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采摘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任何动植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生存环境,若是把动植物放在不适合自己的环境之中,则就会严重影响这种动植物的生长,甚至会产生变异,比如橘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经过漫长岁月的考验,生长在南方温暖之地的橘子还是橘子,而生活在北面寒冷区域的橘子,则变成了枳。
  而枳也叫臭橘,其实是一种另外的植物,与橘子根本就不属于同一种植物,但两者的很多方面都非常的相似,看上去更像是由一种植物发展而来的,在植物学领域,橘子和枳都属于芸香科植物,同时也都是柑橘亚科的植物,说它们是同一种植物发展而来的,一点都不夸张。
  也就是说,在很久之前,橘子和枳都是由同一种植物发展而来的,他们的出处是相同的,都是柑橘亚科的植物。
  这种变异都是在极端的求生条件下,强行改变的,若不改变就只能死路一条,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当然,若是通过人为干预的话,这种变异就会变得更快捷,效果也会更好,毕竟,人的智商是非常高的,可以让动植物的变异往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比如眼前的侏儒型椰枣树,就非常的好,既方便了人为采摘果实,同时,产量也更高,毕竟,主干吸收的营养都给了果实,这样果实岂能不长的又快又好。
  但李安心里有数,这样的椰枣树也只能生长在热带的沙漠之中,若是运到长安城,是绝对不能好好生长的,就算勉强能够活下来,能不能结果都是很大的问题,就算结果了,果子的大小和数量也许会很少,或许会出现酸果的现象,就像橘子这种植物,放在淮河以北是不能很好生存的,就算活下来,结出的果子的味道也不好吃。
  既然结出的果子不好吃,那就没有带回去了,若是想吃椰枣了,直接去市场购买就可以了,大唐的街道上,贩卖椰枣的小贩还是不少的,而在大唐开辟通往西部的铁路和海路之后,商业运输会变得极为便捷,日后,埃及新摘的椰枣,只需要十几天的工夫就能运到长安城。
  不过,李安觉得奥斯曼的部下也是一片好意,直接拒绝的话,总感觉有些不太合适,收下一些也没有关系,就算在长安城种不活也没事。
  “好吧!既然你一片诚心,那我就收下了,不过,我现在还不回长安城,还要先去西班牙溜一圈,待回来的时候,再准备好了。”
  李安开口接受了奥斯曼部下的好意。
  “好好好,李侍郎放心,我一定将最好的椰枣树给您准备好,直接送往红海之北,送到您的蒸汽坐船上。”
  奥斯曼的部下,开口说道。
  由此可见,奥斯曼的部下,考虑问题还是很到位的,而这让李安非常的满意。
  “好,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了。”
  李安回头看向自己的部下,开口交代道。
  像收礼这等小事儿,李安并不需要亲自等着,让部下去办就可以了,反正也不是什么难事儿,部下完全能够胜任,而李安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没太多的闲工夫在这等小事儿耗费精力。
  既然大老远的来一趟,总不能看一眼就走吧!李安觉得很有必要在椰枣园里多待一些时间,来个亲自采摘什么的,反正来都来了,就看一眼就走,太不合适了。
  李安让奥斯曼部下去准备采摘的工具,也就是篮子什么的,而李安自己则早就准备好了手套和护袖。
  一般老百姓采摘椰枣,是不可能准备手套的,这显得太矫情了,会让人奚落的,但李安身份尊贵,李晓露又是娇滴滴的美人,如此,就没有人敢说什么了,除了李安二人之外,多名部下和奥斯曼的部下们,也陪着采摘,反正这些椰枣,实际也值不了多少钱,况且,李安也是可以付钱的。
  手套有好多付,不过,李安只让部下拿了两副手套,自己和李晓露各有一套,其余一起陪同采摘的,就只能直接用手了,反正椰枣也不扎手,直接用手就是脏了点罢了,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因为此处的椰枣树长的很矮,与人的高度也差不了多少,所以,不需要借助任何增高的工具,直接步行采摘就可以了,只是由于椰枣树和椰枣树之间的距离比较窄,导致人行的过道有些狭窄,有很多地方都不是人能够直接通行的,需要弯腰从树底下钻过去,而这往往会把衣服弄得很脏。
