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崇祯和皇太极新一轮的博弈(第一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府和赵府都被围了起来,有重兵看守,任何一个人都出不来,也进不去。
  张府和赵府都处置方式就是暂时围住。
  这件事迟早会泄密出去,能晚一点就晚一点。
  第二日,一切都照常。
  除了万春楼被围起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基本上没有发生其他事。
  至于万春楼为什么被围起来,官方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据说里面有在逃的杀人犯。
  辽东,沈阳。
  皇太极起了个大早,范文程和佟养性已经在外面恭候。
  “让他们俩进来吧。”
  “嗻!”
  范文程和佟养性进了殿内,皇太极正在审批六部公文。
  “奴才参见大汗。”
  “起来说话。”
  “谢大汗!”
  佟养性看了范文程一眼,然后先说道:“大汗,北京方面传来消息,现在明朝朝堂不少大臣都在弹劾郑芝龙,以副都御史赵海彦为首。”
  “好!”皇太极大喜,“这下看狗皇帝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范文程笑道:“只要他敢杀郑芝龙,福建郑家必反!”
  “他若不杀,新法难以服众!”
  “法无威,则不立。”
  “新法不立,则旧派必然生事端。”皇太极从来没有心情如此好过,这几年跟张凡的较量,他一直被摁在地上摩擦,现在总算化被动为主动来,只感觉闷在胸口的气,一下子顺畅了许多。
  皇太极心里非常清楚,只要崇祯的新法无法顺利推行下来,必然引发一连串的政治危机。
  而皇太极自己则开始抄作业,推行《大金国土管理法》。
  皇太极的策略就是学对方的好东西,让对方没法执行下去。
  “吴三桂那边如何了?”
  佟养性道:“回禀大汗,吴三桂说他没有威武大将军炮。”
  “你信么?”
  “这……普汉传来消息,陈辉可能已经从北京制造局拿到了威武大将军炮(开花弹)的图纸,奴才以为,吴三桂手里肯定有威武大将军炮的图纸,他不愿意跟咱们交易。”
  佟养性说的普汉叫佟普汉,是他的儿子,也就是万春楼的童寒。
  皇太极问道:“那如何才能让他跟咱们交易?”
  佟养性沉默,他也不知道如何让吴三桂乖乖将威武大将军炮交出来。
  吴三桂非常狡猾,不是那么轻易就愿意给东西的。
  更何况是威武大将军炮。
  据传这种火炮能够爆炸,爆破出无数钢珠,杀伤范围非常大。
  去年的元上都城之战,明军就用过。
  建奴的探子已经将当时的情况完整汇报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对这种火炮兴趣非常大。
  见佟养性沉默,一边对范文程开口道:“大汗,奴才倒是有一计。”
  “范先生请说。”
  “让吴三桂交出威武大将军炮其实不难,只需要做到一点。”
  “哪一点?”
  范文程悠悠道:“逼吴三桂造反。”
  皇太极立刻就明白范文程的意思了。
  一瞬间,皇太极大喜:“范先生坐着说话。”
  “奴才不敢。”
  “坐。”
  “谢大汗。”
  一边的佟养性看了好羡慕,但也不敢说什么,范文程极受皇太极恩宠,俨然是现在金国第一谋士。
  “范先生,你说,如何逼吴三桂造反?”
  “吴三桂手中有三点,足以让狗皇帝办了他。”
  “哪三点?”
  “一是与我们私下交易粮食。”
  “二是养私兵,私吞军饷。”
  “三是派人潜伏北京,密谋朝廷机密。”
  皇太极点了点头,表示很赞同。
  “仅仅第三条,就够他死一万次。”
  一边的佟养性立刻道:“奴才这就去跟吴三桂重新谈。”
  “不必。”范文程淡然道,“吴三桂不会与我们谈这种事,直接逼他造反。”
  皇太极又点了点头,道:“先生,如何做?”
  “先将此事告知袁崇焕,让整个关宁军知道。”范文程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袁崇焕此人性格急躁,知道后为了维持关宁军的军纪,必然惩罚吴三桂,而吴三桂手里有私兵,又是祖大寿的外甥,双方的冲突便出来了。”
  “再加上大汗这些年一直善待汉人,吴三桂到时候只有一条路可选。”
  听完范文程的话,皇太极深以为然,感觉辽东局势一下子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先生大才!先生大才!”皇太极激动不已,“我能得先生,如同玄德有孔明。”
  “大汗谬赞,若不是大汗在辽东大力推行新政,善待汉人,即便奴才的谋略再妙,吴三桂也不可能投靠咱们,大汗的眼界和心胸是奴才远远不及的。”
  不得不说,范文程这狗奴才确实有几把刷子,脑子里的东西转得非常快。
  “如此这般,便按照这样去办,宜快不宜迟,速速去办,迟则生变。”
  “嗻!”
  此时的紫禁城,崇祯正在盯着辽东地图看。
  明末辽东将门林立,是有历史原因的。
  天启年间,努尔哈赤大举占领辽东之地,辽东军节节败退。
  自天启二年的广宁之败后,明军失去了辽西最重要的军事重镇,战略纵深被大大压缩到辽西走廊一带。
  孙承宗提出以辽人守辽土的战略。
  即组织辽东本土的人来对抗建奴,才有了吴氏和祖氏的做大。
  这个战略本身没有问题,当年努尔哈赤在辽东大搞屠杀,血流成河,辽人恨建奴入骨。
  但是,自皇太极即位后,就大量缓和矛盾,重用汉人,还搞出文学馆,专门邀请辽东一大批汉人儒生进入文学馆,又成立六部和汉军八旗。
  如此这般,相当于是给辽东将门留了一条后路。
  历史上的辽东,为什么辽东军最后都投降了皇太极?
  因为历史上的朱由检不断寒人心的同时,皇太极不断拉拢人心。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辽人投降皇太极是没有任何包袱的,因为他们的家人都在辽东。
  而像袁崇焕这种广东人,家人都在关内,他敢随便投降?
  实际上,当皇太极开始缓和民族矛盾的时候,辽人守辽土的这个方法就应该换了。
  要不然养出来的就是一堆的军阀头子。
  就如同现在,祖氏和吴氏都在养私兵。
  祖大寿还好说,节操是有的。
  但吴三桂就不一定有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