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风云骤起,铁与血的燃烧(第三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击溃了俄军后,李定国没有在这里多做任何停留,转身带着人就南撤。
  这里靠近松花江,也就是说离建奴的核心区域已经不远了。
  他只带了1000人,真要是遇到建奴,肯定没办法打。
  所以,杀完就撤。
  夜风中的雪松浪涛声从远处传来。
  明军踏着月光越过了雪原,快速返回。
  到此时,李定国脑子里还在想着昨日遇到的那个人。
  对方说的是真的。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村民居然对三百里外的敌军的情况知道的这么清楚?
  而且还恰恰就告诉给了自己!
  李定国不是一个没有证据就乱猜的人,他保持沉默。
  李定国这一战,必然会为他在军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趣÷阁。
  战报一旦传回北京,崇祯估计觉得狠狠敲诈沙皇一趣÷阁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
  如果沙皇不愿意给钱,他是很有耐心的,将大明朝的钢铁洪流直接开到莫斯科,让沙皇俄国知道什么他妈的叫天朝上国的王师。
  估计那个时候,沙皇是没有心情在西域一带扩张了。
  其实正统历史上,这个时代的北方局势就非常精彩。
  现在穿越者搅动了整个格局,皇太极联合漠北蒙古西进,车臣汗忽悠俄军东进,鳌拜在辽北打起自己的小心思。
  似乎各方势力都卷入了这场大局中。
  甚至连西域此时也风云变幻。
  此时的在紫禁城的崇祯,又说到了来自西部军区的军报。
  今年的气候非常反常,已经是三月了。
  要知道,古代是农历。
  农历的三月,在21世纪至少是四月了。
  而此时西北和辽北都还在下雪。
  并且西北的雪下得很大。
  下完之后,温度也不见降低。
  好在风雪停了,但官道基本都被淹没。
  刚刚从长安修到武威的水泥路基本上也被淹没了。
  粮道体系基本瘫痪。
  正月的时候,洪承畴就紧急给河西各城发布紧急军令,调动所有军民。
  就是为了将陕西调度过来的粮食尽快输入到河西走廊。
  等等!
  你调度所有军民?
  洪承畴你西军总督的脑子不好使啊!
  这个时候,大雪封路,你调度军民,他们不要吃饭吗?
  例如甘肃省三十万军民,谁能保证这些军民吃饭?
  辽东还好说,毕竟辽东的纵深没有甘肃这么深,粮食补给分发难度比甘肃要低很多。
  从出了陕西进入甘肃,到玉门关,纵深可是有2000里!
  所以,甘肃根本不可能调度30万军民从陕西运输粮食到玉门关。
  那洪承畴是吃多了没事干?
  当然不是。
  他的动员令并不是让军民去陕西,而是就在各自城镇的官道上干一件事。
  什么事?
  铲雪!
  就铲雪!
  最复杂的问题,往往就有最原始最简单的办法。
  结果,正月总督府的命令下达后,进入二月,河西走廊各个军镇出现了空前壮观的一幕。
  无数军民,提着军工铲,跑到官道去铲雪。
  铲完下了继续铲,覆盖后又继续铲。
  总之你下多少,老子铲多少。
  结果被困在半路的运粮部队,一下子就通畅了。
  那些运粮队的士兵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场景,他们走一段路,就看到路边的人在铲雪,并且还跟他们打招呼。
  这简直就是动员的几十万人,为运粮队保驾护航。
  没有高科技的年代,人定胜天!
  这是人类和上天的一次斗争。
  这也充分体现出,甘肃的军政体系正在快速完善。
  一支执行力和军令如山的军队诞生了。
  进入三月的时候,源源不断的粮食已经从陕西进入到武威、张掖、酒泉,抵达嘉峪关。
  一旦河西各军镇的军民看见运粮队的到来,就知道前面的军镇的道路被挖通了。
  那种看见自己辛苦付出有成效的心情,无比的自豪。
  人们朝运粮队挥舞着手臂,仿佛那跋山涉水运粮的就是他们自己一样。
  三月二十日,集结的号角声响彻在张掖城的上空。
  五万铁骑组成先头部队,快速向嘉峪关行去。
  至少有三百万石粮食已经囤积在嘉峪关,准备出关护送到敦煌。
  军未动粮草先行。
  现在粮草到了,军队就可以放心大胆出击了。
  这五万铁骑还只是第一批,在皇帝给洪承畴的回信中,是调度十万大军抵达敦煌的。
  而且皇帝给了他一个非常明确的任务,今年甘肃四镇的粮食供给总数要达到800万石。
  以敦煌为例,敦煌今年的粮食总供给要达到300万石。
  300万石就是3.6亿斤,也就是说每个月平均供粮3000万斤。
  即便每个人每天吃10斤,也可以供300万人吃。
  而北京城现在的人口也差不多就300万。
  敦煌现在的总人口才不到4万。
  这明显就是为了囤积粮食,打大仗了。
  三月二十五日,五万西军铁骑抵达嘉峪关。
  由西军都督曹文诏亲自率领,统领西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挥师西进。
  他的任务不仅仅是接触敦煌之围,更是要兵出玉门,直入吐鲁番,打一场灭国战。
  吐鲁番敢大军围困敦煌,贸然与大明开战,现在局面显然没法收场了。
  唯一能停战的就是灭掉吐鲁番,将大明的疆域延伸到西域。
  这是军委会的指令,当然也是皇帝的指令。
  这其实是非常考验从陕西的粮食调度的。
  陕西现在由湖广省供着,粮食的确不怎么缺,但毕竟水泥路还没有修建起来。
  而西部军区不仅仅面临着敦煌之战,此时此刻,瓦剌人的大军在西宁城下肆意的叫嚣着。
  二月的时候,洪承畴就给宁夏巡抚郑崇俭发了军令,命他即刻领兵三万,南下支援西宁。
  西北两场大规模的战争,一触即发。
  与崇祯七年的局面颇为相似,崇祯又面临了两线作战的局面。
  这一次的战争局面,似乎也丝毫不亚于崇祯七年和崇祯八年。
  用崇祯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崇祯十一年的三大战役,都将奠定日后北方的格局,甚至直接影响到西域,乃至更远的地方。
  甚至有人说,崇祯十一年,是大明朝对外的一个重要转折。
  举世皆敌。
  一旦大明朝打破了这个困局,将会扶摇直上九万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