  作为一名以种植椰枣树为生的农民来说,为了采摘椰枣弄脏自己的衣服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并没有什么关系,反而是劳动的象征,而对于并不需要干活,地位又很高的李安来说,弄脏自己的衣服,实在是没有必要,李晓露是一名舞姬,同样不是干活的人,而且,还是非常爱美的人,为了采摘椰枣而弄脏自己的衣服,也是她所不情愿的。
  两个不愿意弄脏衣服的人一起在茂密的椰枣树林之中采摘椰枣,也算是一种绝配了,至少他们是同一类人。
  当然,奥斯曼的部下,职位也不低,平时也都是不干活的家伙,让他们在树枝之中穿梭,他们也是不情愿的,所以,都与李安一样,选择道路较为宽阔的位置进行采摘,而需要弯腰才能进入的地方,则选择放弃,反正,只要能采摘到椰枣就足够了,他们只是陪同李安玩玩罢了,并没有必要太拼命,若是搞的手臂被树枝划伤,弄得脸上全都是泥土,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椰枣树都是人工栽植的,所以,都是一排一排的,每一排的的椰枣树几乎都是一条直线,树与树之间的距离非常短,有的足有一个人的距离,有的则直接就钉在一起,根本就没有办法正常通过。
  而排与排之间的距离稍微要大些,但也是有区别的,有的两排椰枣树之间隔着一棵树的距离,而有的隔了两三棵树,所以,间距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当然,多数都是间距比较小的,只有少数的间距比较大,这也是为了收获的方便和产量的提高而设计的折中距离。
  若是距离都很大,则种植的果树数量就必然很少,而若是距离很少,则采摘的时候就很要非常麻烦了。
  毕竟,这么多的果树,总用篮子采摘是肯定不行的,为了方便采摘和运输,肯定要动用车辆才行,而车辆的通行对道路是有要求的,太窄的话,车辆就无法通行了,所以,每隔几排的距离,就要有一个较宽的间距,以方便车辆的通行。
  在需要采摘的时候,可以一家人分工配合,每个人负责一个空档,分出一个人负责推车,两边采摘的人把采集到的椰枣,先放入手中的篮子,在篮子满了之后,从椰枣树的夹缝中穿过,将椰枣倒入车辆之中,然后回去继续采摘,如此,可以最大效率的采摘到足够数量的椰枣,是最为有效的办法,效率是最高的。
  当然,在整片椰枣林之中,还要有更宽阔的道路,毕竟,刚才采摘的道路只是让小推车行进的,海量的椰枣还需要更大的车辆才行,另外,主干道还需要双倍的车辆宽度才行,以在忙碌的时候能够错开车辆,进一步增加采摘的效率。
  李安来的时候就看到了,此处的农户雇佣了不少干活的人,而且,也准备了很多的车辆,有运货量很大的马拉大车,也有人工推动的小车。
  一般种植规模小一些的农户,都会选择自己亲自采摘,而种植数量比较大的农户就不一样了,他们自己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必须要请人采摘才可以,只要工钱低于卖椰枣的利润就可以考虑。
  若是遇到椰枣价格大跌,请人采摘的人工费比卖椰枣的利润还要高,则所有种植椰枣的人,都不会请人采摘了,宁愿让椰枣烂在树上也不会选择采摘,毕竟,没有利益的事情,是没有人愿意去干的。
  这个时代的产量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出现丰产价格暴跌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一般情况下,价格都是比较稳定的。
  而后世之所以会经常性的出现价格暴跌,是因为技术条件太优越了,一亩地的产量可以达到这个时代的十倍,劳动效率更是几十倍的增加,如此,后世一百人负责种植的作物,产量很容易就可以超越这个时代一百万人种植所得,即便是后世的不同国家,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也是惊人的。
  比如大洋彼岸的国家,两百万人种地就养活了整个国家,占人口的比例不足百分之一,而且,生产出来的食物也非常的富余,堪称现代化种植的典范,而有的国家一大半的人都在种地,却还填不饱老百姓的肚子,这其中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对于很多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若是贸然推行机械化种植,突然让数亿农民变成几百万农民,那么,多余出来的几亿农民干什么,让他们喝西北风吗?万一引起农民起义怎么办,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并不能看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需要一步步的调节,逐步减少农民的数量,以免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