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竞标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从协助杨家姐妹建设香水工坊以来,李安的生活突然变得忙碌了起来,除了要负责万里传音计划之外,还要额外抽出时间帮助杨家姐妹的工坊,同时,也要去自己的工坊,视察香水玻璃瓶的生产和进度,估测产量是否能满足杨家的需要,若是多了就浪费了,若是少了的话,就不够用了。
  而为了让客人有更多的选择,或者为了展现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李安还需要不断的改进香水瓶的造型,设计出一整套不同档次的香水瓶子,高档的可以镶嵌金银宝石,低档的则就是一个很普通的玻璃瓶,只是盖子的部分是黄铜罢了。
  不过,就算是黄铜盖子的玻璃瓶,本身也代表了高档,毕竟,在李安的垄断之下,玻璃是一种极其稀有的资源,皇宫更是铸造铜钱的原材料,普通人家倒是可以有铜钱,但很少能用上玻璃制品的,最多就是买一个面积很小的玻璃镜子罢了。
  因为垄断性,所以,李安的玻璃工坊,生产的所有商品都是奢侈品,就包括最廉价的小型玻璃镜,而香水玻璃瓶的制造难度,比平整的玻璃镜难多了,造价也要高许多,所以,更是属于奢侈品。
  奢侈品的价格是相对比较高昂的,不过,大唐帝国经过这几年的工业化发展,普通老百姓是越来越富裕了,原先就比较富裕的人家,就更加的富裕了。
  尤其是借着工业化的东风,富裕起来的家族,更是出现了财富的暴涨,买点奢侈品啥的,根本就不是问题,如此,杨家的香水只要推入市场,必然能够获得很大的销量,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不过,普通的家庭,想要买得起高档的香水,怕是不太可能了,在工业化的浪潮中,虽然,所有的大唐百姓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不过,更多的利益被少部分商人和贵族占据了,普通老百姓所获得的利益非常的少,简直是少的可怜。
  也就是说这个东风,能吹起来的,只不过是少部分人罢了,比如普通人能够借助这个东方获得两倍的利益,那么,贵族和商人就有能力获得百倍或者千倍的利益,甚至万倍也不稀奇。
  表面上看,有了更好的机会之后,所有人的人都能获得超过原先的收益,但超过的倍数差距很大,也就是说,工业化的浪潮,让所有人都富裕了起来,但在同时也极大的拉开了贫富差距,让富裕的人与贫穷的人,之间的差距变得更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更加的明显。
  这就好比后世的商业化社会,在商业管制之前,所有人都比较贫穷,肚子都很难填得饱,饿死人都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而在开放商业化之后,国家迅速富强了起来,穷人不但能吃饱饭了,而且,都能撑出毛病来,各种富贵病都找上穷人了,但穷人并没有感受到幸福,反而觉得生活非常的不幸,不如以前幸福了,日子过的越来越穷了。
  其实,穷人并没有变穷,而是比之前富裕了很多,而他们之所以会产生更贫穷的想法,是因为别的穷人富裕了一万倍,而自己才富裕了一百倍,原本差不多贫穷的人,富裕程度一下子差了一百倍,而之前的富人,还比不上现在的自己,但此刻,这些富人的财富增加了百万倍,与自己的差距更大了。
  之前只能穿补丁衣服的人,现在有了千万的豪车,而自己的车才十万,这种差距让人压抑,而在商业化之前,他们都只能步行,虽然走路很累,但大家都是平等的,如此,心里的幸福感自然就更大了。
  后人总说,幸福感是比较出来的,而且,是与周边的人进行比较得出来的,若自己比周围的人富裕,就会感觉到幸福感,而若是比周围的贫穷,就会感觉到很难过,感觉挣的钱不够花的。
  比如身边人买了万元的衣服,自己的收入低,买不了万元的,只能买百元的衣服,心里就会有落差感,就会感觉自己不幸福,生活很压抑。
  其实,在小的时候,他穿的很有可能还是带着补丁的衣服,那个穿万元衣服的人,也是穿的补丁衣服,他们现在的生活条件都远超小时候,但就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的巨大差距,让相对穷困的一方,产生了压抑的感觉。
  而之所以,几十年之后,他们的收入差距能变的如此之大,是因为之前都是农民,在家里种地,就算你再有能耐,种地还能种出花儿来?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型的职业和商业都繁荣了起来,而很多职业的收入是完全没有上限的,可以无限的增长,而商人的收入就更不用说了,能够拿到资源和销路的人,可以挣到海量的财富,而若是只干平凡的工作,则收入就非常有限了,如此,贫富财富的差距越拉越大,也就不可避免了,任何人都无法阻止这些现象的发生。
