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大明海关!(第二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广州市舶司的司丞周延儒最近很开心,因为他终于可以回京师了。
  周延儒原本是礼部侍郎,副部级高官,可惜崇祯元年,被人告发在京师搞私产,搞服务行业,被张凡发配到了广州市舶司。
  市舶司起源于唐朝的市舶使,当时是唐玄宗在广州设立的,也是对外海贸。
  不过唐朝时期,整个华夏的经济还没有南移,关中和中原依然是天下的中心。
  等到了五代,关中平原已经被过度开发,资源枯竭,河道堵塞,而且北方年年战乱,渐渐的,经济就开始南移。
  到了宋朝,江南得到很大的开发。
  赵匡胤本人也非常重视商业,分别在东南沿海开始设置市舶司,也就是后世的海关。
  赵宋的军事相对弱一些,不过经济和金融,都是一流的操盘手。
  随之而来的海运也非常发达。
  到了南宋,北伐受挫,朝廷开始大肆鼓励海商。
  市舶司大肆发展。
  南宋灭亡,元朝短暂的在中原爽了一把就提裤子走人了。
  大明朝开国之后,依然有市舶司,不过后来海禁开始,市舶司就如同虚设了,基本上失去了它原本贸易的功能,完全变成了海防部门。
  张凡在崇祯元年就有意开海,只是那时候刚穿越过来,大明朝一大堆的问题,贸然开海就是找死。
  所以当时就把周延儒扔到了广州。
  这一待就是五年多。
  现在,周延儒被召回京师。
  你说他开不开心?
  他现在坐在马车上,一路哼着小曲儿。
  这人一高兴啊,就喜欢做善事。
  周延儒一路上善心大发。
  例如路过某个地方,顺便就会不辞辛劳地去小街道去问候那些站在街道旁边的小姐姐,嘘寒问暖。
  顺便聊聊人生,谈谈理想,接济一下。
  每每出来的时候,我们的周大人都会长舒一口气,好舒服……哦不,我真是个好人啊!
  终于,在四月春莺飞草长的时节,周延儒到了北京。
  重新回到北京,周延儒恍若隔世一般。
  他娘的!
  狗皇帝让老子在广州那瘴气之地待了五年!
  五年!知道我这五年是怎么过的吗!
  我天天水妹子,一天一个……啊呸!我天天起早贪黑,熬夜加班!
  他特么的去找什么叛贼,去监视郑芝龙的商船,去打听红毛的消息,去和弗朗机人扯淡……
  周延儒,历史上,崇祯三年之后,内阁首辅。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在位17年,一共换了五十几任首辅。
  唯一有政绩的就是周延儒。
  这还算是一个干实事的人。
  结果,被张凡硬生生给赶到了广州,在市舶司待了整整五年。
  当抵达北京城郊外的时候,周延儒看到眼前的场景,大吃了一惊。
  北京城高大的城墙外,护城河边,一条条趣÷阁直的道路,看起来干净整洁。
  那种材质的道路,他从未见过,难道那就是大明日报上说的水泥路?
  再看水泥路边,一排排整洁的房屋。
  远处宽阔的水泥路上,一辆辆马车行来,车水马龙,人头攒动。
  有从南方运过来的苏绣,有太湖边的茶叶,还有景德镇附近的陶瓷,还有福建武夷山的普洱。
  另外,还有南方的胡椒。
  也有从海外走私进来的象牙,朝廷并不会管这些。
  周延儒只感觉整个北京城仿佛完全不同了。
  如果不是前面的朝阳门是他熟悉的朝阳门,他甚至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
  朝阳门外的商业街很多人,大家身上穿的衣服都不一样了。
  周延儒一路进了城,发现城里的乞丐少了许多。
  他记得以前这一带路两边蹲满了乞丐,现在一个都看不到了。
  没有人来为周延儒接风洗尘。
  一个被贬了五年的官员,而且是被贬到岭南,客观来说,政治生涯基本上已经定型,回不了权力中枢了。
  政治场上的人心便是如此。
  但没有人知道,在广州睡了五年妹纸……不对,是兢兢业业工作了五年的周延儒,命运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等到了大明门,一路快速进了紫禁城。
  周延儒心中道:熟悉的味道,权力的味道。
  等到乾清宫的时候,王承恩已经在那里恭候。
  “周大人,您终于到了,快进去吧,陛下在里面等你。”
  “好好好。”周延儒瞬间有点受宠若惊,提步快速走进去。
  进去后,他连忙跪在地上:“小臣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崇祯连忙走下来,走过去,亲自将周延儒搀扶起来,脸上挂着笑意:“来,让朕看看,周大人这五年在广州过得如何?”
  被皇帝亲自搀扶,周延儒更是受宠若惊了。
  “哎呀,面色有些虚白,看来周大人在广州日理万机。”
  “皆是为陛下分忧,不敢懈怠。”
  “好好好,回来就好。”
  随后,周延儒详细地将广州沿海所有的情况与崇祯汇报了一遍。
  按照周延儒所说,福建、广东沿海的老百姓,早已自发地在海上做生意了。
  朝廷虽然有禁海令,但作用不太大。
  “陛下,红毛夷人(明朝对荷兰人的称呼)狼子野心,臣在广州的时候,他们多次在沿海挑衅,从广州到南洋的商道,基本是被红毛夷人控制,大明的商船过去,得给红毛夷人交过路费。”
  “另外,红毛夷人与海寇勾结,屡屡杀害沿海出海的百姓,臣以为,朝廷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那你以为当如何?”
  “陛下,臣在广州待了五年,臣游遍了广东沿海,也曾经去过泉州,臣终于知道陛下当年为何要派臣去广州了。”周延儒有些激动,“沿海的商贸非朝廷一纸文书便能禁止的,既然无法禁止,何不效仿隆庆(万历皇帝的老爹)朝开海营商,可充盈朝廷财政。”
  “如何开?”
  “先开泉州和广州,此两地皆是商民,恢复市舶司,取海贸之税!”
  “市舶司废弃已久,仅仅开市舶司即可?”
  “需借助一个人的力量。”
  “谁?”
  “郑芝龙!”
  崇祯沉默片刻,随即走到地图前:“知道朕叫你回来做什么吗?”
  “微臣不知,请陛下明示。”
  “市舶司总府衙门缺一个府堂官员,你在广州市舶司待了五年,现在,你来给朕做这个市舶司总府衙门的府堂,给朕制定一套海关规则出来,拟定成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