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有大作为方有大地位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谭稹虽然违抗圣旨,却没有真昏了头。
  其人非常清楚自己不是有资格抗旨的文官,绝对不能真的把天子惹恼了。
  待秦桧走后,谭稹就立即写了一道密奏,派快马报于东京。
  谭宣抚在密奏中详细陈述了河东路面临的严峻形势,解释自己为了江山社稷不敢奉诏的苦衷,并不着痕迹地将传旨天使秦桧态度专横恣意妄为描述了一番。
  为了赵宋帝国国运拼搏的秦员外郎还在不顾疲乏的咬牙赶路,当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老狐狸谭稹摆了一道。
  实际上,其人之所以要赶到代州,还真不是手握圣旨就恣意妄为。
  教主道君皇帝交给秦桧的任务主要有两个。
  其一,向河东路宣抚使谭稹宣旨,惩处擅自挑起边衅的边臣。
  其二,联络金人,说服金军都统完颜斜也出兵牵制同军。
  以秦桧的天资和勇于担当的个性,自不会被表面的任务所束缚。
  其人明白,天子交代的两个任务其实只有一个——牵制同军,让徐泽不再或者不敢南下(直到此时,秦桧还不知道徐泽早就打到开封府了)。
  若是惩处边臣就能令徐泽息兵,那就惩处边臣。
  若惩处边臣还不能令徐泽满意,那就只能请金人出兵牵制伪同了。
  可是,金人要是这么好请,也不用他秦桧事到临头了才跑到北地来临时抱佛脚了。
  这些金人完全不像野蛮人,一点都不纯朴,反而异常狡猾。
  在之前(同宋两国勘界危机)的谈判中,金人狮子大开口,提出了很多要求,钱粮甲械和铸炮工匠等等,他们都要,而且数量巨大。
  这些野蛮人还不见兔子不撒鹰,必须先见到物资和工匠,才会考虑再出兵。
  如此条件,使者自不敢答应。
  所以,宋金两国并没有达成实际意义的结盟意向。
  现在情况这么紧急,就算朝廷全盘答应金人的条件,以河东路的地形条件,想把物资运过去,又要花费多少时间?
  大宋什么都没有准备好,仅靠秦桧一张嘴,如何说得动贪婪的金人?
  其人甚至怀疑这些金人根本就没有诚意,纯粹就是想趁乱讹诈大宋的物资和技术。
  跟这样无信无义的金人打交道,请他们出兵牵制同军,秦桧不认为是什么好主意。
  相对而言,还是惩处本国的边臣更容易。
  但是,此策的副作用极大。
  为了平息敌国君主的怒火而杀本国忠心办事的臣子,会让朝廷失去忠臣之心,也会让具体操办此事的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秦桧倒是不怕被人指责谩骂,不招人恨是庸才,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得天子赏识,为天子办脏活,就别想讨到好名声。
  嫉恨鲁国公的人那么多,别人照样屹立大宋政坛多年而不倒,权势还越来越重。
  若能给秦桧如鲁国公一般的权势,其人愿意为天子干任何脏活。
  但若是为了一个七品员外郎的芝麻小官就得罪天下人,那也太不值得了。
  须知道,天子今日能为了平息徐泽的怒火卖掉郭仲恂,来日也能为了平息朝野舆论再掉卖他秦桧。
  神宗朝也曾任过职方员外郎一职的邓绾有一句“名言”:“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被很多真小人奉为圭臬。
  秦桧却极度鄙夷邓绾——小家子气,难成大事。
  其人非一般人,自有非常志!
  别人能够科场得中,就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喜事,哪怕中不了进士,能中同进士当官,也万分高兴。
  秦桧却不一样,科举及第后,补为密州州学教授。
  其人嫌官小,辞官不做,下一科又考,又中词学兼茂科。
  此等视科举考试如探囊取物的牛人,基本都有一颗视天下如无物的雄心,能是邓绾这种为了做“好官”而不择手段的小人可比的么?
  秦桧信奉的是“好官”要为,为“好官”就不要惧怕他人“笑骂”,而不是相反。
  一心钻营不干实事,只想着做“好官”,为了“好官”什么都可以不要,这等人秦某耻之!
  真正能成大事者,皆是有大抱负能干实事之人。
  有作为方能有地位,有了地位又能有更大的作为,为了施展大作为,应不惧人言,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秦桧不仅有大抱负,也的确有真才实学。
  其人特意研究过徐泽的发家史,得出一个结论——此贼就是朝廷一手养大的。
  天子若是一味顺从贼子之意求平安,怕是最终要搭进整个江山也无法求得平安。
  秦桧敏锐地觉察到徐泽的目标绝不是开封,而是代州。
  而且,徐泽就算要打开封,也必须是先攻下代州,进而全取河东路后才行。
  敢战方能言和,大宋能与辽国结为兄弟之盟,并维持百余年的和平,靠的不是不断割地赔款满足辽人的胃口。
  而是真宗御驾亲征,且大宋军民在澶州挡住了辽人的强大攻势,一战打灭了辽国亡宋之心。
  今日也一样,若想解决应州危机,就绝不能满足逆贼的胃口而自毁长城。
  妄想杀边臣而乞求徐泽息兵,只会导致贼子得陇而望蜀,胃口越来越大。
  所以,秦桧带兵前往代州,根本就没想过要抓郭仲恂。
  其人的头脑很清醒,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河东是为大宋解决问题的,其目标就是让徐泽不敢威胁开封。
  要达成这一目标,除了杀郭仲恂以息徐泽之怒,或请求金人出兵牵制同军外,应该还有第三个办法。
  ……
  ps:思虑再三,以下文字还是放本章后更合适。
  描写大忠大奸的历史原型人物很容易触雷,太多人不喜欢看他们的形象有“突破”。
  对这些读者来说:奸臣必须又奸又邪,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忠臣必须大公无私,为大家而不顾小家,所有人都必须带有“天生XX”的属性。
  就如梁山好汉必须开口“哥哥”闭口“义气”,除了杀人就爱喝酒吃牛肉一样,喊“社首”不行,吃猪肉也不行,这是曲解水浒,没那味儿。
  可是,真实存在的人,谁又能是舞台上固定的脸谱形象呢?
  窃以为,再大的大人物首先也是人,必然离不开他成长的环境和经历的事件,其成长和转变肯定有迹可循。
  所谓形象“突破”,不过是将脸谱还原成真实存在的人而已。
  关于秦桧,不多说,仅引用一段《宋史·列传·奸臣》的记载:
  靖康元年,金兵攻汴京,遣使求三镇。
  桧上兵机四事:一言金人要请无厌,乞止许燕山一路;二言金人狙诈,守御不可缓;三乞集百官详议,择其当者载之誓书;四乞馆金使于外,不可令入门及引上殿。
  不报。除职方员外郎。
  寻属张邦昌为干当公事,桧言:“是行专为割地,与臣初议矛盾,失臣本心。”
  三上章辞,许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