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韩王请封建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一百零一章  韩王请封建
  韩雍的心情如何平复,就不需要细言。
  不过,政治人物的决断,从来不是情绪所左右。
  韩雍身后不仅仅有自己,还有韩系一大帮人马,从这个角度看。他需要时间来调整,在自己下位之后,保持自己人在核心的权力。
  所以,他不能拒绝朱祁镇的意见。
  于是,不过三天之后,一封奏疏到了内阁。朱祁镇批阅之后,又被下部议处。
  这封奏疏的内容。就是大明韩王请封国南洋,以镇远方。
  朱祁镇自然知道,这一封奏疏乃是韩雍的手段。
  因为此韩王已经非彼韩王了。
  当那位精于骑射,想要建功立业的韩王已经不在了。他的谥号乃是韩惠王。而今的韩王乃是韩惠王之子,说起来在辈分上应该叫朱祁镇为叔叔。
  他也是刚刚封王不久,虽然被韩惠王教育出来的。也是大本堂武学一路毕业。
  只是他倒是有没有韩惠王建功立业之心,却是不知道了。
  只是一个在京师的王爷,虽然贵为亲王,毕竟是天子疏宗,一个当权的首辅,想要拿捏实在是太容易了。
  所以,韩王这一封奏疏,自然是韩雍暗地里做的事情。
  一下部论处,就引发各方面的讨论。
  很快韩雍就在明报上公开发文支持藩王远封,以有三大利而除三弊之论。并很快批准了韩王远封。
  就解渤泥之地为韩地。
  并令有司勘探婆罗洲土地河流,朝廷出钱在婆罗洲合适的地方,为韩王建造王府。其实也就是一座城城池。
  并准备拨给韩王数万百姓,令起就封。
  这数万百姓,自然是各地流民。
  不得不说,虽然朱祁镇一直以来赈灾得力,并且一次又一次招来流民,各地安居。从于谦在河北水利建设的时候,就招徕了大量河南江淮山东的流民。
  但是一次又一次安置流民,根本就是扬汤止沸。只是平静数年,又会出来一批。
  朱祁镇也无能为力。
  这是大明根子里的痼疾。
  承平百年,人口滋生。一方面大明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各种手工业工厂化,乃至于蒸汽机的运用。
  另外一方面也是最底层的百姓纷纷破产。
  甚至这种破产,还有地域性。
  有钱的更有钱。没钱的更没钱。
  在家上天灾人祸,水旱蝗震,一次又一次,百姓那一点积蓄根本不可能支撑。即便朝廷再赈济,也不可赔偿百姓的损失。
  也赔偿不起。
  所以,虽然下面都不向上报流民数量,但是朱祁镇也知道,朝廷要收拢几十万灾民,从来不是什么难事。
  各方流离失所的百姓,只比这个数量多,不会比这个数量少。
  韩王事情一定下来。
  韩雍立即上奏,请修改大明宗室分封之策,也就是将大明封在国内十几个王爷,还有还在京师三个王爷,一并都封在南洋去。
  这一下子就引起了渲染大波。
  各方藩王一下子炸锅了。
  要知道,几代富贵下来。大明藩王早就没有了当初的心力。也没有在异域开拓的能力,此刻将他们分到南洋,将他们从原本的舒舒服服的封地。赶到了南洋这不毛之地,其中的心理落差,就等于将人从北上广,赶到西南大山山沟沟里,说不定还没有信号。
  这根本是让人拼命。
  于是,秦王首先上奏。
  一上奏就出大招,以韩雍为人臣,不思劝圣上亲亲之道,而听异端邪说,害骨肉之情,请诛之以谢天下。
  于是乎,其他藩王纷纷上书,一时间要将韩雍给批臭打死的感觉。
  对于这样的反对浪潮,不管是韩雍,还是朱祁镇都是有心理准备的。
  韩雍既然有了心理准备,自然是丝毫不退让。
  在明报上舌战群儒,将各地藩王的奏疏一一纰漏,韩雍从太祖分封之本意,从藩王拱卫帝室用意,逐条批驳,将所有藩王的意见批驳的一文不值。
  作为一个文官,趣÷阁头上的功夫,那根本就是基本功。
  更不要说,韩雍身后有几乎整个士大夫集团的支持,原因很简单。毕竟各地藩王在府各地,大多都没有做什么好事。
  即便有些藩王名声不错,比如蜀王。
  但是这些藩王在各地占据了最好的土地与资源,如果这些藩王迁走,自然是有人能接盘。
  这接盘的人不会是勋贵。
  虽然朱祁镇对勋贵集团大力支持,但是真要说起来,勋贵的势力范围,大多都在南北两京,以及原来的九边西南地区。
  在腹地之中,勋贵的力量非常之薄弱。
  这些好处自然是落在当地士大夫手中了。
  不过,韩雍也知道,很多时候胜也是败,败也是败。
  儒家的亲亲之道在哪里放着的,韩雍再怎么正义,也是一个外人。而这些藩王再怎么混蛋,也是朱家的人。
  所以,他将所有藩王给强迫答应远封的时候,就是他给朝野上下,还有这些藩王一个交代的时候了。
  如果不是韩雍做出了去位的心理准备,他是绝对不会做这一件事情的。
  不过既然韩雍有了这个心思。就不会有半步退缩。
  他很快下了另外一个命令。
  就是召襄王入京,担任宗人令。
  襄王是第一个封在外的藩王,而今已经是第二代了,占据了云南横断山脉以西,而今就是缅甸北部的大片土地。
  民户百万,经制之兵也有三四万之多。
  不是襄王不能征召更多的士卒,而是襄王养不起。
  虽然有云南方面给予很多的方便,但是麓川的根底依旧比不上云南。再加上当地百姓襄王的统治,也不是太服顺的。
  所以襄王零零星星的战事一直都有。
  不过,襄王的设立还是给云南外面增加一个屏障。
  对于缅甸方向的一些乱事,根本影响不到藩王,比如这些年孟密与孟养两个土司之间矛盾不小。
  这些乱事都被襄王挡下来了。
  韩雍之所以将襄王调入京师之中,就是向天下竖立一个外封藩王的榜样。
  朱祁镇也同意了。
  不过朱祁镇的同意却有一些不大一样。
  那就是朱祁镇已经意思到大明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了。
  很多事情就是如此的矛盾。
  太祖为了集中权力,将丞相给废了。让大明中枢运行一直处于一种低效之中,如此也保证了大明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同样的问题,有明之无善治,从废丞相开始。
  皇帝一个人乾纲独断,看上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现实实践却告诉世,以一人治天下,是绝对不可能做好的。
  朱祁镇为了推行改革,为了提高行政效率,自然要理清中枢权力结构,内阁本质上与唐宋之政事堂,虽然有所区别,但也相差不大了。
  这个时候,朱祁镇接越发感觉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一点点的流失到内阁之中。
  杨洪对朱祁镇的提醒,朱祁镇不能不放在眼里。
  朱祁镇自然是不在乎的。他自然是有底气的。但是在他之后的皇帝却怎么撼动一个强大的内阁。
  朱祁镇一直在引入其他力量制衡。
  单单勋贵或者说军方,是很难制衡大明文官势力的。
  朱祁镇分封各王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那就是将藩王的力量引入中枢。
  当然了,而今混吃等死的藩王是没有什么用的,但是等各路藩王在南洋站稳脚跟之后,如果每一个藩王的实力都有襄王的实力,几十个藩王,也就有几十万大军,就有足够的话语权了。
  足够保证皇帝一直是姓朱的。
  当然了引入藩王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保持大明对外的统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