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妥善的安排(第二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六月的北京城就像一座火炉一样。
  从孙府离开后,崇祯便坐着马车回紫禁城。
  一路上甚是热闹。
  冰粉店的生意异常火爆,许多人在排队购买。
  另外,还有一些民间小贩推着推车,在叫卖着:“冰棍,山楂冰棍,解暑的冰棍!”
  一群小孩子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欢声笑语围过去。
  崇祯拉开窗帘,前面还有年轻的男子骑着自行车,载着女孩子,有说有笑。
  另一边,又有一些看起来像大学学生的,三五成群,去酒楼里吃酒。
  前面便宜坊的烤鸭生意依旧火爆。
  甚至大夏天的,一些火锅店里也坐满了人。
  短短的九年时间,北京城已经变了样。
  就连路边的乞丐也少了很多。
  看着那些孩童的欢声笑语,崇祯突然有些感慨。
  这里的笑声,都是数月前,在辽河边,无数将士用血肉之躯换回来的。
  也是在沈阳城外,无数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换回来的。
  盛世从来都不会从天而降,必然有人站在熔炉旁边,不顾一切的纵身跃下。
  燃烧一部分人的生命,换取和平和发展的空间,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复兴中华文明的伟大进程中。
  这是大时代下,恢弘的篇章,是无数平凡人的史诗。
  崇祯看见一个小女孩踮着脚,在好奇地打量那些洒满山楂的冰棍,她吃了一口,大大的眼睛都笑成月牙了。
  也许,只是也许,她的父亲就是在沈阳城外战死的一位烈士。
  他们的使命完成了,接力棒将会传到新的人手上,继续在风浪中砥砺前行。
  王承恩打断了崇祯的思绪:“公子,需要买一些烤鸭回去吗?”
  “去吧,秀英她们都爱吃。”
  是啊,新政的许多人其实已经老了。
  孙承宗、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他们都老了。
  他们也该休息了,安享晚年。
  每一个人,在晚年,都应该被温柔地对待,更何况他们是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不过朕还年轻,还能折腾很多年。
  过了一会儿,王承恩的烤鸭已经买回来了。
  刚回到紫禁城,辽东就送来了消息。
  准确的来说,是登州的袁可立送来了一个好消息。
  六月十日,耀州城破。
  鳌拜没有投降,但是逃走了,据说是连夜逃走的,逃得比兔子还快,明军追了好几天都没有追上。
  不过耀州收复后,明军顺势而上,辽阳开城投降。
  自从辽南基本收复。
  当然,袁可立还在奏疏中提到了皮岛、义州目前的状况。
  卢象升与义州的天武军挥师,双方正在和朝鲜大臣协商如何协助朝鲜反攻回汉城。
  去年十月,多尔衮的骑兵越过义州军防,纵深进入朝鲜腹地。
  明军是真的做梦都没有想到,朝鲜李氏居然如此不堪一击。
  有多不堪一击?
  陈新甲和刘兴祚:老子刚开完一个会,商议接下来怎么拆解了多尔衮的骑兵,你他娘的就败了!
  这种神仙队友,大罗金仙来了都救不了啊!
  搞得现在朝鲜内部已经快被多尔衮杀空了。
  而皇太极的兵败传到多尔衮那里后,他俨然一副要取代朝鲜国王,自立为王的架势。
  原本袁可立是打算向皇帝请求一部分援军入朝的,但既然卢象升的天雄军抵达了义州,请求援军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既然朝鲜现在是这个局面了,崇祯干脆给袁可立回了一封信:让多尔衮再浪一会儿吧。
  什么意思?
  意思很简单,让多尔衮在朝鲜再多杀些人吧,杀完后,再动手。
  怎么说呢?
  以后也别设什么附属国了,就直接以省来管辖,省事。
  朝鲜那边暂时这么定了,也不打算另外派兵,反正多尔衮也翻不出多大的浪花来了。
  受到战争的影响,军委会最近加班加点,重新招募人马,制定编制。
  例如京卫军的目标就是再新增五万人进来。
  辽东的预备役有十万编入正规军里,另外二十万预备役混入辽东各个军镇中,参与战后建设,并且承担维护当地治安的重任。
  总之,辽东重新回来,就不是用都司来治理了,得慢慢消化成一个省。
  说到省,内阁也是忙成了狗。
  辽东省的布政使谁来?
  吏部提报了好几个名额,都是新政中有过政绩的官员,例如耿如杞、张梦鲸等人。
  内阁也比较满意,不过都被皇帝扣留下来。
  皇帝心中有人选。
  谁?
  内阁大学士刘鸿训,让他去。
  毕竟辽东刚收回来,还有诸多问题,放一个内阁大学士在那里,要调动朝廷资源和人手会方便很多,许多棘手的民生问题可以快速解决。
  至于辽东军备,当然是由袁崇焕做统一管理,这一点倒是不必过多去担忧了。
  将辽东的行政一把手安排好后,剩下的人,就让吏部和内阁去操心好了。
  至于辽东女真贵族、蒙古贵族、汉人大户的家产、田产,这些基本上都已经在清点了,户部的人也在路上了。
  不过崇祯也没有做太多指望,辽东能有多少钱?
  再有钱,也被皇太极花完了。
  皇太极搞了那么多火枪、火炮,造了那么多钢盔,这些全部都需要巨资。
  所以辽东的钱,是补充不了目前国库的赤字的。
  都崇祯九年了,大明朝的轻工业体系已经建立起来,重工业也在慢慢发力,海外贸易也连线了起来。
  这个时候,还指望抄家来填补国家空缺,这格局……格局小了!
  听懂掌声!
  安排了刘鸿训后,崇祯还安排了一个人。
  谁?
  顾炎武!
  安排他这个精神小伙去干啥咧?
  去鞍山,去踩铁矿!
  为此,崇祯还专门召见了顾炎武。
  顾炎武是犯过错的人,在煤矿案中。
  但没关系,犯错不要紧。
  如果一犯错终身不用,下面都不敢犯错了,做事就会唯唯诺诺,这不是好风气。
  皇帝也要让其他人看看,犯错不要紧,犯错也有机会,只要能重新将事情做好,以后照样能晋升。
  鞍山那地方,也该好好挖一挖了。
  毕竟,时代变了,工业时代的大门,已经缓缓打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