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盾构机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安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前方密密麻麻的山头下面,肯定有很多的矿产资源,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就像石灰矿一样,若是没有被发现,那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山头,而发现了之后,那里就成为石灰矿了。
  山脉本身就是一个宝藏,就算没有特殊的矿产资源,但泥土,石头总是有的,山体上面生长的各种树木和花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都很有用。
  在发现石灰矿山之后,负责勘探的近百人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还在附近的山中对各种资源进行详细的勘探,当然,还有测绘的任务,山区的地形道路,各种动植物的分布,这些情况都要详细的搞清楚,因为这些地方现在都是大唐的国土了,距离安竺城也不是很远,若是不搞清楚,那就太失职了。
  作为大唐未来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城池外围的所有情况都必须要摸清楚才行,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日后统一规划。
  因为安竺城的人口肯定会一步步的增加,若是城内容不下了,那就只能开发城外的土地了,不搞清楚城外的情况怎么能行。
  这座临时打造的城墙不算很高,与大唐境内普通州郡的城池差不多,顶部的宽度足有两丈,这还是最窄的地方,部分宽的地方有三四丈,也就是在城墙的基础上向城墙内外分布延伸一段距离,这样做也是为了更好的防御。
  比如敌人跑到城墙下面的时候,守城的士兵必须要把整个身体探出瞭望口,才能看到下面的敌人,而这样做事非常危险的,很容易被攻城的敌人射杀。
  在建设凸出的小段城墙之后,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了,守城士兵可以从侧面轻松的看到跑到城墙下方的敌人,并从侧面进行射杀,或者告诉正面的士兵,让他们能够准确的投掷滚木礌石,将城墙下方的敌人给杀死。
  向外突出的部分,可以用来防守,而向内突出的部分则可以用来存放各种守城的物资,毕竟,守城对各种物资的消耗是很巨大的,在面临敌人威胁的时候,很多物资都必须从城下搬运到城墙上,而最好的放置地点,就是这些向内伸出的小段城墙了若这些物资被放在正常的城墙上,会挡住道路,让守城的士兵难以移动,而且,还非常影响美观,还有一些比较大型的守城物品,只有放在宽阔的地方才能正常的实用。
  考虑到安竺城未来的重要性,李安还决定在这座城池的几座城门位置部署火炮,一座城门部署四门应该就足够了,部署的位置就在城门两侧突出的位置,这样的位置,空间足够大,火炮的弹药和各种维护工具都有地方放,是一个非常好的位置。
  “你们看到了吧!前方是一马平川的道路,若是敌军来犯,只需要在两侧的这两个位置部署四门火炮,就可以把敌军炸的人仰马翻,来多少敌人都不用担心。”
  李安用手指着两处最适合部署火炮的位置,开口说道。
  “李侍郎说的是,这两处位置是拱卫城门的重要位置,只要配属火炮,就足以阻敌于数里之外,让敌人不能靠近。”
  “以大唐之天威,哪里还会有敌人敢与大唐为敌,除非是不想活了。”
  部下们全都充满了自信,一个个对所有可能的外敌充满了鄙视。
  安竺城靠近大食国领土,北门向西北一百里之外,就是大食国的边境城池了,不过,大食国虽然在中亚一带是牛逼哄哄的存在,但在大唐帝国的眼里,屁都不是,根本就不值一提,大唐帝国只需要动一动手指头,就能把这个看似强大无比的大国给彻底的灭掉。
  所以,在大唐文武官员看来,大食国是没有胆量挑衅强大的大唐帝国的,而其余的小国,就更加没有力量与大唐帝国为敌了,至于山贼土匪一流,战斗力就更加弱爆了,完全就属于不堪一击类别的。
  既然敌人不敢进犯,部署强大的火炮部队,似乎显得有些多此一举,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可李安却不那么认为,因为马上就要离开安竺城去亚丁城了,亚丁城是大唐看上的一块土地,而亚丁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属于大食国的,若大唐帝国将亚丁城给占有了,会不会引起新生的阿波斯王朝的极度不满,他们会不会偷袭安竺城作为报复。
  尽管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却也不可不防,至少,在大唐取得亚丁城之前,安竺城的防卫一定要重视,不能有任何的意外。
  如果一座城门要放置四门火炮,那么,安竺城的五座城门就需要二十门火炮,港口的防卫也需要几门,另外,除了城门和海港之外,西北的城墙上还有两个门洞,是未来通火车用的,因为铁轨还没有铺设,所以,门洞的内外用两个铁栅栏门给封死了,这里也是城墙比较薄弱的部位,所以,也需要部署重兵保护,放置四门火炮是必须的,如此一算,整个安竺城至少要部署三十门左右的火炮部队,若是再加上机动火力增援部队,则需要整整一个炮兵旅的兵力。
  李飞羽带领两个标准的军团,每个军团是标准的三千多人,各自配有一个炮兵旅,也就是五十门火炮。
  若是在安竺城留下一个炮兵旅,则有一个军团就要失去火炮的支援了,战斗力必然会大幅度的降低,不够,李安打算把这个军团全部留下。
  有天军大队和战车旅的支援,任何敌人都不会是对手,如此,又何须带领太多的兵马去亚丁城呢?
