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净土(两章合一)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一站就是会宁县。
  之前留守在会宁,前两天,特意去黄龙参加指婚仪式的宋九族,跟着一起回来了。
  会宁县衙后院又是一片热闹。
  杀猪杀鸡,宰鸭宰鹅。
  除了这两日大家吃,还要留出宋福生他们启程路上带的。
  这回猪肉牛肉不需要买了。
  不像在黄龙府城,要是需求量多,宋阿爷要带着奴仆在角门采买。
  不过,多数情况下,宋知府家不需要采买。
  因为除高铁头,高屠户带着其他几个儿子的养猪场就在会宁。
  高家大儿子会留出好肉给家里人,让老爹在府城县里两面跑,这也是高屠户为什么总出现在府城家里的原因。
  这个养猪场,主要是靠灌肠挣钱,香肠,高家特产,会宁特产,府城和各大县城酒楼都有售。
  在宋福生一到县里就召开会议、马老太一到就拢会宁点心店账目、钱米寿出外会友时,宋茯苓带着陆畔还有老妈,跟着铁头大哥就来了会宁养猪场。
  在陆畔眼中,高家小子们,杀猪似乎和旁家不一样。
  虽然他没见过旁家是怎么杀猪,但是也知道好似不对劲儿。
  顺子对他家少爷耳语:
  少爷,准确地说,宋九族全体杀猪都是这个模样。
  就是您岳父来杀猪也是这个样。
  您忘了,那时候给陆家军送粮,他们怕命丧送粮路上,想着练练身手,没有人可杀,正经拿猪练了一阵。
  “恩。”
  而茯苓此时正在督促高家大哥哥,她要吃牛里脊。
  高家大小子知道胖丫妹子最爱吃这一口。
  早先,也经常偷摸弄些牛身上肋脊部、上盖肉、牛肩胛肉、腰内肉送向黄龙,让太爷爷和三叔他们都吃上牛肉。
  可是,眼下,王爷在那里盯着,杀好牛犯法啊妹子,咱收上来的那些牛,一看就不是病牛。
  才指婚,你给人家留点儿好印象吧好不好?
  要不这么的,今夜,他给牛腿打断,肋巴扇打骨折,明日当着王爷面就说,这是摔死的牛,然后咱们再杀。
  他宋九族家,别的没有诟病的地方,就是为吃爱冒险,这点儿偷偷摸摸的事儿,就别在王爷面前暴露了。
  到底暴露了。
  陆畔让顺子带亲卫军杀牛。
  钱佩英不好意思道:“珉瑞啊,这不好吧?”
  带女婿来这里,是为让陆畔看看,咱家各房干的都不错,都有营生。
  拿养猪场当景点溜达来着,结果还没过一天,就被女婿发现咱家人馋。
  陆畔嘴角微弯,心中明了。
  做了宋家女婿才能知晓,岳父一家和之前想象中还是有些差别。
  之前只是岳父“朋友”那阵,还真没发现。
  在养猪场杀完牛后,陆畔跟着岳母和未婚妻又去了会宁县的山货站。
  从钱佩英随宋福生调任,目前这里收货账目是由大德子负责。
  大德子带着媳妇在门口恭迎。
  面对曾经的主子少爷,如今的煜王爷,阔别多年,平安归来,大德子还是很激动的。
  指婚他没去。
  一是因为他不是宋九族的人。
  二也是又一年的蘑菇山货下来,这里琐事多,他离不开,同时还要照应宋家其他在县里的买卖。
  别人都去府城接旨了,他得在这里守着。
  钱佩英就告诉女婿,曾经她在哪里收货,哪里是库房,这大院子晾晒,下面各村来送货拽这门口铃铛。
  正经和女婿好好讲了一番刚到会宁一点点干起来的场景。
  领着女婿,大德子跟在陆畔身后陪同,在这院子里转了一圈。
  而茯苓和嫂子宝珠,是和大德子媳妇站在一边小声说话。宝珠给她嫂子带来不少好料子。
  大德子媳妇当着茯苓面前,还不好意思收,毕竟茯苓又是宝珠的小姑子,让人家宋家人看见多不好。
  茯苓始终笑嘻嘻的,她才不多事。
  老妈说过,大姑姐小姑子管人家两口子事儿最膈应人。
