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蒙古帝国疯了?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于赵孟禧的到来,赵维既有意外,却也不意外。
  因为,二人早有约定,如果中原那边有大事发生,赵孟禧就亲自过来送信,怕外人不保险。
  虽说四川那边有大变故的可能性不大,可是对手是忽必烈,赵维不敢有一丝轻视。
  再加上,他毕竟是横渡大洋,两边消息不易传播,说不担心那是假的。
  在码头接上骚包的赵孟禧,本来赵孟禧还沉浸在万人瞩目,威风八面的受用之中,可是兄弟二人一见面,立时严肃起来,低语一句。
  “出大事儿了!”
  赵维本来想走个过场,让兔儿爷再风光一会儿,可一听此言,却是心中一沉,直接拉上他就走。
  匆忙回到成王府门前,又叫过府中长使,低语几句,似乎是让他去叫人。
  陈宜中原本就和赵维在一起,一直在旁看着,也是心肝儿直颤。
  “这是..怎地了?四川丢了?要不这哥俩怎么如此凝重?”
  正好赵维回头瞪了他一眼,好吧,其实赵维都瞪了陈老爷好几眼了。
  意思再明白不过,你还在这儿干什么?怎么一点眼力见都没有?本王这儿有事呢,你该干嘛干嘛去吧!
  陈宜中自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可却一点要回避的意思都没有。
  还挺理直气壮,你瞪我干啥?本相公都跟你一起开银行了,还不算自己人?有事儿还瞒我?
  不走!
  陈老爷豁出老脸也得装没看见,就不走了,怎么也得听听。
  赵维看他真没走人的意思,心中无语,那你就留下吧!
  赶陈宜中走,还真不是要瞒着他什么,他是为陈宜中好,怕他一会儿接受不了。
  三人回到府中,分宾主落座。赵维也不多问赵孟禧什么,似乎在等人来。
  陈老爷也是老神哉哉往那一坐,心里那个美啊? 小样儿? 还想赶我走?非听听不可!
  见那兄弟二人在那儿也不说话,陈老爷有点着急。
  到底什么事儿啊?光说出大事儿了? 现在却不说了。
  没话找话道:“这个这个...福王世子远道而来? 要不...先去洗洗风尘?”
  赵孟禧闻之摆手,“不用? 晚些再说!”
  “哦!”陈宜中点了点头,暗自咧嘴? 这是真有急事。
  又道:“那要不...世子殿下先说说? 中原那边是不是有何变故?若真是大事,也好即时上禀官家。”
  这回赵孟禧没说话,赵维低头思索也没说话。
  陈宜中继续道:“若真是惊天之变,咱们在此枯坐也不是事儿? 还是要朝堂共议才好的。”
  看向赵维似是想到什么? “宁王放心,老夫既然接了殿下的差事,自是会站在殿下一边的。如今殿下赋闲在府,若不方便,老夫可代殿下出头? 直达天听!”
  这点自信陈宜中还是有的,赵维现在被赶出了朝堂? 不方便面圣,更是与苏刘义、张世杰之流结仇。
  可是? 陈宜中还是有几分薄面的,真有什么事儿? 赵维不好出面? 他陈宜中可以当这个急先锋嘛!
  见赵维神情古怪? 陈老爷还以为说到了他心坎儿里,急忙又对赵维道:“殿下放心,真是关乎国朝之重,老夫定与为殿下出言,据理力争。”
  赵孟禧一听,都懵了,瞪眼看着赵维,“啥情况?”
  他刚到,两眼一摸黑,怎么听着,好像...赵维在这边混的不咋地啊?什么赋闲在府?还得陈宜中帮着说话?
  赵维那边则是一阵牙疼,应付赵孟禧,“没事儿,别多想。”
  又看着陈宜中满脸的不忍心:“要不...陈相公还是先回去吧,明日本王再和相公详细道来?”
  陈宜中不干,我人都坐这儿了,还想赶我走?就不走,打死也不走!
  再说了,你说你都这么惨了,怎么还死要面子呢?
  见赵孟禧依旧一脸狐疑,“嗨!”陈老爷一叹,“宁王不好意思说,怕丢了脸面,那就宜中替殿下说了吧!”
