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439、国渊子尼,一众南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439章439、国渊子尼,一众南行
  这次国渊回来奔丧,如果没有见到夫子遗命,没有见到刘枫的手记。
  他奔丧后,便会回到辽东,继续跟管宁和邴原隐居在辽东,教化百姓。
  可世事难料,一直以来,国渊以为自己的内心,早就变得古井无波,波澜不惊。
  直到他见到了刘枫手记,和夫子临终前题的字。
  看着夫子熟悉的题字,和那手记令人震撼的内容。
  他再也忍不住了,心中热血再次沸腾。
  我国子尼,难道一生,就这样一直躲!躲!躲!
  躲到何时才是个头?
  有此物在前,何惜一死?
  何惧死焉?
  勇者,当无所畏惧,我辈读书人,当以学识造福一方!
  这一刻,国渊精神恍惚之间,好似见到了夫子含笑,负手立在他面前,欣慰道:“子尼,汝悟了。”
  “夫子!”
  国渊泪目,伸手想要抓住,可夫子不见了,一切都是幻觉。
  他多想夫子能活着,继续聆听,夫子孜孜不倦的教诲,可不行,夫子走了。
  现在,他只能从这题字上来一观,体会夫子临终前的想法。
  夫子临终前,那是一种大彻大悟,吾道不孤的欣慰。
  有人传承而含笑九泉的安心。
  固然前往庐江路漫漫,此行,纵使九死一生。
  为了这份理想,为了这个目标,为了师命,他国渊无怨而无悔也!
  数年磨炼心中剑,
  今日拔剑向天狂。
  心没泯灭血未冷,
  一腔热血赴远方!
  于是,国渊说了那番话后,他不在躲避,决定直面困难,打定主意,带着这一众师弟们,遵从师命,前往庐江后。
  不光为了夫子郑玄,也为了,他心中的道,和那尚未泯灭的热血。
  就这样,这一众书生意气的师弟们,在国渊加入后,他们便有了主心骨。
  虽然,师兄国渊若不去,他们等人也会遵从师命前去。
  但他们逃难经验毕竟有些少,尤其是他们中,没有举足轻重的领头人,就显得举足无措起来。
  国渊此前跟随管宁和邴原,逃难辽东,这方经验很足。
  在国渊的指挥下,众人井井有序起来,处理事情有了章法。
  先是变卖家资,买了几辆马车,好在北方不太缺驽马。
  然后,准备好路上众人的吃喝用度,装好夫子郑玄的藏书,注解的书籍。
  这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在众多因各种家中原因无法随行的师兄弟们,送行下,上路了。
  虽然,北海郡和齐两地,被曹操派遣来,青徐一代有影响力的臧霸带着部下孙观等人占据。
  但由于臧霸等人的兵马有限。
  唯有集中兵力驻守齐和北海要道,防备袁谭,掣肘袁谭,使其无法率大军,直接从东面进攻。
  令官渡之战,曹操可以专心应对袁绍大军,而不用担心受到两面夹击,臧霸等人可以说居功至伟。
  高密县地处北海郡东南方向,境内百姓只要不是向袁谭管辖地方逃跑,而向南曹操管辖的徐州境内逃亡。
  便没有人去阻拦。
  且不说,臧霸和孙观等人,因袁谭在侧,根本没有能力和精力来管这些。
  就算有能力和精力,他们也不会管,相反,还乐意见到。
  毕竟,当地袁谭治下百姓逃到曹操境内,也从侧面反映,袁绍不得人心,不是吗?
  可以的话,他们还会掠一些袁谭治下百姓,回到曹操境内。
  于是,国渊他们一众,护着马车内的书籍,从北海高密向南徒步向徐州琅邪郡前行。
  一路上,或许有上次郑玄从高密逃难徐州的经验,顺利之极,畅通无阻。
  然而,这群人中,走着走着,就有些人打退堂鼓了。
  这个时候,还是领头的国渊站了出来,不断鼓励着师弟们,不要轻易被眼前困难打倒。
  相信自己,可以的。
  他拿自己随管宁邴原逃难辽东,也一样遇到层层险阻。
  他以身为例,告诉师弟们,放弃,回去很容易,但不努力一下,尝试一下,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何等地步!
  众人默然了,顿时想起来时,国渊那时候说:“此行数千里之遥,路上会遇到各种未知磨难。
  我给你们考虑的时间,现在谁想退出?
  还来得及。
  都是同门没人笑话的。
  不然,接下来,一路上一起同行,师兄不希望,有人半路抱怨退缩!”
  那时候,他们全部都是大声喊着:“不会的师兄,我们做好了决定。”
  可真正赶路,才知道,他们有一部分人确实做好心理准备,但还有一小部分人没有做好。
  在国渊这样,鼓励下,师弟们羞愧,默默的把抱怨藏在心中。
  虽然累和苦。
  但晚上师兄弟们齐聚一起,国渊讲述这些年的见闻,令他们也着实的充实。
  就这样,众人一心,走走停停,他们不断向着目的地,靠拢。
  直到来到了,东海郡。
  遇到了昌豨大贼,把他们这群人当做了肥羊,率部下劫掠。
  交涉无果,见无法善了,国渊等人,拔出了一直以来的佩戴在身上的君子剑。
  一把君子剑,
  剑身不沾血。
  遇贼剑出鞘,
  随吾斩敌去!
  二十多个书生,以马车为阵,个个手持长剑,抵御贼匪。
  大汉儒生不求武安邦,但学六艺可傍身。
  而作为大儒郑玄弟子,他们自然,也都是六艺在身。
  “出师尚未捷,无缘得见华亭侯,夫子,子尼愧对您!
  诸位师弟,随我杀贼,誓死保护夫子遗物!”
  国渊悲壮大呼道。
  “杀!”
  一众师弟们,大喊着。
  在他的带领下,一众师兄弟,二十余人,连斩了昌豨百余人。
  然而,终究是寡不敌众,贼匪人数众多,他们面前的贼寇,就像无穷无尽一样,很快就力竭了,
  “我命休矣!朝闻道夕死可矣,吾此生足矣,未能见华亭侯,恨兮!”
  国渊负伤含泪,一众师弟个个遍体鳞伤悲声道。
  就在他们以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忽然,“踏踏踏”,一阵地动山摇,张郃和高览两员猛将,率五百轻骑杀来。
  见此,国渊急中生智,灵机一动,大喊道:“我们援军来了,杀啊!”
  “援军来了,杀啊!”
  师弟们差异无比,但也毫不犹豫应声。
  昌豨等贼寇们惊疑不定,不知所措,仓促迎战。
  就在这时,张郃和高览深知擒贼先擒王,一杆长枪和一把大刀,杀向昌豨大贼。
  昌豨一众节节败退,但被张郃高览,二将如杀神一般,紧紧咬着身后。
  一路所过之处,人头落地,鲜血实践,无人可挡!
  登时,昌豨意识到,他甩不开这打着袁字大旗的二将,他逃跑不掉了。
  他便毫不犹豫,在张郃长枪杀至时,率部下,跪地投降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