有些免疫力。
  韩松林轻笑了一下,他之前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汪辉成:“汪市长,我来跟你介绍一下,这位我们福星工业发动机研究首席工程师林薇。”
  见到林薇,汪辉成心中自然狐疑万分,这么年轻的首席工程师?
  他有些怀疑,福星工业的实力了。
  林薇板着脸:“你好!”
  汪辉成稍稍诧异了下,习惯了人见到自己笑容满面;见到人板着脸,还真的有些不适应。
  他也不在意,自己都这么大把岁数了,不和小姑娘一般见识。
  “林工年轻有为啊!”
  林薇并没有说话。
  韩松林在一旁道:“汪市长,我们进去吧!早点看完,我们好去下一个地方。”
  “行,走!”
  蜀川内燃机制造厂的人早就等在门口,见到一大群人过来,赶紧迎了上来。
  韩松林很诧异的看着身穿中山装的厂长,感觉时间倒回八十年代的样子。
  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流行。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人们在穿着上面,差异很大。
  九十年代的时候,人们的穿着,已经很时尚了。
  女性穿短裙,短裤,已经很正常的事情。
  在城市当中如此,农村的话,没有。
  即使二十一世纪,农村也比较少,主要农村蚊虫比较多,像是城里那样子穿,怕不是自己找罪受哦!
  老旧的中山装,嘿呦而布满皱纹的脸,灰白的头发,个子不高;韩松林在和其握手的时候,能够感觉到他手上的老茧。
  脸上,带着谦和的笑意。
  荣宏顺频频的看向韩松林,这厂子就要被这年轻人收购?
  收购吧!只要厂子能够活起来,怎么样都行。
  之前的时候,厂子里面,也有人去福星工业上班去了;回来都说,福星工业的待遇好,一个月赚好几百块钱。
  听得大家,那心驰神往。
  要不是福星工业难进,现在厂子估计都没人了。
  厂里边,还在继续的生产。
  主要生产单缸柴油机,至于说四缸和六缸柴油机,没看到啊!
  韩松林不动声色的走到赖友山边上,微微低身,问道:“赖老,如何?”
  赖友山根本就没看韩松林,他过来,是为了看这边厂子的技术怎么样的。
  “比我们厂子,技术要好!”
  韩松林微微皱眉:“工人技术?”
  “嗯!”
  看着正在生产发动机的工人们,年龄上面来说,都已经不小。
  最年轻的一个,看上去也三十多。
  后继无人!
  韩松林不知道应该怎么来说这个事情,工业这东西,最怕的就是出现人才断档。
  工业生产领域,那也有传承的。
  当今世界最强悍的国家米国,从九十年代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去工业化的道路,而全面的转向金融领域。
  不得不说,金融领域真赚钱,赚钱跟捡钱没有什么区别。
  轻轻松松,就坐在办公室,手指头一动,那就赚钱了。
  如此好事,那自然没人再去搞什么工业生产。
  到最后,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米国居然制造不出来,自己曾经设计并制造过的尖端科技产物。
  很有意思吧!
  “他们的设备太老了!”
  福星工业在韩松林的支持下,大量的更新了生产设备的。
  国内最先进的机床,那自然能买就买。
  至于说国外的机床,福星工业现在也购回来几台。
  国内机床,那随便的用,随便的搞;国外机床可不敢,因为搞坏了,叫厂家来维修,很麻烦的。
  这点,韩松林也很无奈。
  还好,现在福星工业的产品,在精度上面,要求也并不是那么的高。
  精度要求高的,还能够凭借高素质工人来弥补机器的不足。
  九十年代,华国还有着一大批优秀的产业工人。
  他们全在国企当中练就了不错的技术。
  以后很多民企,可没有什么心思来培养高技术工人。
  韩松林:“没关系,设备老,那就换。这批优秀的工人,才是这家工厂最宝贵的财富。”
  赖友山看向韩松林的目光,充满了满意之色。
  现在还能够像韩松林如此重视工人的人,不多了啊!
  工人,已经不在是老大哥了。
  这些年时间,大家也都默默的接受。
  不接受也没法,因为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就如此。
  林薇走了过来:“你说的六缸发动机呢?”
  林薇过来,可不为了其他,就为了发动机。
  至于说车间里面在生产的单缸发动机,林薇看过之后就不在意。
  单缸发动机在国内,已经是烂大街的玩意。
  是个厂子,都能够造出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