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三线作战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善长要的就是我这句话。我这话一出口,他当然又是立即讲了一大堆感激之言。
  中午就在李善长那里吃饭。我与李善长、李存义、胡惟庸少不得又得喝两杯。
  下午,因李善长还惦记着工程建设的事情,我就告辞回家了。
  六月初一,朱元璋主持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
  此次会议就要不要立即跟天完政权扯破脸皮,攻取池州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徐达、汤和、李善长、冯国用、耿再成、常遇春、邓愈、廖永安、郭英、朱文正、李文忠,不算朱元璋正好十一个人。
  如果要举手表决的话正好是单数,不会出现两边票数相等,议而不决的情况。
  因为朱元璋向来都很少率先发表意见。他都是先有了自己的主张,再看看众将的想法,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朱元璋先让徐达充分阐述了攻取池州的理由及成功的可能性,接着让众将发表意见。
  李文忠是当仁不让地率先发了言,表示坚决反对徐达的这个计划,具体原因跟他上次说得差不多。
  李文忠亮了剑,朱文正见众人不发言,当仁不让地表达了支持徐达这个方案的的意见。
  朱文正此话一出,上次参会的李善长、徐达、李文忠都是惊诧不已,就连朱元璋也是十分吃惊。
  待得朱文正洋洋洒洒地将那一番为何应该现在就攻取池州的道理讲完,朱元璋直接问道:“上次开会之时,你不是反对天德的意见的吗?这才过了几天,你怎么转变得这么快?”
  对于这一问,朱文正是早就想好了应对之言。
  只见他不紧不慢地说道:
  “上次开会之时,徐将军提出了攻取池州的建议后,我当时是反对的。
  但叔父您并没有让我们立即讨论下去,而是让我们休会,会后继续琢磨这个问题。
  这下来之后,我也拿着地图仔细研究了一番,越想越觉得徐将军说得有道理。
  在这里,我要先向徐将军表达一下我的歉意。上次我说话口无遮拦,冲撞了徐将军,真是十分对不起。
  叔父也说过了,没有徐将军也就没有他今天能取得的成就。”
  朱文正说到这里,朱元璋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喜悦之色,但很快又恢复了他那张阴沉着的脸。
  但这一变化被李善长和汤和二人瞧得是明明白白,这二人也是跟了朱元璋很长时间的人,最善于对朱元璋察颜观色了。
  只听见朱文正继续慷慨激昂地说道:
  “大丈夫在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业。
  如果我们今天被区区一个池州吓倒,还谈何日后的建功立业。
  我愿意自请为先锋,为拿下池州,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当朱文正说到这里,朱元璋心中甚喜,恨不得立马为侄儿叫好。
  但他还是强忍住内心的激动,装出一副平静的样子。因为他想把其他将领的意见都听完,看看这个攻取池州的计划能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但目前看来,至少有两个人已经察觉出朱元璋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二人就是李善长和汤和。
  这二人还没来得及说话,邓愈就发话了。他的意见很明确,反对徐达的意见。
  其原因无非就是现在不适合跟天完政权翻脸,当一心一意继续向南边发展的战事。
  站在邓愈的立场,完全可以理解。
  自从去年常遇春在宁国之战中受伤后,就一直在应天休养,整个南方的战事就由他邓愈当总指挥。
  这正是继续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不断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他怎么能容得向其他方面用兵,削弱进攻南边的力量。
  对于邓愈的发言,朱元璋没说一个“好”字,也没说“不好”。
  只是待邓愈发完言后,朱元璋直接点名李善长道:“百室(李善长字),上次我让你好好琢磨琢磨的。都好几天了,你有个什么想法,当着大家的面说说。”
