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摊牌了,我张凡就是来装逼的!(第二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北京快报的科学刊发表了两篇论文:《胃酸和抗生素》、《磷肥和钾肥的作用》。
  现在整个北京城的学术界都知道了一个人的名字:张凡。
  现在科学院的那些人都在四处打听这个人。
  在《胃酸和抗生素》这片论文中提到一个观点:人体的胃中有一种东西叫做胃酸,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而盐酸在化学中的表述就是氯化氢。
  它是胃中的一种保护机制,并且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例如,青霉素直接口服,进入胃中会被盐酸溶解掉。
  这片论文起初刊登的时候,就引来了无数的骂声。
  原因其实很简单:
  一、张凡这个名字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冒出来的,一出来就以一种专业的口吻在教大家做事。
  二、关于酸性物质的争论最近几年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有许多人认为酸性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根本不存在酸性物质。而张凡在论文中大谈酸性,还说胃中有大量的胃酸,胃酸的主要成分居然和生理食盐水的成分相同。
  请问,这么不是搞笑吗?
  三、这里面还牵扯到学员派系之间的斗争。
  早在几个月前,北京大学医学院就出现了关于酸性和青霉素的争论。
  发现这一特点的人是北京大学一个普通研究员,她叫孙晚云。
  她提出过青霉素的耐酸性测试,她的论点是青霉素之所以不能口服,是因为人体的口腔中有一种可以溶解青霉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呈酸性,如果要研制口服青霉素,则必须提高青霉素的耐酸性。
  这一观点由一个年轻的研究员提出来,当然受到了其他研究员的否定。
  甚至有来自学校权威的否定。
  但张凡的这篇论文一登出来,就有好奇之人,去研究了人体的胃液。
  研究也很简单,科学院定期会有死囚的供给。
  有人从胃中提取了胃液,然后开始做实验。
  并且用显微镜观测到了胃液是如何分解青霉素的。
  随后,就有权威学者发表论文,证明了张凡的论点。
  不仅如此,北京大学研究院还开始对人的唾液进行研究。
  随后,人们又开始用生理食盐水进行测试。
  关于青霉素和耐酸性的研究,就正式掀开了!
  事情在短短的半个月发展到这个程度后,人们开始对张凡这个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原因也有二:
  一、能在北京快报的科学板块发表论文的人,一定不是无名之辈才对。
  二、能够如此清晰地指出问题的关键的人,一定不是无名之辈才对。
  那么,张凡到底是谁呢?
  如果仅仅只是《胃酸与青霉素》这一篇论文也就算了,问题这货居然还写了一片《钾肥和磷肥的作用》。
  这篇论文很高调地告诉了人们一件事:你们现在正在使用的肥料,那种可以让农作物茁壮生长的肥料,叫做钾肥,钾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钾。
  至于工业制造方法嘛,这篇论文里也写了几点,写的比较简单:光卤石、钾石盐、苦卤。
  并对这些原材料做了简单的说明。
  那种促进农作物快速生长的就是磷肥了,磷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磷,它的全名叫磷酸钙。
  论文点到为止了。
  《钾肥和磷肥的作用》这篇论文如果是单独发表,人们只会来一句:这是讲的一坨什么狗屎?
  什么光卤石?
  什么狗屎的钾石盐?
  还有什么狗屁的苦卤?
  这都是啥?都是个啥!
  但是有了《胃酸和青霉素》这篇论文,《钾肥和磷肥的作用》的可信度就变得极高了。
  于是,《钾肥和磷肥的作用》这篇论文,被人八百里加急送到了农学泰斗宋应星那里。
  宋应星两年前在武昌指导武昌铁路局,现在在长安城指导长安铁路局和西部战区铁路规划。
  并且,还有一份则被送到了已经年老的徐光启的桌上。
  钾肥和磷肥的确已经在被使用了,但人们并不知道那里是钾肥和磷肥。
  这篇论文,如果被证明是事实,则会立刻掀起一场原料化工学的革命。
  当然,满北京城的学术界在过年之后,都在寻找张凡这么一号人物。
  有人是这样说的:能在北京快报的科学刊上发表这样文章的人,一定是一位学术泰斗吧!
  还有人这样说:他一定是一位隐于世的高人,经常不出门,也很少与人交际。
  更有人这样说:那他一定和我们这些搞学术研究的一样是万年老光棍!
  就在大家讨论张凡的时候,而他本人则在乾清宫里和妹子讨论摩擦原理,你说气不气人!
  赵清月在正月十五日这一天生下了一个皇子,母子平安。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正月结束了。
  内阁对于接下来南洋的各种贸易政策草案也拟定了出来,并且在各省布政使、知府到北京述职的时候,专门与地方官员详细讨论了具体的方案。
  二月初一一大早,崇祯就亲自带着早餐,去了赵清月的寝宫。
  “陛下。”
  “躺好,好好的坐月子。”
  “陛下为何今日如此早到我这里来了?”
  “好几天没有见到你,朕心里就不知不觉想起你了。”
  赵清月像个幸福的小女人。
  “来,趁热吃。”
  “嗯。”
  崇祯喂赵清月喝完一碗热粥,赵清月突然说道:“陛下,我听说最近朝廷在计划进一步开通南洋商贸一事?”
  “是的,满剌加城已经被朝廷王师拿下来,下一步孙传庭就要去巴达维亚(雅加达),现在是要开始准备扩大商贸了。”
  “我给陛下推荐几个非常可靠的人,他们都在南洋。”
  “哦?”
  “他们都是之前我在南洋的时候结实的,一定可靠。”
  张凡握住赵清月修长细嫩的手,深情地说道:“你已经为朕做了那么多了,现在还要帮朕操劳国事,实在辛苦你了。”
  其实张凡等的就是她这句话。
  赵清月在南洋肯定还有很多人,这些人若是能被朝廷所用,在接下来的南洋战略中,进展必然还会加快。
  “陛下也给了我以前没有的温暖。”
  赵清月忽然又说:“陛下,那些西夷人的许多事务,其实我朝都还是可以吸取并合理利用的,我在南洋曾经多次与西夷商人有做买卖。”
  “朕知道,现在他们都在北京城,大多数人在写书。”
  时代在变。
  以前的人不知不觉,但现在的人,切身感受到时代真的在改变。
  太多新鲜事物和观点在北京城出现。
  许多人的视野,也随着大航海的到来,在变得越来越宽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