  茯苓望着大德子媳妇,发现穿的还挺好,可见过的不错。大德子挺舍得给花钱的。
  她知晓,大德子之前相中她二丫姐了,宝珠嫂子透露过。
  只是她老爸升的太快,嫂子她哥大德子就缩了。
  想必,在大德子心里,不希望让妹子犯难或挨骂。
  茯苓猜得对。
  大德子真就是这么想的。
  怕提出那非分之想,碍于面子,即便没人会骂他妹子不自量力,心里也会很不满。
  甚至,搞不好,二丫的娘会挠的他满脸开花,给妹子宝珠也夹在里面一起骂,让妹子以后那日子还咋过。
  将心比心,他理解。
  换他,他也会这样。
  知府的亲侄女,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嫁给无父无母瘸腿曾经当过陆家奴仆的人。
  高门嫁女,低头娶妻。
  就没见过低头低成这样嫁女儿的。
  所以半年前,宝珠来这面看四壮,拜托媒人给他哥找了位媳妇,大德子头一次吐话,没拒绝。
  媳妇家里是在县里开豆腐坊的,条件比起他眼下挣的,指定是不如。
  但还好,媳妇个头高挑,会算账,识得几个字,也就够用了。
  可见,在二丫和大德子这件事上,没有“非她不可”,没有“念念不忘”,没有“始终如一”。
  或许,讲究这些,也需要门槛和条件吧。
  一般人不过就是过日子,找位过日子的媳妇搭伙,是能替换掉心里曾喜欢的。
  ……
  离开货站,趁着县衙后院那面饭还没好,钱佩英又带着女儿女婿步行逛街。
  因为离开会宁,老宋和陆畔都表示,之后想要“微服出巡”了。
  她得给姑爷买几件布衣。
  买完,正好给马老太一起接回家吃饭,点心店就在这条街上。
  陆畔在会宁县中心街街头,用皂靴使劲踩了踩地。
  年纪不大的二郎,沉稳又不失羞涩的对王爷妹夫解释,“这条路是会宁一景,三叔命人用火山石铺的,那石头只有这里有。”说完,脸通红。
  二郎和米寿不能比,和宋金宝性情也不同,属于是慢慢和陆畔接触,才敢和陆畔对话。
  成衣店里。
  钱佩英将挑好的衣裳给顺子,还有陆畔之后打算带着走的四名护卫。
  这几人换上小二打扮后,站在店里对他家少爷露出傻兮兮的笑容,挠挠脑袋。
  “珉瑞,我手艺实在是不咋滴,只能给你买了,你看看这几套行不行?”
  看来茯苓就是随岳母,不太会做衣裳。
  陆畔接过钱佩英递来的衣裳,这里面有两件是茯苓刚才在柜前给他挑的,他当然喜欢。
  对岳母礼貌的一点头。
  “我也去试试。”
  “啊?你在这里试行吗?”
  陆畔没吭声就进了店家的内室。
  没什么不行的,免得岳父嫌弃他摆王爷谱。
  这一路,他都打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陆畔一身布衣从店家内室出来,宋茯苓没管别人在不在场,她鼓掌道:“好看。”
  陆畔耳朵一红,赶紧看岳母脸色,怕岳母骂茯苓,会不高兴他俩在外面就当众眉来眼去。
  却发现岳母钱佩英早已经扭过身,假装在挑别的衣裳,只是仔细瞅会发现,岳母脸也通红。
  “夫人,您再挑一些吧,别着急走。您和大人好不容易回来一回,小的说句越矩的话,这些都不想要银钱,您就成全小的吧。”
  钱佩英挑下眉,问店家:“看来,你这是认出我来了。”
  陆畔随着逛街,近距离感受,他岳父是真受当地人爱戴。
  那都不是一般爱戴,是拿他岳父当自己人。
  一副甭管他岳父将来去了哪,也是会宁知县,是从会宁走出去的模样。不知道以为,会宁县才是岳父一家的原籍呢。
  会宁,停留两天一夜,宋福生忙完这里的事,再次启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