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认可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考验吗?
  是考验!
  赵维本不应该说这些话,因为这些话放在外交之上,显得幼稚。说没有用,得去做,去悟。
  但是,他还是说了。
  因为印第安人本就和中原周边的那些少数民族不同,那些所谓夷狄非我族类,多少沾染了一些中原的气息。更多的是与汉人博弈,确实说了没用。
  当然,这些话也不用说,他们自己就能领悟。但是种种原因,包括地理上的因素,使他们没法做到完全融入其中。
  他们都在中原外层,容入不容入,都是中原抵御更外层威胁的屏障。容入了,那外面打进来,他们必然是要顶在前面,先死的就是他们。
  可是不融入,外面打进来却还有选择的余地。那你说,融入好还是不融入好?反正大国上邦,你真不真心,中原都得显示大国胸怀。
  “非我类,其心必异”是有前提的。
  中原异族确实难以同心,可是换个条件,这个异族就在中原的包围之下,你看他还有没有异心?
  这就好像从前的九黎部落、南方的百越族、西南的古蜀国,甚至已经彻底容入汉人体系的一些北方民族。
  他们也曾是异族,可是时间消磨之下,即便当时的汉人不认为他们是同族,可是百年之后呢?千年之后呢?
  “百姓”一词来自炎黄二族,可是千百年后,百姓一词其实就是百族。
  汉人代表的是一个文明,而不是狭隘的种族血脉。
  后世基因技术的出现验证了一个事实:纯种的汉族...硬杠的话,有!但是,也只在硬扛的情况下了。
  这不是什么遗憾,也不是什么坏事儿。别和西方那些所谓血统论,什么种族差异去标榜优越感? 那不是什么先进的东西? 甚至可笑。
  这种交融是祖宗的智慧,一个民族可能现在是敌人? 也可能是朋友。
  可是时间会告诉我们结果? 往往都是敌人没有了,朋友也不见了? 最后就是我汉人大家庭的一个姓氏或者几个姓氏。
  华夏人不以肤色和民族区别对待,我们看待同类的标准只有一个——道德。
  道德高尚的人? 无论是哪个种族的都值得尊敬。如果你还以华夏的道德标准立世? 那也就是自己了。
  而道德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文化。
  华夏文明几千年,研究最透彻的,就是约束人心,就是道德。
  从易经开始? 本土的文化:儒家修身以观万物;道家承天地自然以养心性;法家重典苛刑仇恶除奸;墨家兼爱非攻创造理想国。
  这些都是什么?都是约束人心的法则? 只是出发点不同罢了。
  百家争鸣,主体还是祖宗发现这世间最复杂的是人心,只有把人心理顺,才能谈其他。
  所以,儒身先克制自身? 道学讲顺其自然,法家以律困恶? 等等等等。
  连外来的佛法,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从简单的神鬼崇拜,发展成了主修心性的一门学问。
  放眼世界? 你会发现? 所有宗教都以神为主体? 万事万能,有什么事儿,救神就对了。
  只有中原的宗教,神不是主体,修法的人才是主体。神不是万能,神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修法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所有的一切,最终目的都是什么?都是约束人心,崇尚道德。
  以至于到了后世,对于“自由平等”的解读,东西方也是不一样的。
  西方是绝对的自由,无论善恶,只要我想,那就是自由。可在东方,那叫任性,叫不负责任,不叫自由。
  东方的自由,是以自我约束为前提,以道德为标准。
  一个新冠就体现的淋漓尽至,戴个口罩都能上街抗议,都能打起来。
  这就是西方的自由,我想戴就戴,不想戴,谁也阻拦不了我。传染我,是我的自由。传染你,那也是我的自由
  可是我们不行,戴口罩不但是保护自己,同时也是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给社会添麻烦。自由也是有底限的。
  扯远了。
  总之,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因为利益关系,无法融入到华夏的道德体系,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但是,印第安人不同。
  一来,他们想不到那么多,那么远,原始的生存环境制约了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二来,不存在中原四夷的那种顾虑。
  奇布查三部,那就是和汉人搅在一块儿的异族。他们的利益就是大宋的利益,还有什么接受不了的?
  但是话说回来,能接受是一回事,真心融入是另外一回事。
  赵维有一点说的没错,不让三部掺和进来,不是另揣心思,而是信不过。
  原因他也说了,汉人是注定要站在舞台中央的,这是荣耀,也是负担。
  想站上去不容易,想以现在最低谷的姿态再站上去,更难,甚至需要牺牲。
  我们汉人不怕,我们有准备,可是你们呢?
  大争之世,风起云荡,一个不牢靠的自己人,比一个强大的敌人更可怕。
  要享受这份荣耀的同样,你要融入进来,做好牺牲的准备,有这份觉悟吗?
