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君臣之情(第二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立只是个小角色,他翻不起大浪。
  柳如是说道:“这个沈立,是当初杭州大学博士张怀德的得意门生,张怀德八年前从杭州大学去职,被当时的杭州知府李望举荐,又获得杭州巡抚衙门不少人的一致认可,担任了同知,上任之后颇有政绩,尤其是在种植桑树,蓄养牲畜这一方面,使杭州的肉价跌了一半。”
  “哦,你认识这个人?”
  柳如是又说道:“他现在还管理杭州府新闻初版,每一季度他会定时呈报杭州舆情。”
  红娘在一边补充说道:“对了,那个上海的陈志,也是杭州大学卒业,与沈立是同窗,并且也是张怀德的门生。”
  “听如是这样说来,张怀德是一个能吏?”
  “这个人在东南一带的官场名望是有的,政绩斐然,吏部也曾多次出示公文对其表彰。”
  “如此说来,他们议论反战言论,只是心血来潮?”
  若是心血来潮,倒也无所谓。
  民众嘛,总要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言论权的,毕竟要往文明时代走。
  “那个陈志呢,他又是什么背景?”
  “他是上海商会的人,一直很活跃。”红娘慢条斯理地说着,“与上海的官员来往倒是正常,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不过有人曾经举报陈志杀过人,有这方面的声音传来,但没有更多的证据。”
  “杀过人?谁举报?”
  “说是一个妇人,丈夫被陈志买通杀手杀了。”
  “杀人动机何在?”
  “并不清楚。”
  其实这种民间的事情,都是交给下面官府的人去管的。
  崇祯之所以很关心,是因为太子曾经在自己面前力保陈志。
  这说明太子其实是认识陈志的。
  陈志这样的民间商人,是怎么跟太子扯上线的?
  为什么连李岩他们都没有察觉到?
  当然,这也不能怪李岩。
  大家都是普通人,视听之所及,都有限。
  而且李岩他们一天到晚忙着国事,甚至连中午吃饭的时候都在一边吃饭一边交谈。
  让他们在这方面上心显然不现实。
  “太子在朕面前提起过这个陈志,他们是什么关系?”
  “听说太子刚进户部,去上海考察财政用度的时候,和那里的一些商人吃过几顿饭,陈志便在其中。”
  “哦,这本是寻常之事。”崇祯只是很平淡地说了一句,然后没有追问下去,因为没有掌握任何更多的信息,追问就是瞎猜。
  瞎猜不是他的风格。
  “沿海各省官员反战也很合理,毕竟朝廷现在对西用兵,受益的是西部各省,而东部各省交税更多。”
  “不过太子今天跟朕说,有一些商人对朝廷现在收税怨声载道,朕倒是觉得新奇,朕让他们这些年赚得盆满钵满,给了他们更好、更稳定的内部环境,还开拓了更广的疆域。”
  “他们原本一个月连5两银子都赚不到,现在一个月能收入几万两,还嫌交税高?”
  红娘和柳如是对视一眼,也没有继续说什么。
  当天晚上,镇抚司衙门里,那些在行刺中重伤的人,都经过了包扎,有专门的医生来为他们治疗。
  等恢复了一点点后,锦衣卫门就开始不眠不休地逼问。
  锦衣卫的手法就像在厨房多年的老师傅,每一刀都切到刚刚好,肉看起来丝滑细嫩,疼得人是欲仙欲死。
  经过整整一夜的持续审问,第二天一大早,有了一些眉目。
  初夏的北京已经有些热了,崇祯一大早醒来,用完早膳,就自己跑到太液池边去乘凉。
  据说工部现在在承德建避暑山庄,旅顺口那边也在建。
  不多时,李岩就来了。
  “陛下。”
  “你来了,快过来,陪朕坐一会儿。”
  李岩在一边坐下来。
  “用过早膳吗?”
  “有用过。”
  “来尝尝冰粉。”
  “谢陛下。”
  两人坐在太液池边,在那里悠哉地喝着冰粉。
  但李岩心里其实一点也不悠哉。
  因为最近一年以来,他的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而且作为太子的老师,他对学生教导慢慢在脱离原来的轨迹。
  “李岩,这些年真的是辛苦你了。”
  “陛下言重了。”李岩笑了笑,他脸上的笑容永远是那么轻松,给人如浴春风的感觉。
  李岩就是那种泰山崩于前,脸上还能带着笑容的人。
  这种人,才沉得住气,做得了大事,掌得了大局。
  老实说,如果没有孙承宗、韩爌、李岩这些人主政,新政的很多政策是很难往下落的。
  他们的执行能力、抗压能力,都很强很强。
  官场上,老百姓看到的是光鲜亮丽。
  其实是光刀剑影。
  “朕今年38岁了。”
  “陛下正值壮年。”
  “你今年也有四十岁了吧?”
  “是的,陛下,臣进入不惑了。”
  “李岩。”
  “陛下有什么事,请吩咐,臣会想办法的。”
  “哈哈哈,知朕者,莫过于你李岩。”
  一个是大明的皇帝,一个是大明的执政官、宰相。
  两人年龄相仿,沟通难度确实小很多,而且李岩是崇祯一手提拔起来,绝对是新政的见证者。
  皇帝突然说道:“朕还想继续西出。”
  只是他的语气,多少带着一些悲伤和疲倦。
  这是李岩很少遇见的。
  “朕的意思是,海路和陆路,两路继续西出。”他看着李岩,目光平静。
  “陛下,臣一定会鼎力支持陛下的!”
  李岩其实知道,去征讨一个莫卧儿,国内已经冒出一批反战者了。
  甚至太子也无形中在反战者的阵列中。
  太子长大了,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了。
  老师、父母,都只能教知识、为人,但无法左右学生和孩子的决定。
  他也知道,如果继续西出,还会有更多非议。
  继续西出需要的是海量的军费。
  但其实,现在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反战。
  而是大明内部的政治斗争。
  那些人真的反战吗?
  也许真的有人反战,有人真的认为大明已经有太多人战死沙场了。
  但你说沈立和陈志他们反战?
  他们是和平主义者?
  资本家有真正的和平主义者?
  如果从海路继续向西,一大批商人又将获利。
  战线拉越大,朝廷的银钞推行越多,大明的商人也是越获利的。
  既然利益是绑在一起的,他们反什么战呢?
  所以,他们根本不是反战,而是有其他的目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