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李义府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大为仔细打量这位右相。
  李义府啊。
  也算是鼎鼎大名,如雷贯耳了。
  后世提起武媚娘,必会提起李义府和许敬宗这两位功臣。
  若无他们在“废王立武”事件上的支持,武媚娘想当上皇后,只怕要等很久。
  李义府年纪在五十上下,是四位大臣中看起来年纪最轻的。
  他的头发乌黑有光,鬓角十分齐整。
  若不是额头上有深刻的皱纹,几乎让人忽略他的年纪。
  颔下胡须不甚长,也是齐整的乌色。
  五官精致,高鼻深目,双眼隐带褐色。
  苏大为向李义府拱手行礼:“见过中书令。”
  李义府向他抚须微笑。
  脸上虽在笑,但是眼里却似乎有一种咄咄逼人的审视味道。
  似乎是属于“笑面虎”那类型。
  好在苏大为眼下是武媚娘的人,与李义府也没什么利益冲突。
  等等……
  苏大为突然想起来,这家伙好像和刘仁轨、刘仁愿都有仇怨。
  想起来了,显庆四年,刘仁轨查“毕正义案”,恶了李义府。
  毕正义案的案情并不复杂。
  显庆元年,李义府兼任太子右庶子,进爵广平县侯。
  当时,洛州女子淳于氏因罪被关入大理寺监狱。
  李义府听闻淳于氏貌美,便暗中指使大理丞毕正义将她释放,然后纳为妾室。
  大理寺卿段宝玄据实上奏,唐高宗便命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审理。
  李义府担心事情败露,竟逼令毕正义在狱中自缢,以断绝实证。
  李治虽知实情,但事后并没有追究李义府的罪责。
  此事之后,李义府处心积虑要除掉刘仁轨。
  之前苏定方征百济时,刘仁轨奉命督海运,输运粮草。
  李义府在明知时机不当的情况下,强行催促他出海。
  结果,船队在途中遇风沉没,死伤严重。
  朝廷派监察御史袁异式审讯。
  结案后,李义府对李治说:“不斩刘仁轨,无法向百姓谢罪。”
  舍人源直心则替刘仁轨辩白:“海风暴起,这不是凭借人力所能预料的。”
  李治于是只将刘仁轨免职,以白衣身份随军。
  到百济后,李义府又秘令刘仁愿寻机将刘仁轨除掉。
  但是刘仁愿没听李义府的。
  这之后,李义府将刘仁愿也恨上了。
  苏大为想起这一切,心中警惕之心大起。
  李义府这人,睚眦必报。
  须得小心提防。
  介绍了殿内几位重臣,李治却并没有提起李思文。
  也不知是知道李思文和苏大为认识,还是李思文的官职不如那几位。
  李思文目前已经升为兵部侍郎,也属于重臣。
  但和殿上这四位一比,那就差得远了。
  苏大为也是暗自称奇,李治让自己过来,但却召了几位宰相一起议事,自己这身份,在这几人面前,似乎也不太好开口,只有旁听的份。
  正想着,座上的李治向他看过来:“苏大为,你且在一旁旁听,如果有需要,朕在找你问话。”
  “是。”
  苏大为应了一声,心里暗想,李治让自己过来旁听,是何目地。
  他的眼角余光扫了一眼李思文。
  四十余岁的短髯官吏,站在紫宸殿上,看着大唐皇帝与几位宰相议事,眼观鼻,鼻观心,显得非常沉得住气。
  苏大为只扫了一下,便收回目光,学着李思文的样子站在一旁。
  耳朵却是支愣起来,听着李治与许敬宗他们都谈些什么。
  听了半天,大致是说何人可以任用,何人需要罢免。
  另外又谈到何处需要赈灾,何处发生了疫病,需要朝廷调拨医生及草药。
  隐隐又听到了关于养马之事。
  苏大为记得尉迟宝琳曾说过,太宗朝时,鼓励民间养马。
  若遇战时需要,朝廷可以向民间购买,或征调。
  但是现在听到几位宰相与李治的商议,好像是取消民间养马之策,今后要限制养马。
  苏大为的嘴角抽了抽,心里有些想法,却又不好在这种场合插话。
  他倒是想忍住,却不料那边李义府忽然开口:“陛下,我看苏都督似乎有话想说,他久在军中,或许对养马之事,有独到见解。”
  被李义府一提,所有人的目光,突然集中到苏大为的身上。
  这些目光里,有惊奇,有疑惑,有不屑,也有审视。
  李治轻用手里的玉如意,轻敲了一下扶手,沉吟道:“苏大为,你对这养马之策,有何看法?”
  苏大为这时终于反应过来。
  李义府真是老阴逼!
