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搞一本武侠杂志(今日五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同样在这一夜想了很多的还有吴同之这位《青年报》的记者。
  作家村的大名他以前不是没有听说过,毕竟那么多的杂志都宣传过作家村,他们编辑部还经常会流传未公开发行的《菜园》杂志,但这些仅限于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么一个印象。
  可今天跟马原接触之后,又在作家村实际看过,这里留给他的的印象实在太过深刻,以至于他连对之前影视城的采访都觉得有些无关紧要了。
  吴同之躺在招待所的床上想到了半夜,他觉得作家村的出现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中国文学界的现状。
  这年头当记者的,没几个不是文学青年。
  吴同之想到了马原和他说过的关于做一个关于影像访谈的八十年代文学断代史的想法,这给了他一个灵感。
  他决定对平县作家村做一个全方位的、深入的采访,把这里发生的一切报道给全国的读者朋友,让所有人都了解到这里正在发生的关于文学的一切。
  吴同之第二天清早给报社打了电话,跟主编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他是报社的资深记者,主编对他的意见很重视。
  “这么说来,作家村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甚至已经开始影响到主流文学界了?”
  “经过我跟马原短暂的接触来看,应该是这样的。不过这种影响的范围究竟有多广,范围究竟有多大,还需要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
  “说说你的想法。”
  “我想对平县作家村做一个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把作家村更加全面的呈现给读者朋友们。以前作家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只是局限于文学界以及主流文学报刊上,我希望可以借此机会让更多人了解作家村以及它对国内文学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除此之外,马原给了我一个灵感,他想用影像来记录八十年代的文学界,那我们报社完全可以做一个文字版的采访,不单单是对于国内的文学界,我们可以把思路再放宽到整个文化界,通过对多方面的采访来反应八十年代国内的文化思潮变迁,这是一个可以一直做下去的系列报道,我觉得平县作家村就可以当做我们这个系列报道的开篇之作,应该会得到读者们的认可。”
  主编也觉得吴同之的想法很靠谱,“好,那你就多留在平县一段时间,把对作家村的采访深入下去。等你回来之后,我们再好好策划一下你说的这个记录八十年代的想法。另外,最好是能够采访到何平,对于我们的报道有权威性的加持。”
  吴同之诉苦道:“哪里有那么容易啊,他现在深居简出,很多来平县的同行都折戟而归。”
  “争取吧,能有最好。”
  “好,我明白了。”
  和主编商量好之后,吴同之再次来到了作家村,岗亭处的骆师傅对这位记者还有点印象,帮吴同之通知了马原。
  “你怎么过来了?我以为你采访以后就回沪上了呢。”马原再见到吴同之有些意外。
  “昨天跟你聊完之后,我回去想了很多。有了两个想法,第一是我打算对平县作家村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深入的系列报道。第二是受你的启发,我打算进行一个对国内文化界的大采访,来反应这十年来国内文化界的变迁,这件事情我得跟你打个招呼。”
  吴同之说完自己的想法,马原摆摆手,“这有什么关系,就是一个想法,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只是没有人去实践而已。”
  他接着问道:“那这个采访你打算怎么开展?”
  “我想请你帮我引见一下李拓,他是作家村的负责人,先征得他的同意,然后我再对作家村进行一个全面的采访。”
  “没问题,我带你去找他。”
  马原带着吴同之来到《菜园》的编辑部,往常李拓都是在这里办公的,只是今天李拓却不在,两人被告知:“他今天没来,说是去何平那了。”
  “那我明天再过来?”
  “不用,我们去找何平。”
  在马原领吴同之出了作家村直奔何平家的时候,李拓正在跟何平对话。
  “我的心里有些犹豫,如果这两件事做了之后,我怕以后作家村的纯粹性会慢慢消失,变得泯然众人。”
  面对何平,李拓当然不能说朋友那一套东西,而是提出了这两件事做完之后后续可能产生的影响。
  何平对于作家村居民们的好意非常受用,但他心中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抛开现象看本质。作家村的居民们现在的想法并不是偶然出现的,大家都是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累积之后,才有了这样的念头。这其中固然是有感恩之心,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不是在试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李拓被何平说愣住了,他是真的没有往这方面想。确实,大家反对作家村继续在亏损的状态下投入,肯定是有一部分感恩的心态,但恐怕更多的是希望作家村能够长久的维持下去。只有这样,他们的好日子才会这样一直持续。
  只是这样赤|裸裸的方式还是让李拓有些不太适应,苍白的解释了一句:“大家也是好意。”
  何平笑道:“我当然知道大家是好意。不过作家村的独特性正是由于我们之前不计成本的投入才达到的,如果我们现在这样做了,无异于是自废武功,肯定不行。”
  “那就不动?”李拓问道。
  “不动也不好,大家也是好意,而且我觉得现在作家村的条件也已经成熟了,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一本公开发行的杂志。”
  还要办杂志?李拓一时没跟上何平的思路。
  “节流不行,我们可以开源嘛!以前是作家村刚开村,我们没有这个条件。现在作家村偌大的名声,作者资源又如此多,跟国内的很多报刊杂志关系还这么好,做杂志有先天优势。”
  何平的分析听得李拓频频点头。
  “那这本杂志的内容……”
  “国内的武侠小说方兴未艾,我们可以把这个类型小说作为一个切入点,同时又避开了跟我们有合作关系的纯文学杂志。”
  武侠?
  李拓立刻想到了京大三剑客写的《英雄志》,这本现在字数超过300万字、共15卷内容的武侠小说销量已经突破了三千万册,成为除港台武侠小说之外,国内最为知名的武侠作品。
  而京大三剑客后续的作品,査海生写的《镖客行》、刘军写的《凤栖梧桐》都取得了不俗的销量成绩,由此可见国内读者现在对于武侠小说的喜爱程度。
  武侠,貌似真的可以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