  赵孟禧一听,点头如捣蒜,“好啊好啊!”
  他怎么感觉有个大瓜可以吃呢?
  “是这样的。”陈老爷娓娓道来。
  “宁王殿下入扶桑数月,颇为不顺。”
  “哦?”赵孟禧一脸惊奇,看了看陈宜中,又看了看赵维,“不,不顺?”
  来了兴致,“怎么个不顺法?”
  陈宜中偷瞄了一眼赵维,颇为心虚,小声道:“就是混的不怎么样!”
  “哦?”赵孟禧更玩味起来,“还有这事儿?”
  “唉!”陈老爷又是一叹,“反正挺惨的,在家呆了三个多月了,朝中的人都得罪光了。”
  “被群臣弹劾了,而且连你父王,还有谢先生,关键时刻都没站出来帮他说话!”
  赵孟禧越听越有意思,“快说说!”
  “本来一入朝堂,就夺了宜中与陆君实,还有江殿帅的的权。”
  “还实行两年大计,大有一展拳脚之势。谁承想。唉!!”
  说到这儿,陈宜中更是懊悔一叹,“也怪老夫糊涂,与陆君实、江钲等人勾连苏任忠......”
  刚说到这儿,就听府厅之外一声高喝,“殿下急召,是有什么急事吗!?”
  陈老爷回头一看,“苏刘义!?”
  怔怔地看着苏刘义,心说,你怎么来了?还急召?怎么个急召?你不刚跟我一起把赵维赶出朝了吗?怎么勾结到一起的?
  那边苏刘义一进门,只和陈宜中点了点头,似乎一点都不意外他在赵维这儿。又与赵孟禧见礼,随后找了个座位,大剌剌一坐,就不出声儿了。
  赵孟禧则是坐回去,准备继续吃瓜,“陈相继续,勾连苏相之后呢?还有谁?”
  “还有......”陈老爷是懵的,机械作答,“还有张太尉。”
  结果,巧了,刚说完,张世杰踏步而入。
  看见陈宜中,点头示意,依旧不意外,随手与赵孟禧见礼,也自己找地方落座。
  “还有吗?”赵孟禧还惦记着吃瓜。
  “还有...还有...”陈宜中看着张世杰和苏刘义,暗道,你们什么情况?
  可是,话说一半儿,兔儿爷又逼得急,只得硬着头皮继续道:“其,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就是我等联合将宁王弹劾了。”
  “还有这儿事儿!?”赵孟禧一脸看热闹的神情,转向赵维,“你也不行啊,一来就得罪这么多人?”
  赵维脸上红一阵白一陈,比陈宜中还尴尬呢。
  看了看懵逼的陈宜中,又看了看数着房梁,事不关己一般的苏刘义和张世杰。
  敷衍道:“没有的事儿,都过去了,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可是,赵维越这么说,陈宜中越过意不去了。
  想想宁王让他们坑的也挺惨的,拳拳报国之心啊,就让他们几个老家伙使阴招儿合力给弄下去了。
  闲了三个月,被逼无奈,只能找他这个仇家来弄什么银行,曲线救国。
  哀然一叹,“唉!!”语气诚恳,“之前与殿下都是避而不谈,可是趁着今日苏相、太尉都在,宜中要说几句心里话。”
  “并非宜中等人与殿下过不去,实在是...实在是不得不为。”
  赵维脸色已经变成猴屁股了,赶紧压手,“过去了,不提了不提了!”
  “不!”陈宜中不依,“要提的!!”他还来劲了。
  “实话与殿下说吧,是陛......”
  他刚想说,是陛下到我家里哭诉我才这么干的。
  结果,府厅之外,传来内苑大监李旬季一嗓子高唱,“圣人驾到!”
  随后,赵昺欢快的声音就传出来了,“皇叔皇叔,朕来啦!怎么又是来王府呀?今天又要坑谁呀?”
  赵维:“......”
  苏刘义:“......”
  张世杰:“......”
  陈宜中:“......”
  陈宜中脑瓜子嗡的一声,他好像...好像顿悟了什么呢。
  一旁不明真相的赵孟禧也有点无语,捅了捅陈宜中,“咋和陈相说的不太一样呢?”
