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升级蒸汽机(第三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位民夫微微一怔,他哪里知道一天可以挖多少斤,他都是埋着头干活。
  一边的郭永义笑着说道:“陛下,每个人一天完成的数量不尽相同,一个人平均大约5000斤。”
  崇祯算了一下,一天工作8个小时,一个小时产出625斤,一分钟10斤。
  可以了,工作强度不算大。
  中途还可以休息。
  他们算是包工头找来的工人,不过也算是半个为国家打工的。
  按照这个强度就可以了。
  毕竟大明朝劳动力多,没必要往死里压榨。
  而且如果煤矿开采过快,也会出问题。
  什么问题?
  每人买啊!
  现在许多老百姓才刚刚吃上一口饭,哪有多余的钱买煤炭?
  所以,你一下子开采太多了,过剩了咋办?
  免费送?
  那不可能,那是违背经济学常识,会把国民市场经济玩崩盘的!
  那么未来如何让更多人买得起煤炭?
  基建啊,粮食引入啊,工业化啊,多产业扶持啊!
  但那需要时间。
  所以在市场经济中,资源供给和消费能力,需要平衡发展。
  如果资源供给过多,就会过剩,导致价格暴跌,生产方亏本。
  生产商亏本了,他还会继续生产吗?
  当然不会了!
  所以行业就会被玩崩,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如果消费能力过强,也就是手里钱多,货品供给不足,就会通货膨胀。
  例如大家手里都有一百两银子里,可是没市场上有那么多商品,物价就会飞涨,从而通胀。
  这是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学里提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市场。
  所以,现在崇祯也不着急,按照节奏来。
  不要一下子用力过猛,后劲持续不足了!
  崇祯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民夫大吃了一惊,没想到皇帝会问自己的名字。
  他连忙说道:“回陛下,草民李五,是大安山李家村人。”
  “孩子多大了?”
  “有一个儿子,今年6岁,还有一个女儿今年8岁。”
  “那在这里挖煤,一个月的俸禄能养活家人吗?”
  李五憨厚地笑了笑道:“可以的,以前是一天吃一顿饭就很好了,现在一天三顿。”
  “好!辛苦,你快去忙吧。”
  “草民告退。”
  大安山矿场是朝廷重点盯的煤矿厂,郭永义肯定是不敢在这里搞什么幺蛾子的。
  崇祯说道:“你今年的任务是多少?”
  “回禀陛下,大安山是从3个月前开始大力做开采的,现在参与开采的有2000人,臣今年的任务是5000万斤煤。”
  “能完成吗?”
  “已经完成了4000万斤了。”
  “好!”
  崇祯拍了拍他的肩膀,郭永义立刻受宠若惊。
  “你做的很好,朕升你为工部主事。”崇祯心里也很高兴。
  郭永义一听,心里那叫一个高兴,他一个九品的大使,连升**,到了主事。
  “臣多谢陛下,定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走,带朕去看看蒸汽机。”
  “陛下,蒸汽机在积水处,那里不太方便。”
  “无妨,朕连战场都上过,走。”
  “陛下这边请。”
  众人一起往下面走去。
  看见下面果然有五台蒸汽机整齐摆放。
  按理说这种大冬天室外是没有水的。
  但是煤矿地下有水,挖出来的时候,就需要挖出一个深井一样的洞,等水都沁出来的时候,用蒸汽机抽。
  英国的初代蒸汽机的确就是用来抽水的,也是当时挖煤矿,对煤矿的需求越来越大,积水自然越来越多。
  然后就开始改进蒸汽机,提高效率,直到瓦特改良,可以大规模实用。
  现在大明这版初代蒸汽机,其实很简陋,勉勉强强能用,而且造价不菲。
  崇祯走过去转了几转,说道:“只有两台正常运行?”
  郭永义道:“是的,陛下,另外三台运行了一个月就出了故障,停止运行了。”
  “向北京制造局反馈了吗?”
  “反馈了,那边说会派人来检修,但听说最近也很忙。”
  崇祯凑近看了两眼,众人紧张得心都提到嗓子眼处了。
  是活塞运行有问题,无法形成真空。
  这就是初版蒸汽机最大的缺点。
  得逼着北京制造局升级蒸汽机了。
  挖煤是一定需要蒸汽机的辅助的,要不然积水一多,挖煤效率非常低。
  崇祯心里已经有数,他对顾炎武说道:“顾炎武,你看着几个大家伙,摆在这里如何?”
  “陛下,臣以为它们巨大、笨重,抽水过慢,不如在这里挖出一些阶梯来,让人下去挑,一桶一桶挑。”
  你看,顾炎武这种聪明且有智慧的人都说出这种话来了。
  说明了什么?
  说明机械还没有深入人心。
  初代蒸汽机已经发明了四年了,许多地方的农田里就在用。
  但这依然没能深入人心,因为它的作用不是那么明显。
  大家一致觉得,我多找点人来,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这能怪顾炎武吗?
  当然不能。
  因为他是古人,他即便读了崇祯再多书籍,他也无法理解机械的作用。
  大多数人都是有时代的局限性的。
  一定要有实际的例子摆在面前,大家才会切身体会到机械的魅力。
  “王徵,你怎么看?”
  水利局的侍郎官王徵说道:“回禀陛下,臣倒是觉得,可以先回北京制造局去钻研钻研,但眼前的问题也得解决,顾大人说的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你的意思是,这大铁怪,还能改良?”
  “未必不可。”
  “好!”崇祯顿时豪气干云,“朕要的就是你这个态度,这事要提上日程,由格物科学院来主导,就由你王徵牵头。”
  “这……”王徵暗暗叫苦,感觉给自己拦了一个坑过来了,他只好硬着头皮道,“臣领旨。”
  王徵肯定是有实力的。
  王徵出仕以前,研制过水力、风力和载重机械,写成《新制诸器图说》。
  后又与瑞士传教士邓玉函一起编译《远西奇器图说》,天启七年出版。
  主要叙述西方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静力学知识,包括地心说,重心及其求解,求水体积、浮体体积,比重,简单机械及其联合使用。
  第一个五年计划新开拓的水渠,基本上出自他之手。
  徐光启年事已高,不能什么事都往徐光启那里扔。
  若是真的能把瓦特版的蒸汽机给整出来,煤炭不是问题,甚至可以开始试运行铺铁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