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探望常遇春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徐达、汤和、朱文正这三人都是政治纪律非常强的人,没有朱元璋的允许,他们是不会随便发言的。
  于是,作战计划就算是定下了。
  西线还是朱元璋坐镇,拖住元军采石矶的兵力,让他们不能驰援集庆。
  东线徐达、邓愈从句容向集庆发起佯攻,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攻集庆,而是阻击镇江方向元军,让他们不能驰援集庆。同时拖住元军东线兵力,为中路大军直取集庆创造基础。
  至于中路大军,陈野先的三万人马,加上郭天叙、张天佑剩下的四万余人,总共七万多兵马在秦淮河东岸集结。
  一旦陈野先说降左荅纳识成功,七万大军立即北上攻集庆。
  眼下的任务,就是陈野先要立即派人与左荅纳识接触,力争早日招降此人。
  朱元璋、徐达等人立即返回自己的驻地,静等中路大军的消息,一旦拿下方山,东线的徐达部立即发起佯攻。
  散会后,朱元璋又召开了小型军事会议,参会的只有五个人,朱元璋、徐达、汤和、朱文正、郭英。
  此时的郭英已不再担任陈野先亲卫队长一职,陈野先已入他儿子陈兆先部军营。
  会上,众将都表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明明知道陈野先很可能会叛变,为什么还要放虎归山。
  朱元璋只好大打感情牌,用他的深情表演来忽悠大家。
  朱元璋声称自己既已与陈野先结为兄弟,就理应信任他,不能再继续软禁他了。而且一旦他这个招降计划成功,那拿下集庆就指日可待了。
  即使陈野先真的反叛,他朱元璋也算是给了这个结拜兄弟机会了,做到了仁至义尽了。他是“宁可兄弟负他,他也不负兄弟”啊!
  好一番忽悠,直接是把朱文正和郭英两个小年轻感动得快要流泪了。
  汤和、徐达到底年纪大一些,也许是更了解朱元璋一些,除了说几句元帅仁义的空话套话,也没过多的言辞了。
  其实他们二人心中都清楚,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他决定的事你去据理力争也没用,顺其自然吧。
  这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解释完以后,朱元璋就开始有条不紊地布置任务了。
  他让徐达一定要密切关注溧水方面的动向,一旦中路大军北上,他要立即将兵力向溧水方向靠拢。
  按照朱元璋的说法,就是凡事要做好最坏打算,万一中路大军又战败,元军从后掩杀,可能就会顺带着把溧水也拿下了。
  如果溧水真的失守了,那你们句容的两万人马就成了孤军了,这可是朱元璋不想看到的。
  所以,他让徐达要将兵力西移,随时注意溧水方向的动静,如果真的中路大军溃败,元军从后掩杀,徐达的人马可以从侧面出击,不仅可以攻击元军,也可以解救我们的部队。
  另外,朱元璋又安排汤和,将溧阳方向的兵力向北调动到溧阳与溧水的交界地带,一旦出现中路大军溃败的情况,他要立即北上,接应溃败的己方部队。
  汤和二话不说,表示听从朱元璋的安排。
  安排完毕。第二天,朱元璋带着朱文正回太平,徐达回句容,汤和回溧阳。
  郭英则被朱元璋派到芜湖冯国胜处。
  他让郭英当冯国胜的副将,并传达他的指示,让冯国胜把兵力东移,兼顾溧阳方向的情况,因为溧阳的汤和部按照朱元璋的指示要向北机动。
  回到太平后,朱元璋立即召见常遇春,让他作好兵力东移的准备,一旦中路大军北上,他则带两千精锐机动到太平与溧水交接处。
  如果中路大军溃败,他要立即率兵从西面攻击从后掩杀的元军部队,接应中路大军。
  常遇春当然也问到了为什么放陈野先的问题,朱元璋又是一番忽悠。常遇春将信将疑的,也不好当面追问自己的上级领导,只好按朱元璋的指示办了。
  这些都是李善长离开太平回和州之前的事。
  李善长是一口气给我讲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目前中路大军那边的情况还不清楚。
  也就是说,现在常遇春还在太平城北,并未向东机动至太平与溧水交界处。
  我和李善长边喝酒边聊,我也再三向他表达了对他关照我结拜二哥常遇春的谢意。
  李善长直说我太见外了,既然常遇春投奔了朱元璋,而且有我这层关系,那么,他和常遇春也就是兄弟。
  接下来,我向李善长提出,想明天出城到城北去看看常遇春。
  李善长满口应承,说这个由他来安排,他明天派人送我们过去,他自己因为还有一此琐事,就不陪我了。
  我再次向他表达了谢意。
  我和李善长直聊到深夜才离开军营。李善长派人送我们回客栈,没想到霏儿和张思淑都还没睡,竟然坐在给我安排的房间里等我。
  我跟霏儿开玩笑道:“怎么了?娘子还不休息?难道我不在身边睡不着吗?”