  好吧,扎心了。
  再然后,谢叠山、赵与芮和张简之等人相继赶到,汇聚成王府。
  陈宜中彻底开悟,天灵盖儿都往外冒烟。
  怎么感觉...应该是宁王给他道歉呢?
  只可惜没证据,陈老爷心里有点委屈。
  ————————
  赵维是得给陈宜中道歉,把老爷子耍了个团团转。
  可是,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儿。
  人到齐了,赵维也没工夫想别的,看向赵孟禧,“出什么事了,趁着人都在,一次说清吧!”
  赵孟禧此时也收起了玩闹之心,登时严肃,“大事不好,中原恐有变故!”
  众人一凛,连委屈的陈宜中都是一个激灵。
  只闻赵孟禧直奔主题道:“种种迹象表明,忽必烈的当下的目标似乎不是扶桑,而是巴蜀!”
  “嘶!!”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更为惊诧,纷纷看向赵维。
  赵维之前可是信誓旦旦,说两年之后,元军必临扶桑,这才让这边紧锣密鼓的准备。怎么这又转向巴蜀了?
  赵维也是心跳都漏了一拍,眉头不展,“说下去。”
  “咱们原本的判断是,忽必烈六十万大军在东瀛四岛,没有余力主攻巴蜀。”
  “再加上,放着重庆不打,减轻对元朝的威胁,还有给阿难答的海图,以及故意隐瞒了南到安南的陆路通道。”
  “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忽必烈轻视巴蜀,把目光放到扶桑。”
  “事实上也很成功,你来扶桑之前,种种迹象表明,忽必烈确实有提前入主扶桑的意思。”
  “但是,去岁你刚走不久,就有一些迹象表明,咱们可能判断错了。”
  “错了?”赵维满眼不解,“继续说。”
  “首先,是去年八月,也就是你刚到安南,还没登船那段时间,湖广、甘陕各行省向东瀛四岛又抽调了一批农奴。这次的人数很大,比前几次都大,足有近十万人。”
  “而且,我们从东瀛那边得来的消息,这批农奴全部是蒙古人,最次也是色目奴,其中甚至有一小部分的蒙古良户。”
  “加上之前的几批,忽必烈抽调到东瀛的牧民和耕农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之众。而且,可靠消息,这十五万人并未在东瀛落户,反而在继续准备迁徙。”
  赵维听到这里,脱口而出,“准备渡洋,运到扶桑来?”
  “应该是!”
  那边谢叠山也道:“大军还没过来,先准备这么多农奴做什么?”
  赵孟禧继续道:“先听我说,除了这件,还有别的方面的事。”
  “第二件就是,原本咱们把海图给了阿难答,想通过他的手把海图流到钦察和窝阔台等汗国。”
  “所以,先前对几大汗国也开始布置眼线,搜集情报。”
  “这事儿,你走之后也完成了。是通过阿老瓦丁的关系,花大钱搭上了几个色目商人,往来于西域和大都之间。我来之前,第一批情报也拿到手了,很奇怪。”
  赵维发问,“怎么奇怪?”
  “奇怪在,钦察和窝阔台、察合台三大汗国,本应该陈兵元朝边境,与忽必烈对峙。可是情报上却说,三大汗国在合力向西扩张。”
  “向西扩张?”这回不光是赵维,所有人都是心生狐疑。
  元朝与三大汗国因为汗位之争一直不合,就算与大宋开战的时期,也是内战不断。
  自忽必烈登基之后,三大汗国已经停止了对西亚和欧洲的入侵,把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对抗元朝之上。
  怎么可能现在又向西打了?
  “对,就是向西打!”赵孟禧肯定道,“三大汗国,在与元朝接壤之地,已经没有什么兵力。”
  “西北边的钦察汗国与窝阔台汗国联合,海都亲征,正在攻打罗斯国。”
  罗斯国便是后世的俄罗斯,占据黑海西岸,与东罗马和钦察汗国接壤。
  如果像赵孟禧说的,钦察汗与窝阔台汗联合西征,那他们应该是沿着黑海西北方向向莫斯科以及东欧方向挺进。
  赵孟禧继续道:“而察合台汗越过了克什米尔大沙漠,入侵了德里苏丹。”
  “至于伊尔汗更为诡异,他们居然没有趁察合台汗内部空虚的机会向东扩张,反而也向西而去,在攻打东罗马”
  “......”
