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编写教材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青春的回忆,实在是太让人迷醉了,李安站在还未建好的水冲厕内,嘴角不自觉的露出了回忆的笑容,笑的很开心很甜蜜,也很怀念。
  不过,李安却并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在当地重演,以免影响当地孩童的身心发展,耽误了他们的学业。
  另外,由于先生的数量颇为不足,暂时招生规模不大,所以,李安并不打算招收女学生,待日后先生团队壮大起来之后,再招收女生不迟。
  而在招收女生之后,会选择学堂的最里面一个拐角为厕,两厕间隔近百米,是绝对可以杜绝好奇之徒的想法了。
  学堂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不是探险好奇的地方,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要尽可能的进行压制,毕竟,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若是把精力都投入到别的方面了,那么,用在学习上的精力就会显得明显不足,而这会引起的后果,自然就是学业的荒废了,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李安岂会让历史重演。
  预防早恋的思想,李安也会让部下告诫先生们,让他们多多的注意,一定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当地的小朋友早些学会大唐语言和知识,从而成为当地第一批仰慕大唐文化的人,待他们成年之后,便可以加入到先生的队伍,继续教当地孩童知识,让更多的当地人了解大唐语言和历史,对大唐帝国充满向往。
  对于一些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自然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表现特别好的,还可以免费去大唐最繁华的长安城游学,接触真正的大唐文化。
  这些远景的设想,李安都已经回忆了很多遍,每一遍都觉得很开心,能为大唐开拓海外领土,这是他今生的最大梦想。
  毕竟,李安现在能得到的都已经得到了,金钱无数,美人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吃喝用度也都是最高档次的,若不为大唐开辟海外领土,人生就会显得没有追求,如此,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追求,不断的追求,才能让生命更加的丰富多彩,才能让自己活的更有意义,才能让自己更加的快乐。
  走出即将竣工的水冲厕,李安在颇大的操场上随意的转了一圈,然后就去教学区了。
  四座建筑物在同时兴建,其中,前方的两个是教学楼,后面靠左的一个是办公和先生宿舍,右边的仍旧是教学楼。
  当然,这个都只是初步规划而已,日后随时都可以进行调整,而这个调整的权限就在校长的手中。
  虽然房子仍旧处在建设的阶段,但最基本的雏形已经很清晰了,每一个建筑都是四件大房子,而每一个间大房子都足以容纳五六十名,当然,在房间宽裕的情况下,一个房间容纳十几人也不是不可以,看具体情况而定。
  这样一算,三个教学楼就是十二间教室,按照一间房子容纳十名孩子,则足以承担一百二十人的教学任务,若是一间房子容纳六十名学生,则可以容纳七百师生,这个要看具体的情况了。
  而办公室一间就足够了,剩下的三件大房子可以用来作为先生的宿舍,如果他们愿意住在学堂里的话。
  当然,有时候还需要一些仓库之类的房间,在房间不够用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使用还未投入使用的教室。
  整个学堂的核心建筑,就是这四栋大房子了,为了省钱采用的是单层的结构,而且,暂时生源也是不足,建设多层的楼房也是浪费,待日后若是急剧扩大规模了,也可以在后面的空地建设多层的楼房。
  因为正在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李安并没有过分靠近这些主要建筑,看了一眼就后退了几步。
  “这个位置要矗立一座雕像,孔圣人的雕像,这个必须要有的。”
  一名负责指挥建设的官员,开口指挥苦力。
  这个雕像的位置,在大门的正对方向,距离大门有几十步,可以说是在操场的正中央,这样,学生在下课的时候,就可以瞻仰大唐文人的雕像了。
  “李侍郎,您还有什么指点?”