  此话一出,张思淑是掩嘴而笑。
  霏儿则是愠怒道:“你怎么一天到晚没个正形儿,当着思淑妹妹的面,净说些瞎话。”
  原来是张思淑急切想知道常遇春的情况,所以才守在我屋子里。
  我只好将李善长刚才给我讲的这些一五一十地都讲给她听,并说明天李善长安排人来送我们去见常二哥。
  张思淑听说明天就可以见到常遇春了,也是显得十分高兴,这可以算是她自从被毒蛇咬伤之后,最开心的一天了。
  见她如此高兴,我便说道:“张姑娘,明天一早我们去找常二哥,你是不是早点回房间歇息呀!”
  我的言下之意是,你快点回房间吧,我和霏儿可是好久没亲热过了。
  张思淑嘴角一撇,笑道:“行,行,行,那我走了。”
  我正心中高兴,谁知霏儿也站起来,准备和她一起出门。
  我连忙说:“娘子,你不用送了,我去送,你早点准备歇息。”
  哪知霏儿一笑,来了句:“我是准备去歇息呀!我和思淑妹妹住一个房间,你早点休息吧!我们走了。”
  我愕然道:“什么?你今晚不住这里呀?”
  我这话还没说完,霏儿和张思淑早已出门,只听得见门外传来了两个女子咯咯的笑声。
  唉!真是白忙活一场!
  二十多岁的我,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天天可以看着,就是没机会碰一下,这种日子真是难熬呀!
  第二天,九月十七日一早,大家都起了个大早。
  李善长派的人也来了,我们吃过早饭,骑上马出城向城北驰去。
  也就不到半个时辰,我们就进入了常遇春的军营,这营中有不少锥子山的老兄弟,都认得我们,再加上有李善长派的人带路通报,一路是畅通无阻。
  很快,我们进入了一处民房。因为打仗,老百姓跑了,常遇春就住了进来,权当是战时临时指挥所了。
  常遇春见了我们是格外高兴,看见了朱霏他更是高兴。张思淑嘴快,说出了我和霏儿已成婚。
  常遇春是哈哈大笑,问我道:“三弟,我这个媒给你做得怎么样?还不错吧?”
  常遇春这么问,我倒是没什么,倒是把霏儿差得满脸通红。
  因为他投军后的大致经过,我已听李善长说过了。倒是我们这边的情况,他还不清楚。于是,我就把泉州之行的情况简要向他讲述了一遍。
  中午,常遇春设宴款待了我们。蓝玉、裴德龙、崔道远、甘泽生、陈维林一干人等肯定也得来作陪。
  难得的聚会,大家都很开心,中午也喝了很多。
  下午,我们一帮人正聊得起兴,忽然有兵士送来紧急军情。
  常遇春拆开一看,是中路大军已经过了方山,准备直取集庆了。按照朱元璋的指示,他应立即带兵向东机动,做好随时接应的准备。
  常遇春立即吩咐大家立即准备,明天一早出发。
  我们一行见常遇春有重要任务在身,也不便打扰了,便提出告辞。
  常遇春虽然有些不舍,但军情紧急,也留不得我们了。
  也算是我们来得正是时候,要是晚一天来,我们又没有机会与常遇春会面了。
  告别常遇春后,我们立即回了太平城。
  我马上去找了李善长,问他什么时候回和州。
  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