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小女丁洁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卧龙岗在南阳城西八里处,它南濒白水,北障紫峰,遥连嵩岳,山水相依,景留四时。
  张嫣站在门联前,抬头望去,只见纪念诸葛孔明的对联,已经微微泛着黑色,她轻声诵读道:
  “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
  气周瑜,摒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好联!”
  张思源站在张嫣身侧,他皱紧了眉头:“太后,可是与陛下政见不合?臣下恳请太后三思。”
  他沉声道:“太后,大明初立,百废待兴,正是开拓进取之时,太后若是寓居此处,与我大明不利,会让天下士人腹诽的啊!”
  张思源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张嫣从叶县回来之后,就表示要在卧龙岗武侯祠对面修建一所道院,她要为大明亡于鞑子之手的难民祈祷。
  “守约,你不用在劝了,哀家深感祖宗基业沦丧,百姓苦难之重,愿用余生为彼等超度,这是功德无量之事,又如何会成为清廷的把柄呢?”
  张嫣淡淡的语音,竟然显得格外的缥缈。
  在这薄雾笼罩的武侯祠前,却显得有了几分不真实。
  张思源眉头紧锁,正要打算私下里遣人去奏报陛下。
  哪知道,张嫣仿佛看透了他在想什么:“陛下那边你不用去了,这些银子就是陛下给予哀家修建道院的,你若不信,我这里有陛下手书。”
  “皇帝的字,守约你却是认识的。”
  眼见张嫣这么说,张思源只得叹息一声。
  张嫣笑了笑,指着官道右侧的山岭:“就在那一代修建道观吧,陛下登基的天坛,便在旁边……”
  张嫣的言语里,有了一丝莫名的味道,她笑了:
  “况且,哀家只是为罹难者祈祷,又不是出家了,守约你担心这个干什么?”
  “再说了,若是有人来投,哀家还是要接待的呢!”
  听到张嫣如此说,张思源这才不在阻拦。
  近四十万白银,足够修建一大片建筑了。
  况且这南阳城乃是一展平原,周边没有什么险要之地,若是将城西的卧龙岗利用起来,倒也是一个防守之道。
  虽然陛下没有说要在这边修建都城,但是,张思源已经开始选址了。
  熟读史书的他,自然知道,新都若是他主持修建的,那么他自然能够名列史册。
  既然太后想要在卧龙岗这里修建道观,那么他不妨以此做了规划。
  虽然说南阳城内荒芜的宅子颇多,若是想要省力,只管搬迁安置了一部分人,然后规划出一个皇宫用地,将那些房子改建一番,便能省了不少的钱财。
  但是,张思源不准备这么做。
  他们不差钱!
  单单是棉布作坊那边,上个月就净赚近两百万白银,现在的大明,纵然扩军备战,却也已经达到了收支平衡。
  水力纺纱机正在试验,等到这个完成之后,他们的产量必将再次翻番,到时候赚的钱,将会像大海一样流淌的——赚了这么多钱,修建一座皇宫,自是不成问题。
  ……
  张嫣挥挥手:“守约,你事务繁忙,就不用陪着哀家了。”
  她转过身来,对一众文武大臣挥手:“都各自去忙吧,哀家在此地暂住,待到道观修缮完毕,哀家在移居观内。”
  “既然太后执意如此,臣下唯有遵旨了!”
  张思源挥手招来自家大哥:“大兄,你亲自带着五百兵卒,驻扎此地,保护太后的安全!”
  张思本点头:“四弟放心就是,我醒的。”
  留下了兵卒护卫张嫣的安全,张思源这才带着一众大臣离开。
  陛下虽然已经登基,但是,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量,却是没有组建中央朝廷,他这个南阳知府,却负责统筹整个大明的各项事务。
  张思源明白,这是陛下给他的考量,若是他能够让陛下满意,那么未来必然是要入阁的!
  ……
  诸葛祠内有十景,相传乃是诸葛亮隐居卧龙岗时所留。
  当然,因为年代久远,诸葛亮究竟是躬耕在南阳卧龙岗,还是襄阳隆中,已经不可考了。
  祠内还有道士居住,道长青云子陪同在十步之外,带领张嫣参观诸葛祠。
  她在一处“跋”前站定,青云子见状,急忙道:“太后,这是南宋绍兴八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武穆路过南阳,借宿祠内,留下的墨宝,先贤照迹雕刻而成。”
  张嫣抬头,只见横匾是一行草书,上书诺大的“还我河山”四个字。
  她低声念了跋上的词句:“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
  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
  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
  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趣÷阁,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岳飞并识。”
  “这是岳武穆所留?”张嫣询问道。
  “是的。”青云子答道:“岳武穆不但留下了这幅墨宝,更是抄录了前后出师表,而今墨宝虽然已经毁于宋末兵祸之中,但是,先贤依照岳武穆字迹雕刻的碑林还在。”
  张嫣点点头:“还我河山——岳武穆说的好啊!”