  部下见李安站在学堂的工地,开口问道。
  李安点头道:“你干的不错,不过,学堂最多七八天就能建设完成,招生工作要提前展开,从现在开始,就可以招收附近的学生了。”
  “是,李侍郎,卑职这就去办。”
  部下放下工地的工作,去组织招生。
  因为语言不通的缘故,大唐官员很难直接招生,必须让这些先生去联络当地的富裕阶层,让他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堂,并要求这些富人向穷人转达学堂招收学生的事情。
  招生工作很快就展开了,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因为教学是全免费的,而且,还管中午一顿午餐,这对于很多穷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就算是富人,也希望自己的孩童能学会大唐的语言,毕竟,他们的见识更多一些,明白自己的孩子学会一门外语会更有前途。
  李安原定的计划是在塔纳尔附近,先招收一二百名孩童就足够了,待日后先生的数量充足了之后,再扩大招生的规模。
  不过,招生报名的结果却让李安惊呆了,居然有数千名孩童报名要来学校读书,这大大超出了李安的预料,目前的先生和教学资源也是无法满足的,所以,招生工作必须立即停止,不能继续宣传招生了,就连之前招收的生源,也要适当的减少一些,不能全要。
  “李侍郎,这些就是一千多孩童的报名资料,您看该怎么办?”
  部下做事非常认真,每一个生源的信息都统计的非常到位,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李安的面前。
  李安随意的翻看了一些信息,开口道:“太多了,学堂根本就容不下,从中选择三百名孩童就够了。”
  “李侍郎,那选取的原则是什么呢?”
  部下开口问道。
  李安想了一下,回答道:“家庭情况,要先录取富裕人家的孩童。”
  虽然穷人的孩子更迫切需要来学堂,他们更需要学习知识,也需要那一顿免费的午餐,但以李安的认知,只有富人的孩子最适合先去学习。
  从小的营养水平和健康,决定了富人的孩子能力更好一些,学习起来肯定更快,至于毅力不够,只需要先生多指导就可以了。
  至于穷困百姓的孩子,由于营养的不足,智力的发育水平必然比较低,而且,越是穷困的孩子越是调皮的要命,是最不服管的,成功的几率也是很小的。
  至于后市华夏为什么充斥着穷人成功论,则是因为特殊的国家环境,政权是穷人打下来的,所以,在所有方面都必须要体现穷人的伟大和睿智,某个地方穷人考取好的学校了,则必然进行大力的宣传,造成了只有穷人才能学习好的错觉,而富人则全部都是纨绔子弟,是不求上进的存在。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穷人的孩子很快就不行了,最终仍然是富人和中产阶级的孩子更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有一句老话说的好,贫穷会限制人的思维,限制人的眼界,让人更加难以成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通过一番思考,李安决定先捡富裕人家的孩子开始招收,待条件好了一些,再招收穷人家的孩子。
  而且,富人阶层都是相对有头有脸的人物,只有先招收他们的孩子,才不至于引起乱子,若是先招收穷人的孩子,这些富人还不气死。
  而穷人阶层虽然失去了一次机会,但只要大唐给出承诺,许诺会尽快扩招,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毕竟,他们已经被奴役的太久了,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要将好东西先让给富人阶层。
  在作出一番承诺之后,大唐官员成功的选择了三百名孩童,让他们在几日后的学堂竣工之日去学堂里读书,以完全自己的学业。
  李安这几日也比较繁忙,他一直在准备教材,虽然招收的十几名先生是专门负责教学的,但这些临时招收的先生,水平真的非常有限,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李安,除了会当地的语言之外,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李安亲自编写一些简单的教材,给这些先生教学使用,也算是为塔纳尔学堂做贡献了,会有一种颇为舒心的成就感。
  语言不太好编写,因为李安不懂当地的语言,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编写语言学科,只能让这些先生来编写与教学了。
  算学也就是数学,在这方面,李安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放眼整个大唐,还真没有什么人比李安算学好的,比如微积分,几元几次方程式的知识,除了李安,还真没有什么人会这个东西。
  所以,李安就自告奋勇的编写起了算学的基础知识,也就是加减乘除之类的,至于微积分之类的深奥知识,李安就不去编写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