  自己与他之前根本没交集,最多是跟刘仁愿和刘仁轨关系还不错。
  这货居然在这里给自己挖坑。
  先把眼前的坑跳过去,回头再想着怎么报复这老阴逼一下。
  苏大为眉头微微一皱,大脑飞速思考着。
  这事,他真的不清楚来龙去脉,但此时李治已开口了,不能不说。
  “陛下,关于战马之事,臣了解的不是很清楚,不过此次征百济,相比当年征西突厥时,臣感觉战马少了许多。
  征西突厥时,一人可配三马,甚至有时能配四马。
  但在百济,好些时候连两马都配不齐。
  臣听说太宗时朝廷设有马场,规模颇大。
  而且鼓励百姓养马,朝廷若是有需要时,可再从民间购马。
  方才听陛下和几位大臣说要禁民间养马,臣不知缘由,但觉得马多一些是好事。”
  说到这里,他便不再说下去。
  他虽然在军中履历丰富,但对战马蓄养之事,先前还真没了解过。
  说多错多。
  还是先看看风向再说。
  李治听完,先是微微点头,接着又摇摇头。
  手里的玉如意,轻轻抬起,遥指了一下李思文:“李侍郎,你来说罢。”
  李思文于是正了正衣冠,迈步出来,先向李治行礼,再向几位宰相见礼,然后才扬声道:“战马虽好,但此物不比牛羊能反刍,需要不断进食草料,否则就会赢瘦。
  上好的战马,饲养难度更大。
  民间养的马,很难达到上好战马标准。
  此外,马的粪便性酸,边吃边拉,对草场伤害颇大。
  常常一片草地被马吃过后,遗下马粪,除了草,就再也长不出庄稼。
  在草原上,那些胡人养马,也是把好的草场留给牛羊,把次一等的草地留给马。
  如今我大唐人口近一千七百余万,还不算各家的奴隶。
  人口多了,需要粮食也多了。
  放任百姓养马,会毁坏田地,影响耕作,弊大于利。”
  听李思文这么一说,苏大为额头微微渗汗,忙向李治抱拳道:“臣不知光是养马,其中有这么多门道,一时失言,徒惹人笑了。”
  “不知者不罪。”
  李治摆摆手,接着道:“不过你也是知兵的人,对于这军用之物,大到战马,小到铠甲箭矢,都应该有相当的了解,否则何以为将。”
  “是,陛下教训的事,回去我一定好好补课,多了解这些。”
  苏大为忙应声道。
  他把自己的姿态放得低,李治倒也不会因此而责怪。
  在场的数位大臣,上官仪和郝处俊看了一眼苏大为,目光又回到李治身上。
  目不斜视。
  许敬宗始终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
  而李义府,则是低头扶须,眸中光芒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给苏大为的感觉,这家伙像是一条危险的毒蛇。
  而现在,他正在亮出毒牙,向自己发出挑衅。
  苏大为也早非过去那般冲动,胸中自有城府。
  他站在李思文下手,面色如常,似乎根本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但中心却飞快的思索起来。
  光是养马一事,自己便给李治留下不知“军中备细”的印象。
  短时间内,最好不要提府兵待遇的问题。
  否则搞不好会被奸人利用。
  多看,少说,才是王道。
  至少也要把李义府给整下去再说。
  苏大为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也是做过一地都督,率军十万,夷平倭国的将星。
  如果被李义府暗中使绊子,还能当没事一样,那就不是他的性子。
  但是要报复,也要讲时机策略。
  要么不做,要做一次就把毒蛇打死。
  免遭反噬。
  而以李义府睚眦必报的性格,既然已经向自己出手,后续想必还会有源源不断的阴谋陷害。
  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心中思索着,终于听到李治与几位大臣议事完毕。
  话题再一次落到苏大为的身上。
  “之前苏大为回长安遇刺的事,现在查得如何了?”
  李治用玉如意重重敲击了几下,脸色也变得阴沉下来:“我大唐熊津都督,为国事征战沙场,浴血数年回来,便遇到这种事。
  这让天下百姓如何看?
  让各国使节如何看?
  让满朝臣工如何看?
  如果不抓住凶手,审之以法,如何肃我纲纪?”
  李治略带威严的目光,扫过四位宰相,声音越发冰冷:“如今这案子到哪一部了,何部在查,何人主持?”
  这一问,许敬宗和上官仪等人,似乎愣了一下。
  众人对视一眼,谁都没开口说话。
  最后还是许敬宗轻声咳嗽了一下:“陛下,此事是昨天发生的,然后到昨夜臣才听说此事,听说当时苏都督也去过长安、万年两县,令县君协助破案。
  而且苏都督还去了大理寺……这个案子,目下是大理寺在管。
  至于案情进行到哪一步,臣还没见到大理寺卿递上来的折子,是以不敢妄言。”
  这番话,已经把事情大概说清楚了。
  一是时间紧。
  昨天发生的事,昨夜许敬宗才知道。
  二是过了一夜,大理寺那边还没传新消息来,多半还没什么进展。
  李治头微微一动,目光在几位大臣身上扫了一下,又落到苏大为身上。
  刚要开口,忽见李义府起身抱拳道:“陛下,此案臣倒是有一个想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