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难产的妇人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时代的官道,可不是钟文前世的那种公路,更不是什么高速路。
  话说这官道,也只是比农村的那种山间土路相差不了多少,毕竟,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压路机,没有什么重型机器可用,想要修一条官道,可谓是难之又难。
  一条官道的修筑,估计每一步之下,就埋有一具尸骨了。
  虽然有些夸张,但官道的修筑,在这个时代,或者再往前的时代,可谓有多难了。
  除了要伐林砍树,还要开山碎石,这真是到了遇山开山,遇水涉水的地步了。
  一切,都得告人工才能完成这么一条官道,一切的石料泥土,全是由着人工的搬运而筑成的。
  要不然,在这个时代,也不会除了赋税,就是徭役了,虽然眼下的徭役少了不少,但依然每年都有近一个月的徭役时间。有钱的花钱,没钱的只能服徭役了。
  劳动力又大,吃食又少,医疗条件又差,困难又多,官差又欺民,一切的一切,全堆在一块。
  足见这条官道,每一里之下,埋葬了多少的尸骨。
  虽然,钟文不愿意去想这些。
  但前世身为赣省人,对这类的事情,也算是见得多,自然也对这样的一条官道,身有感触。
  钟文前世,一条从村里面走出来的道路,不知道修了多少年,也一直未修成。
  钱是年年捐,路也是年年修,也不见那条路修好行车。
  不过,前世的事,钟文也基本不会再去想了,毕竟,他已是到了唐朝,早与前世画了一个句号。
  不画一个句号,又能如何呢?回又回不去,难道要哭死在这唐朝吗?
  官道之上,时而奔过一架马车,时而跑过一架驴车。
  钟文背着包袱,像个看客似的,一路行走,一路欣赏着。
  碰上个行路的路人,能陪着走一会,聊上那么几句,也能打发这赶路的无聊。
  辛苦?在这个时代,谁会觉得辛苦呢?走几步路而已,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
  怕辛苦,那你得挣钱,买马车,没钱,只能走路。
  百姓从未去想过这个问题,也基本不会去想走路辛不辛苦之事。
  “老丈,你女儿远嫁他乡,使得你这个做父亲的每去看望她一次,都得辛苦一回啊。”
  此时,钟文正与着一位挑着担子的老丈同路而行。
  这位老丈,挑着自家产的一些东西,去看望他的女儿。
  钟文嘴中说的远嫁,其实也并不远,也就七十来里的路程罢了,但这位老丈要去看望他的女儿,可得花上两天的时间,才能赶到他女儿所在的村子。
  “道长,这不是没办法嘛,只要女儿过得好,老汉我也就高兴了。”
  老丈满脸的皱纹,但从他的眼角就能看出,他是开心的。
  或许,他的子女过得好,他就满足开心了,而此时,他是开心的,想来,他的子女一定过得还算是如意的。
  “那到是啊,哪个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得好啊。”
  钟文感慨着,同时,心里面却在想着家里面的父母与小妹如何了。
  虽然他才出来没多少天,但心中还是有些挂念的。
  “道长你此行是要去房州,路途甚远,可得注意安全啊。”
  老丈提醒着钟文,钟文这个小道士,跟他一路聊着赶路,给他的感觉,很是亲切。
  或许,老丈本就是信奉道君的,更是见着钟文是个小道士。
  除了言语之间的尊敬,更是体现了这个时代百姓的想法。
  时至傍晚,老丈这才拐着向一条小道行去,与着钟文分道扬镖。
  眼看着太阳即将下山,钟文也该找户人家借宿了。
  钟文径直往前走去,离着他还有几里之外,有一个比较大的村子,正好在官道一边,这也是那位同行的老丈告诉钟文的。
  虽说钟文也无须这位老丈告知,他也可以释放出神识,窜往前方查探一番,但钟文却是少有使用神识的。
  毕竟,这神识运用多了,也使得他消耗诸多的精神。