  李善长见朱元璋点名要自己讲,那也不用再继续稳坐钓鱼台了。
  李善长首先表达了支持徐达的态度。然后就如何先取枞阳,在枞阳屯田,再徐图池州的战略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按照李善长这个改进后的战略方案,攻打池州根本无需调集其他战场多少兵力。只需派出一支部队从芜湖西进佯攻池州,让天完军将防御重点都放在池州。
  然后和州方向的郭英、应天江面的廖永安水军部队水陆并进,直取枞阳。
  甚至连拿下枞阳之后,在枞阳屯田的人选李善长都安排好了,那就是康茂才。因为康茂才在龙湾一带屯田卓有成效,这次去枞阳屯田也是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
  当然了,康茂才还有一项更为出色的专业特长,那就是带领水军。可是作为一名降将,朱元璋是不会放心把所有水军都调给他指挥的。
  听了李善长这个改进版的攻取池州计划,连徐达也不由得插了几句话,说李善长真是运筹帷幄、一代儒将。
  朱元璋就更不用说了,李善长这番言论之后,他已下定决心,先取枞阳,再克池州。
  下一步无非是继续听听大家的想法,思谋一下如何调兵遣将的问题了。
  李善长发完了言,郭英和廖永安都抢着先后发了言。
  这两个小伙子都年轻,一个在和州,一个在应天,也是憋了好久没打仗了。本来还担心徐达的那个计划太过冒险,这下听了李善长的改进版计划,这计划之中,他们二人都是进攻枞阳的主力。
  这下,他俩哪还管他那么多,只要有仗打就行了,有仗打就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嘛。
  目前的情况,已有七个人发表了意见。
  徐达、李善长、朱文正、郭英、廖永安都赞成跟天完政权翻脸,攻池州;只有李文忠和邓愈反对攻池州。
  没有表态的,还有汤和、常遇春、冯国用、耿再成四人。
  常二哥听了李善长那个计划也觉得挺好的。
  本来上次开完会的当晚,他把我和蓝玉叫到他府上,大家讨论了大半夜,他与朱文正就被我说服了,是要支持徐达的。
  这下,常遇春也不用等着朱元璋点将了。在郭英、廖永安发表完意见之后,他也立即站了起来,表达了支持攻取池州作战计划的想法。
  常二哥说完,耿再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是反对攻取池州的计划的。
  耿再成也是早年跟着朱元璋的一员老将了。自从他率兵拿下长兴之后,一直在长兴驻守,始终处在与张士诚部战略相持的最前沿。
  今年以来,因为朱元璋一直没有大规模用兵,耿再成正谋划着如何继续向东、向南扩展地盘。这向西用兵之事,他可是从来就没想过。因此,他反对徐达的计划也在情理之中。
  耿再成说完,汤和也不等了。
  他早就看穿了朱元璋是想打池州的,这下发言,无非也就是顺水推舟而已。
  另外,早在徐达还没被朱元璋召回应天之时,他们二人在常州就深入讨论过西取池州的计划。
  汤和虽然觉得徐达的计划很大胆,但还是很有见地。只是当时只是他们二人之间私下讨论,这次是把这个建议摆在了众将的面前。
  这就再一次证明了,要想成为一代名将,那是多么的不容易。
  他徐达本来在东线的战场与张士诚交战,但他还在筹谋着西线与徐寿辉开干。
  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为主分忧是成为一名名将的先决条件。
  最后一个轮到冯国用了。
  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是支持耿再成的。因为众将之中,他与耿再成的私交最深。
  但李善长的这个改进版作战方案实在是太诱人了,而且也找不出什么毛病。关键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大多数人都赞成攻池州。
  冯国用这次也只能“帮理不帮亲”了,表明了支持攻取池州的态度。
  最后,就轮到朱元璋总结发言了。
  他首先是肯定了徐达的作战计划,对李善长的改进版计划更是大加赞赏,对朱文正知错能改、能当着众人的面向徐达致歉的行为他也十分满意。
  对于其余诸将,朱元璋也就表示了谢意,说大家平时辛苦了。
  就连反对徐达这个作战计划的耿再成、邓愈和李文忠,朱元璋也并未有责备之意。反而说开会讨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