  “......”
  “......”
  一群人听的云里雾里,“啥情况啊?疯了?”
  察合台汗的国土,其实就是后世华夏新疆西部以及巴基斯坦的位置,还有钦察瓜分了中亚那一群斯坦小国。
  因为克什米尔沙漠带自喀拉昆仑山脉一直延伸进了阿拉伯海,阻断了蒙古大军进入印度半岛的去路,所以生活在那里的德里苏丹王国才得以免于战火。
  怎么?现在又想起来打印度半岛了?
  更离谱的,是伊尔汗国。
  伊尔汗是支持忽必烈元朝的,与其他三大汗国自然不算和睦。不趁人之危,反而在打东罗马?
  东罗马是什么?
  就是后世土耳其所在的小亚细亚半岛和欧洲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那一块儿,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
  蒙古人要干什么?
  钦察打罗斯,伊尔打东罗,这是要把黑海变成蒙古人的内陆湖吗?
  好吧,这也不稀奇,事实上,里海已经算是蒙古人的内湖了,加个黑海能有什么。
  但是,你们不是和忽必烈打的挺热乎的吗?怎么就不打了?又开始对外扩张了?
  正在众人被突如其来的消息弄的有些迷糊的时候,赵孟禧继续道。
  “一开始,这两条情报我们也没太在意。可是,前不久又传回来一条,却是不得不让人重视。”
  “那就是,元人朝廷今年对东瀛的军费支出,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这说明什么?”
  赵维一震,“说明...今年那六十万大军不会离开东瀛!”
  “对!”赵孟禧点头。
  “虽然我来之前元人还没有明确的命令,但肯定的是,那六十万大军今年不会动。可是那十五万农奴,却不可以征调了,还会在东瀛吃一年干饭。”
  “所以......”苏刘义凝重插话,“所以,先入扶桑的,是十五万农奴,而非那六十万大军!他来扶桑不是想打咱们,而是想种田放羊?”
  又狐疑道:“那他六十万大军摆在东瀛,是干什么的?”
  “干什么?”张世杰反问一句,“这不是很明显吗?”
  “宁王与文相公等人来了东瀛,忽必烈肯定也和各汗国达成了某种协定,解决了边境问题。”
  “那腾出手来,还能干什么?当然是趁巴蜀空虚,杀一个回马枪,先解决巴蜀六山城再说。”
  赵孟禧听罢,暗暗点头,这也是他急匆匆杀到扶桑的原因。
  虽然忽必烈还没下达明确的命令,可是单单这点蛛丝马迹,也足以让人警惕了。
  种种迹象表明,忽必烈很有可能暂缓扶桑战略,先攻巴蜀。
  赵维此时则是低头不语,他有点乱。
  刚刚还和陈宜中说,不能小看了老爷子,现在就给他来了这么一手?
  这态势确实有点吓人,真的要打四川?
  那他在扶桑这边一通折腾不是白费了?正好想反了?四川才是主战场?
  可是...这说不通啊?
  四川得局,有阿难答帮忙,已经做足了戏份。
  说实话,别说忽必烈,就算换了赵维或者任何人,都不会觉得巴蜀六城是威胁,吸引力也远没有扶桑来的大。
  怎么可以先打巴蜀?
  再说了,这里边有疑点。
  就算忽必烈王霸之气全开,虎躯一震,把几大汗国都震住了,解决了内患。
  可这也太快了点吧?
  他怎么解决的?
  打了几十年,蒙古帝国内部的矛盾和仇恨比外部还要深,可不是短期之内靠嘴皮子就能解决的。
  况且,退一万步说,老爷子威武!老爷子牛逼!真的解决了和几大汗国间的问题,要专心对付四川了。
  可是...可是...那几大汗国是疯了吗?打什么俄罗斯、东罗马,还有印度的。
  赵维隐隐有种感觉,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