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陈硕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岳飞传所带来的影响还在发酵,首先第一批学生就表达了不满,认为此书是对读书人的污蔑。
  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其次便是对商业开放的探讨,所有商人都认为朝廷应该开放商业,减少对商业的压制。也有少部分的读书人也同样认为可行。
  但大部分读书人认为,民以食为天,弃农业而鼓励商业,岂不是本末倒置?
  这句话引来某些读书人的不服,认为书中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朝廷的税收,有利于百姓的富足。而农业可以效仿书中的精耕制度,朝廷出台专利制度,奖励于农业先进工具发明的策略,提高农产。还有实行书中宋朝的策略,大量开发蜀地等南方耕地,引入占城水稻。如此一来,将可将大量农民从田地中解绑,投入商与工的行列之中。
  但大多数读书人都认为此没有任何根据,是无稽之谈。也有不少读书人半信半疑。
  此事不仅在民间引起热烈的讨论与争执,同样在朝堂上也有人提出,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有一年三熟的占城稻?但事关农事,乃是重中之中,如果真有一年三熟的水稻,那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商议到最后,房玄龄站了出来请奏派人去往占城。
  在史书记载中,占城比较偏远,如果想要去往占城,就得出海走水路,不过李二陛下力排众议,还是决定派人前去占城取种。
  而姜伟这些天对这些并没有太多的关注,最多的关注便是铁弹头的进度。
  而云岭村的全面改造已经开始了,最先修好的,便是云岭村一天天平整的水泥路。
  有了水泥路,运输便方便了太多,大批量的木材运送到了云岭村,一副蓬勃向上的气象,从村民的幸福的面容上可以看的出,这些村民乐在其中。
  姜伟上午去看了一次,地基基本都打好了,还有不少房子已经打好了构架。他又去自己未来的家看了看,相比较村民的房子而言,他的房子就建的快多了,毕竟村民是自己盖,最多雇了两三个人。
  而姜伟的房子则是雇了一百多个人,以钢筋混凝土打造,当然他自己是买不到钢材的,他是从商业广场的钢材中买的。
  为了生活上的便利,姜伟自己设计了一份设计图,自来水系统设计图。这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姜伟来说,并不难,在这专业的课程里有一项名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他选用虹吸原理,来制作一个水塔,不需要电源,便可以做到打开水龙头便会来水的效果。
  他将这份设计图制作出来了后,交给了李通,让他分享给了每一位村民,同时也告诉了他们如何制作。之后又在村子里走了一圈,感到身体体力实在不支,这才打道回府。
  对于未来的大别墅,姜伟可以说是非常期待的。当他回到徐府,家仆小牛凑了上来。
  “公子,有一位女子前来拜师。”
  姜伟疑惑的看了一眼家仆小牛,
  “你确定是女子?”
  家仆小牛点了点头便是确认,姜伟这就感到奇怪了,虽说大唐比较开放,但也不至于女子抛头露面的出来拜师吧?
  “人在哪?”
  “正在公子住处的偏院里。”
  姜伟二话不说回到了院子,正见徐惠和若娘二人都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衣着朴素的女子,看年纪大约在十六岁的模样,五官倒是长得不错,带着一股英气,如果打扮一下,想必是一个气质没人。但姜伟从来不看外貌收徒,也不看你有没有才华,而是看你能不能达到标准。
  不过姜伟也并不抗拒收一个女弟子。
  只是徐惠眼光似乎有些不善,她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姜伟说的神雕那个故事,孤男寡女的,谁知道会不会发生一些什么。
  女子对徐惠的目光视若无睹,见到一头白发的姜伟进了别院,立刻欠身一礼。
  “小女子陈硕真见过仙师。”
  仙师?
  姜伟咋了咋舌,感觉这称呼有些夸张,他坐在胡椅上,奇怪的看了一眼徐惠,不明白表妹怎么突然跑来了,
  “你是来拜师?”
  陈硕真点了点头,
  “回仙师,小女子是江南淳安人氏,父母早亡,从小与妹妹相依为命。好在乡邻和善收养了我们姐妹俩。妹妹嫁人时,小女子正听闻仙师之名。待人宽厚,帮助百姓,是当世真仙真传弟子。小女子听闻后心中仰慕仙师,便千里迢迢赶来长安城,只盼望仙师收我为弟子。”
  姜伟听呆了,没想到这女子还有这样的经历,从江南千里迢迢的赶来长安拜师,就说这么毅力不得不说让人佩服。
  徐惠听闻后,目光也是柔和了许多,只是脸色还是带有一些纠结。
  姜伟想了想,
  “我收弟子,都有一个要求,便是在一定时间内,答出我出的考题,如果你答不出,我只能说抱歉。不过念在你千里迢迢而来,倒也是可以帮你寻一份工作,你可愿意接受我的出题?”
  女子听了,脸色浮现淡淡的红润,能过得到一个机会,她便满足了。在来的路上,她担心的便是连机会都不愿意给她。
  “请仙师出题。”
  “在出题前,我有一个问题,你可识字?”
  陈硕真点了点头,
  “大约识得三百多字,”
  姜伟点了点头,勉强合格。让人取来纸趣÷阁给陈硕真,也没有为难她,以程处亮的标准给她出了两题。
  “我一共给你出两道题,第一题,有一人他的夜明珠丢了,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有一天,他来到了山上,看到有三个小屋,分别为甲乙丙三个小屋。从这三个小屋里分别走出来一个女子,甲屋的女子说:“夜明珠不在此屋里。”乙屋的女子说:“夜明珠在甲屋内。”丙屋的女子说:“夜明珠不在此屋里。”这三个女子,其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谁说了真话?夜明珠到底在哪个屋里面?”
  陈硕真认真的记下后,姜伟出的第二题与程处亮就比较相似了。
  姜伟让两个家仆去屋子里抬出来一个东西,发电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