  李安前世在网上购物的时候,选择一种商品之后,会习惯性的点击销量,然后,购买销量最高的几家商品,如此,销量越高的商铺生意就会越好,而没有销量的商铺就会一直难以有起色,甚至,不得不关店处理。
  也就是说,富裕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富裕,而穷困的人会变得越来越难以追赶富人,从而扩大他们之间的差距。
  自古以来,王朝刚开始的时候,贫富差距是最小的,国家相对比较安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的兼并,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到了实在无法收拾的时候,王朝也就灭亡了。
  当然,那是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古代,在后世的物资充沛的时代,就很难发生这样的事情了,虽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但文明的朝廷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最底层百姓的最低生活保障,虽然给不了他们荣华富贵,但可以给他们活下去的物质,让他们能够不被饿死,而只要有吃的,就算活的不如意,人也是不会造反了,如此,也就不存在改朝换代之说了。
  而古时候,之所以会出现改朝换代,是因为王朝的末年,不但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而且,穷困的百姓被折磨的没有饭吃,一旦遇到灾年的话,大量的贫民没有饭吃,如此,造反也就顺理成章了。
  还好,大唐的老百姓比较朴实,在逐步富裕起来之后,穷苦的百姓并没有因为富裕的贵族更加富裕而心生怨恨,反而感恩李安,觉得是李安给大唐带来了新的生机,让大唐帝国发展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富裕。
  在富裕起来之后,大唐的社会环境自然变得更加的稳定,富的流油的贵族也愿意拿出一部分食物来赈济吃不饱肚子的穷苦人,以展示自己善心的一面,甚至普通的穷人,也愿意救济比自己还要穷的人。
  如此一来,在莫大的长安城,几乎是见不到因为没有食物而饿肚子的人了,就连在街头流浪的人都比较少了。
  毕竟,大量的工坊开设起来之后,对人力的需求是颇大的,而这些无所事事的流浪汉,就是非常好的劳动力,在人力紧张的时候,让这些流浪汉加入到干活的工匠行列也不是不可以,除非流浪汉是一个有毛病的人,那就没法使用了,而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都是可以使用的。
  大唐社会颇为稳定,朝堂自然也很稳定,一切都牢牢的控制在李隆基这个皇帝的手上,没有人能够轻易的推翻这个皇帝。
  不过,朝廷虽然比较稳定,但一些小的波澜还是难以避免的,比如在人事任免方面,会经常性的进行调动,以防止某个人在一个位置上待的太久了,形成了对皇帝的不利的小山头。
  而此刻,由于李林甫的身体越来越糟糕,朝廷内部也出现了一股暗流,那就是一旦李林甫死了,谁来当右相的问题。
  从皇帝的态度可以看出,杨国忠被任命为右相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他是最受宠的大臣了,至于李安,虽然也很受宠,不过,李安实在是没有时间去处理国家大事,光是研发中心的各种科研任务就够李安忙活的了,而且,李安一直以来也不愿意去处理这些俗物,之前虽然也带过兵,可此时的大唐军队,武器的性能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提升,随便一个将领都能横扫周边,如此,也就没有必要去管兵是了,所以,让李安干右相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李安也不会答应,那也太浪费时间了。
  电池工坊的公开招标很快就在京城隆重举行了,参加竞标的权贵有很多,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真心来竞标的,多数没有实力的商人,就是图个热闹捧个场罢了,顺便还能看看热闹,了解一下竞标是怎么会事,还有一些觉得会有内幕的人,也会跑过来看看情况。
  在招标正式开始之前,大唐报连续多个篇幅,大规模的报道了这次盛大的招标活动,由此,全城的老百姓都在街头巷尾谈论这个问题,有条件的商人,能够混到一张门票的,则一定会亲自进去看一看,看看竞标是咋回事。
  竞标工作由李安亲自举行,朝廷的很多大官也会莅临现场,不过,就属李安的官位最大了,其余的众官员都是陪衬罢了。
  李安一进现场就被吓了一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