  话说,这神识到底是什么,经过他几年的探究,钟文都没有搞清楚。
  在佛家称之为阿赖耶,后被人演化,称之为神识。而在道家,却是称之为识神或元神,以及灵觉。
  当然,神识的称法,道家也同样会如此的称呼,但也只在某些经文当中出现,不多,但也会如此的称法。
  虽说法不一,两教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
  不过,钟文因前世看小说,所以习惯性的叫神识,而非称之为识神。
  (在此,作者不作修正,为符合各位看官们的习惯,会一直称之为神识,在此介绍,只是让大家知道,神识,并非佛家专用。)
  当夜,钟文借宿在官道边上的这个村子一户人家。
  吃食什么的,这户人家,也基本会给钟文准备一些。
  虽说这农户人家不一定会愿意收钱,但钟文可没那脸皮吃了不给钱的。
  话说钟文这个道士的身份确实好用,别的道士吃饭借宿不给钱,钟文他管不着,但他必然是要给的。
  更何况,这晚饭,可是吃了人家五人份的量,再不给钱的话,可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再者,钟文前世的思想,总是会影响着他,吃饭给钱,天经地义之事,要不然,这脸都要从一千多年后丢到这唐朝来了。
  第二日清晨,钟文起得很早,天还未亮,就已经起来了。
  钟文为的就是早些时间离开,留下些铜钱,也好不让这户借宿的农户人家心有芥蒂。
  留下了一百文铜钱后,钟文这才出了屋门,往着官道而去。
  天色放亮后,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发现昨夜借宿的道长已是离开了,还留下了一百文钱。
  “娘子,那道长很早就走了,还留下了一百文钱,是个好人啊,以后我们要多多去观里烧烧香,拜拜道君。”
  钟文的行为,在这个时代,被人颁发了第一个好人奖,同时,又给道门收获了两个信徒,甚至是一家子信徒。
  好人不好人不好说,钟文或许还真不能算是个好人。
  毕竟,手上沾有鲜血,基本也与好人绝缘了。
  不管杀的是什么样的恶人,只要手上沾了血迹,那他这一生,也将与好人无缘了。
  随后的一天,钟文又是行进在这通往房州的官道之上。
  傍晚找户人家借宿,第二日清晨天未亮后,留下一百文钱离去。
  几天的时间,除了收获更多的好人卡之外,同样,也收获了更多的信徒。
  几日之后的傍晚,钟文再次来到一个小村子,向着一户村民家中借宿。
  “道长,能否请您帮我去看看,我家兄弟的娘子要生了,这都一天了,孩子还未生出来,眼下都天黑了,也不便去城里请大夫。”
  太阳落山后不久,一位村民来到钟文借宿的这户人家,想请钟文这个道长,去帮忙看看他家兄弟娘子生产的状况。这位汉子的话语之中,尽显着急,同样,也显得局促。
  话说,钟文又不是产婆,接生这种事,他还真不知道怎么侍弄。
  不过,道士的身份,却是让这些百姓不忌讳,同样,也期望家中来个道人。
  道人,在普通百姓的眼中,那是大能者。
  除了能掐会算之外,基本都有着一手甚好的医术,同样,更是有着一身的功夫。
  不过,到也不是所有的道人都会医术,但大部分的道人,手上或多或少,会一些医术的。
  只有一些假道人,或者坑蒙拐骗之人,才会选择这种农户人,或者普通的百姓骗一骗,以假道人的身份,去骗些钱财。
  在唐朝,产婆也称之为稳婆,当然,也是一种职业,官方的叫法,称之为文博,而民间,多称之为稳婆、产婆类的。
  “都一天了?那我去看看。”
  钟文听明来意,也不推却,连贫道也不称了,直接跟随着这位村民,往着他家走去。
  毕竟,这是人命之事,更何况,他钟文的身份是道人,可容不得他不答应,这可是李道陵在他下山之前,特意说过此事的。
  普通百姓的求助,在力所能及的能力之下,一定要去帮助,一是为了一个好名声,二也是给道门多上一些信徒,三嘛,当然也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