  另外,李安在马六甲一带从投降的海盗之中抽取了大量的人力,扩建了部队,打仗的时候,让这些部队冲在最前面当炮灰,可以大大降低从京城带来的兵马的阵亡率,总之,只要大唐兵马达到千人的级别,几乎就已经是不可战胜的了。
  “走,我们去北面看看。”
  李安带着麾下的文武官员,沿着城墙一路向北行走,在平地上行走的感觉与站在城墙上行走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是因为视野完全不同,站在城墙上行走,可以把整个安竺城尽收眼底,那感觉不是一般的舒坦。
  在门洞的位置,众人停了下来。
  一是因为这个地方比较特殊,下面有两个门洞,是未来通火车用的,二是因为前方已经没有好路可走了,城墙并没有完全建设完,过了门洞不远就是东城墙了,而东城墙的墙体还没有建设完,顶部不但没有铺设砖块,高度也还差了不少,必须把城墙建设的跟北城墙一样的高度,才可以铺设地砖,最后铺设女墙和内墙。
  为了提高女墙的防御力,女墙的材料并不是普通的砖块,而是强度更高的混凝土,即便没有钢筋的作用,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也是高于普通砖块的,而且,混凝土的灵活性也更好,女墙建造的时候,该厚的部位可以更厚一些,而该薄的部位也可以造的更薄一些,从而能让女墙发挥更加出色的作用。
  一般的女墙厚薄都是一致的,都是由两层砖块一点点的垒上去的,而混凝土女墙的结构就比较有意思了,就跟城墙一样,每隔一段距离就突出去一小块,凸出的女墙部分比普通的女墙要厚,而没有凸出的部分,女墙的厚度比一般的砖墙要薄一些,可即便是薄一些的部位,强度也比普通的砖块女墙要强一些,而厚度更高的部位,则强度就更厉害了,所有的冷兵器都不可能将其摧毁,就算动用大唐的火炮武器,也要耗费很多弹药,才能将其彻底的摧毁。
  李安对自己设计的女墙是有很大信心的,不论是美观程度,还是防御力,新的女墙都比老式的女墙要强很多,从城外的远处看去,新式女墙是很有层次感的。
  李安的脚下就是门洞,而且是两个门洞,这两个门洞相距不远,每一个门洞的宽度仅比火车的宽度多两步的样子,高度比火车顶部要高一个人的高度,以确保火车通行的绝对安全。
  之所以选择建造两个相对较小的门洞,而不建造一个两倍大的大门洞,自然是考虑到安全因素了。
  在城墙上开个洞,本身就会降低城墙的防御力,若是两个车道都放在一个门洞内,则门洞就显得太宽了,顶部的拱形也会很宽,支撑城墙上方砖土的力度就会降低,时间久了,在应力的作用下,很有可能会发生坍塌的事故,而两个小门洞就不一样了,因为相对较窄,拱形结构的支撑力更大,更不容易出现坍塌的事故,工程量也相对较小。
  另外,万一门洞被敌人攻占,一个大的门洞更加有利于敌人重型装备的进入,而两个小门洞的效果就差很多了,也更加容易被堵住。
  所以,不论从什么方面去考虑,建设两个相对独立的门洞,总比建设一个单独的门洞要好。
  后世的火车也是遵循这个原则,在遇到山体的时候,挖的隧道都是只能供火车单个通过,往返的火车要走不通的隧道,有时候两个隧道的距离还比较远,相差几公里都是正常的。
  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