  青云子点头不言。
  而今的天下,与当年岳武穆时却是惨烈更甚。
  彼时,汉家天下还有半壁江山,而今,汉家天下,却已经只剩些这弹丸之地了。
  张嫣在祠内上了香,开口道:“道长,哀家累了。”
  “太后请,小道已经为太后腾出了三进院落,以供太后众人休息。”
  青云子将张嫣引到腾空的一处院落前,站在门口行了稽首礼,这才徐徐退下。
  清儿急忙命令随行的侍卫先去检查,得到了安全的消息之后,再让带来的宫女、太监入内,再次排查。
  等到确认安全之后,清儿这才搀扶张嫣进入小院内。
  卧龙岗植被繁茂,空气清醒,虽然是冬季,但是白雪覆盖在雪松上,冰棱处处,倒也别有一番韵味。
  张嫣在诸葛祠住下的事情,朱慈炯并不知道。
  他安排了叶县事务,赏赐了一众立功的将士,更是将黄吉提成了旅正,让他负责叶县、裕州防御。
  这旅正,本是春秋时期的官职名,也就是所谓的师旅军。
  按照周制,这本来是只能率领五百人的官职。
  朱慈炯制定的旅,却是辖下五千人。
  当然,他现在能够给予黄吉的,也就只有两千人都不到罢了,甚至,他还会从黄吉处再次抽调人手。
  裕州、内乡新兵没有训练完毕之前,朱慈炯的手上,能战之人,也就五千人而已。
  ……
  叶县事毕,朱慈炯去了七峰山。
  七峰山在后世,被开辟成一个旅游区,在这个时代,却是荒无人烟之地。
  此地有一个大瀑布,在后世被改造成了漂流基地。
  这里四季水流不断,冬季更是无冰,用来作为水力锻造基地,实在是最佳的地方了。
  丁伟被他抽调来了这里,带着一帮人手,负责研发水力机械。
  看着周围的连绵大山,杨起隆捅了捅张大,笑道:“将作坊放在此地,可连守卫都不用安排啊!”
  前来的路上,几乎不见人烟,若不是新开辟的道路,显示他们没有走错,杨起隆就要怀疑是不是自己看错地图了。
  张大撇撇嘴:“水力锻造的事情,可是我们的机密,没有守卫守护,一旦有人携带技术逃跑怎么办?”
  杨起隆嘿嘿一笑:“这鸟不孵蛋的地方,就算有人想要逃走,也要考虑一下会不会遇上野兽给吃了啊!”
  这倒是实话,在这样的地方,到处都是原始森林。他们一行几百人,都还能见到狼群尾随,更何况是一二匠人了。
  朱慈炯摆摆手:“你两个争执这个干嘛?可是闲的发慌了?”
  杨起隆挠挠头:“陛下,好久没打仗了,俺手痒痒,也就跟张大斗嘴还有点乐趣了。”
  张大瞥了他一眼,对于这个莽夫,他不想说话,心累。
  众人正说着,忽然听闻流水声传来,待转过了路口,却见到一条泛着浪花的河流,出现在了道路的尽头。
  而瀑布下方,却是已经修建起来一座座水车,匠人们正在忙碌的调试着。
  见到朱慈炯竟然来了这里,负责人丁伟立刻跑了过来:
  “微臣参见陛下!”
  他弯腰行礼,满脸欣喜。
  从南阳作坊被调到了这里,丁伟还以为自己要被冷落了,哪知道竟然见到陛下亲自过来视察。
  他跟随朱慈炯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也知道,只要是朱慈炯亲自查看的地方,必然是未来的重点。
  他这是要高升啊!
  “小洁,快来见过陛下!”
  丁伟急忙对着身后一个女孩子呼唤起来。
  只见一个穿着碎花棉衣,鹅蛋脸的女孩子,落落大方的走了过来,她眨巴着大眼睛,屈身行了万福礼:
  “草民丁洁见过陛下。”
  只见这女孩虽然穿的是碎花棉袄,裹得厚厚的,就像是一个雪球,但是,透过这女子修长的脖子,却也能看出这是一个身材很好的女子。
  她长着一张瓜子脸,忽灵灵的大眼睛,正好奇的打量朱慈炯。
  一张白皙的脸颊,见到朱慈炯看过来,瞬间带上了红霞。
  “这是你女儿?”
  朱慈炯诧异的看着丁伟的地中海——这也不像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