  汉人有!一朝一代,多少汉人前仆后继?这就是我们的觉悟。
  正是一代又一代汉人做好了牺牲一代人的准备,而且践行其中,才换来百代之兴。
  想成为汉人,前提就是有这份觉悟,这份勇气。
  此时,百姓再次聚集而来,声势震天。
  “值了!值了!”
  牺牲一代,哪怕几代,换太平盛世,值了!!
  眼中有杀气升腾,心中有烈火焚烧。
  这就是汉人,闲时可能散沙一盘,危时必是磐石如山!
  赵维默默地看着阿尔克三人,“当下之局,危在旦夕,本王不敢,相公们也不敢,把汉人的命运交到靠利益建立起来的归顺之上。”
  “所以,本王对三部没有任何要求。”
  “可是,实话实说,本王需要你们,太需要了!需要你们全力以赴、风雨同舟!”
  “但这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你们愿意把自己融入到我刚刚讲的那个故事里。”
  “那是汉人的过去。”
  “你们还要愿意为汉人之名奋勇争先,做好为下一代牺牲一切的准备。”
  “因为那是汉人的未来。说心里话......”
  赵维环指越来越多的百姓,“本王、相公们、皇帝,包括这里的万万之民,可能根本看不到那个盛世,我们会倒在路上,死在胜利前夜。可是,你问问他们,怕吗?”
  骤然一声回应,众口一志,“不怕!!”
  “愿意吗!?”
  “愿意!!”
  “这...就是汉人!”赵维依旧盯着三人不放。
  “当你们承载了汉人的过去、汉人的未来,你才能称之为华夏一脉,本王才敢把千斤之重压在你们肩上。”
  “对了,你们可能还要放弃奇布查人这个身份,拥有汉人的姓氏,成为黎民百姓中的一员。”
  “这样的代价,你们准备好了吗?”
  “怕吗?”
  “愿意吗?”
  此时,百姓渐渐安静下来,听着宁王一连串的问题问向三人,目光也再次会于三人身上。
  说实话,对于朝廷收服奇布查人,大伙儿都有心理准备。这是必然的,否则还是太势单力薄了。
  不过,也只是有个心理准备罢了,真没太当回事儿。
  因为,千年往复,投靠我华夏的异族多了去了,数都数不过来。最后还不是反叛居多?
  可是,听了宁王这些话,很多人也是猛人惊醒,宁王说的有道理!
  因为,他们这些普通百姓之中,就有宁王所说的曾经异族啊!
  有人姓李,党项李。有人姓复姓,那更不用说,多半是异族融入。
  他们不算汉人吗?当然算。
  因为亦如宁王所言,他们承载了汉人的过去和未来。
  看着阿尔克三人,众人隐隐还有一丝期待,宁王的话他们听懂了,不知道这些人听不听得懂,愿意不愿意承载这么多重量?
  而阿尔克...听懂了。
  虽然还没做出决定,可是心中那份忐忑已然不在,反而有些气血上涌。
  好吧,也许他从来找赵维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有了决定而不自知。从他来找赵维的那一刻,他就渴望融入,不想做个局外人啊!
  因为他为汉人的那股激昂之气所感染了,他也想做出贡献。
  深吸口气,环视当场。
  然后面向百姓,学着汉人的样子,抖袖,整冠,合掌于顶,大揖而拜。
  “草民,神赐.多福.山林之舟.阿尔克愿为宋人,背负华夏之过去未来!今诸位见证吾心之志,愿与大宋共进退,共存亡!胜则同甘,败则同苦,以百年之身,报效我族!”
  百姓无声,看着这个刚刚还是异族的汉子,大礼落下。
  渐渐的,每个人...抱礼、长揖,默然下拜。
  这个同族,他们认了。
  多泽与长河此时虽未动,却是激动的手脚发麻。
  呆愣了半晌,这才猛然惊醒,大礼落于众人。
  “草民....多泽...”
  “草民....长河...”
  “愿以百年之身,报效我族。”
  礼罢,在百姓瞩目之下,又转向赵维,再次大礼送上。
  “草民上请官家,上请宁王,请官家与宁王...赐姓!”
  赵维笑了,看着三人,也看着他们所代表的三大奇布查部落。
  这才是可信的自己人,这才是可以托付,不用考虑利弊的关系,这才是真正的上下一心。
  亲手将三人扶起,“赐姓得事,官家自有安排。不过......”
  “确实有点事儿得你们办。大事儿,我办不了,太脏,得你们来。行不行?”
  “我...你!?”
  三人一翻白眼,这回真的是自己人了,宁王连掩饰都不掩饰了。
  太脏?
  什么叫太脏?
  阿尔克硬着头皮,“殿下说说看?”
  他想看看,到底有多脏!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