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负荆请罪沮授将至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11章311、负荆请罪,沮授将至
  “爹,别打了,我错了,我尊堂弟行了吧?”
  孙暠被打的抱着头,捂着被打肿的脸道。
  “丢人现眼的东西,你爹,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来人呐,把这逆子,给我绑起来。”
  双目含泪,孙静真是被孙暠气的五窍生烟,他一直不愿离开,故土祖地半步。
  却被逆子给破坏了,一想到,不押着逆子离开祖地不行。
  可不知出了祖地,何时,才能回来,他的怒气,就不打一处来。
  “啊?”孙暠傻眼了,他来不及反抗,就被两个县兵听从孙静的命令,绑了起来。
  “逆子,等我回来再收拾你!
  跟我去吴郡,跟仲谋负荆请罪,是杀是剐,都听仲谋的!”
  紧接着,就见他爹孙静蹬蹬蹬下城楼。
  不一会。
  孙静骑着一匹马,出了城,面对着一万兵力,长剑一指,大喝道:
  “首恶孙暠被俘,其余人等,不管什么原因,立刻放下武器,投降,吾便既往不咎!”
  顿时,听到既往不咎,“啪嗒”一声,所有人,无一例外,全部放下武器,投降了。
  一个人,收降一万人,说出去谁信?
  但孙静做到了,他儿子孙暠的叛变,就以这么戏剧化告终。
  得闻这个消息,青龙终于明白为何刘枫下令蛰伏,按兵不动了。
  他心里对刘枫无限敬仰,无比的崇拜起来,派人将这里打探的消息,回报刘枫。
  当天,孙静派人传信,告知远在吴郡吴县的孙权,事情的经过。
  随后,他便押着被绑起来的孙暠,带着上万人马,去往吴郡。
  他之所以这么做,出于担心,这些参与谋逆的士卒,不打散了,还会趁机作乱。
  士卒们有人见此,担心去了吴郡,会不会被孙权责罪,有的就想逃跑。
  这教孙静看出来了,他骑着马巡视着一圈,一字一顿道:“大家的担心,很有道理。
  若你们被问罪,我孙幼台以项上人头担保,我一力承担,尔等的罪责!”
  他的话,起效了。
  瞬间,就打消了众人怀疑。
  别看孙静的名声不显,但他们一起跟着孙暠来请他。
  也可见,他在一些士卒间,还是有些声望的。
  一万人就这样浩浩荡荡,途径钱塘余杭等地,孙静释放了被关押的县长县丞,不做停息,一路直奔吴县而去。
  ……
  而在吴郡隔壁。
  丹阳石城。
  刘枫笑着向对面喝茶的虞翻,问道:“虞先生,从孙暠行进路线,来猜猜这孙暠,会打到哪?”
  谁都不知道,他为何问虞翻这个问题。
  因为,在他记忆里,孙暠作乱打到富春,被时任富春长的虞翻,骂退兵了。
  且,很大原因,因虞翻主动留守在富春服丧,其他各县官员都效法。
  维持了江东各县的安定,也使孙暠想要拿下会稽郡自立的想法,无疾而终。
  “富春吗?”
  指着舆图,虞翻脸色难看,皱着眉头,有些不确定道。
  他真恨不得,现在就飞回去,骂醒孙暠这厮的。
  现在都到了,什么时候了,在想什么呢?
  会稽吴郡,不能乱啊!
  你还是孙权堂兄,这都不知道,没事干了是吧?
  做什么乱?没长脑子吗?
  他若是在富春,非要指着孙暠的鼻子,大骂一顿再说!
  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他有些奇怪。
  既然,刘枫得到消息,按理说,该趁机起兵才对,为何按兵不动,不趁机攻打吴郡或者会稽郡呢?
  “或许吧,虞先生,我猜是不是疑惑,本侯为何不趁机,攻打孙权?”
  刘枫也不太确定,毕竟,历史上劝阻孙暠,成功防范这起祸患的人,正坐在对面。
  历史改变了,他也无法得知,孙暠最终,会打到哪里。
  但他不太看好孙暠,一个起兵,被虞翻三言两语就糊弄退兵的人,意志如此不坚定,又如何能成事?
  “嗯?”
  虞翻微微吃惊,看了看刘风,有些迷惑,自己表现的这么明显吗?
  怎么这都教刘风看出来了,自己想什么呢?
  “呵呵,这并不难猜,你关心江东安危,这在正常不过了。
  对了,虞先生,孙暠之父,孙幼台是不是一直在富春祖地啊?”
  刘枫解释了一句,随口,把自己想问的一件事确定了。
  在他看来,只要孙权这个叔父没有反意,那么孙暠拍不起什么浪花来。
  “对!我怎么把他忘了,有他在,孙暠翻不起浪,一切必安然无恙也!”
  刘枫不提孙静,虞翻还想不通,一提孙静,虞翻恍然大悟。
  他这一刻,也明悟了,刘枫为何不趁机攻打孙权了。
  随后,他有些骇然的注视着刘枫,要知道,孙静一直在孙家祖地,也不过问富春县事务。
  已经很久,很久了,久到他都差点忘了,四年前,曾经率兵帮助过孙策,拿下会稽郡的叔父孙静,这么一个人了。
  而眼前的,刘枫年纪不大,四年前,也顶多十四五岁,却比他还了解这些。
  这意味什么?
  吴郡和会稽郡,种种情况,都在他的监视下,掌握中吗?
  如果这样,那未免也太吓人,太可怕了!
  就在这时,一声急报,在刘枫示意后,士卒也不避讳虞翻大声道:
  “报,主公,杨太守信上说:袁绍遣使沮授来访,不日抵达石城!”
  “什么?沮授来了!”
  刘枫眼前一亮,随机狂喜万分,袁绍有眼不识金镶玉,空有大才而不得用!
  那可是沮授啊!
  可以说,但凡袁绍多听一次沮授的意见,都不至于,官渡之战,败的那么惨!
  其实,不光袁绍,就是韩馥采纳沮授的意见,也不至于落得所有诸侯中,最憋屈最窝囊的下场。
  细思极恐,韩馥似乎与历史上刘勋何其相似?
  一个是主动送一州之地,一个是被偷一郡之地。
  相同点就是,皆不听谋士良言良策,导致的后果。
  历史上,随着袁绍官渡之战败亡,沮授没有来及北渡,被曹操抓住。
  曹操和沮授有旧识,想要招降,沮授誓死不降。
  哪怕曹操厚待之,沮授寻机密谋回到袁绍身边,于是乎,一代大才就此陨落。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所纳之言无不正确,却无一个采纳他言论的主公。
  刘枫若没记错,沮授的言论,只有袁绍接纳他的那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采纳的。
  自此,所有言论,皆不被纳,有多可悲!
  但就算这样,沮授被抓,尚无时无刻不想,报效袁绍那唯一一次,采纳他策略的恩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