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547节 称王大典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高丽人是典型的小国性格,对周边强权的变化异常敏感,危机意识很强。事大政策是高丽的邦交之道,预留后路则是高丽人的邦交之术。为了在大国之间生存,高丽人修炼出以柔克刚的政治智慧。
  可李签兄弟商议许久,也难以想出既保险有靠谱的主意。
  如何能向李洛释放出善意,而又不会被元廷察觉?即便被元廷察觉,也不会引来大祸?
  最后只能决定,派与李洛熟悉的李蕙质带着厚礼悄悄走一趟,去临安见李洛一面,表示李氏的苦衷。
  李蕙质只是个女子,不会引起元廷瞩目。就算万一有了差池,也有推诿的空间。
  李签做了这个决定,感慨万分。曾经李洛是他的“侄儿”,他对李洛也抱以厚望,而李洛也“伯父长,伯父短”。
  现在想来,正如做梦一般,又感觉荒谬透顶。
  此子,当真是李氏的祸星啊。
  李洛害的他丢了宰相官位,丢了国公爵位,害的他和李氏沦为笑柄。李签原本应该痛恨至极才是,可不知为何,他总是恨不起来。
  李若愚也不由想起几年前在江华李家坞堡的情形。当时他去坞堡见李洛,看见李洛训练的乡勇就是乌合之众,有见到李洛白日享乐,不理公务。
  当时自己还很瞧不起对方,假意训斥了那个“堂弟”一番,觉得李洛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土鳖,哪里有本事练兵?一朝富贵就沉湎享乐,不思进取,能有什么出息?
  可现在他早就明白,那不过是李洛在伪装藏拙,扮猪吃虎而已。
  他叫李若愚,可在对李洛的问题上,他发现自己不该叫若愚,而是真愚。
  他真恨不得老天突然滚下一个雷,打死李洛这个奸诈虚伪的小人。
  李知易等李氏子弟,回想起李洛也恼羞成怒。当时他们也都觉得李洛是个野路子的土鳖,配不上仁州李氏这个家名。
  谁成想,他竟然敢起兵造反,还经营起这么大的势力!
  李洛啊李洛,真不是我们走眼,实在是你隐藏的太深了,骗了我们所有人啊。
  你这个害人精!小人!毒蛇!
  你,不会有好下场!
  李蕙质则是幽幽叹了口气,她要去临安见那个曾经的“五哥”了。万一李洛成事,很有可能对李氏动手。她必须帮家族消弭这个万一。
  女人的直觉更加敏感。她感觉李洛并不是无情无义的人,毕竟兄妹相称数年,虽然是假的,但总有几分香火之情吧?电脑端::/
  可李洛陇西李氏汉人的身份,已经传遍天下。她以仁州李氏的身份去见李洛,李洛会不会为了刻意避嫌,杀掉自己?
  不是没可能啊。
  一时间,李蕙质也忐忑不安。李洛还会顾忌“兄妹之情”么?
  …………
  临安。
  九月二十五日,颜铎和李沅带着李征、李律、李微,终于来到临安。
  李洛和崔秀宁得到消息,喜出望外的出镇塘门,去钱塘江码头亲自迎接。
  颜铎牵着李征,李沅和张稚娘分别抱着李律和李微,身后还跟着雍州牧的兽宠:四只狐狸。
  “父亲。”李洛首先扶住牵着李征的颜铎。
  颜铎拉过身后粉妆玉琢的雍州牧,温言道:“孙儿,这就是你爹,叫爹。”
  “爹。”李征奶声奶气的怯怯叫道,肖母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李洛。李洛看到粉嘟嘟的儿子,心中欢喜无限,正待要去抱他,李征却往后一退,躲在颜铎背后,偏着脑袋吸着手指警惕的看着自己。
  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鹿。
  他眼下才两岁半,记忆力还很差,早就不记得阔别大半年的父亲李洛了。
  别说李洛,就是分别五个月的崔秀宁,他也不再记得。
  他现在能记得的,只有大父,姑姑,张姨,以及弟弟妹妹,再就是几只狐狸。
  “征儿。”崔秀宁眼睛有点湿润的一把抱起李征,“有没有想念娘亲?”
  “大父…”李征突然遭受袭击,被一个“陌生人”抱着,立刻惊慌的挣扎起来,求救般看着颜铎。
  “那是你娘!你不是天天想你娘么?她就是。”颜铎只好解释。
  “娘?”李征偏着脑袋,怔怔看着崔秀宁,露出思索的神色。慢慢的,小家伙的眼睛柔和下来,越看越觉得崔秀宁的脸蛋很熟悉,香味儿也熟悉。
  “娘亲…”小家伙终于主动呼唤出来。
  崔秀宁被一声娘亲叫的心都化了。这儿子,终于没有完全忘记自己。
  李征还会叫爹娘,而李律和李微却已经“不知爹娘为何物”。两人和颜铎不太亲,最亲的是姑姑李沅。
  “兄长,阿嫂。”李沅笑吟吟的给李洛崔秀宁见礼,“多日不见,小妹真是想念。”
  张稚娘也给两人见礼。
  “好啊,这次总算是阖家团聚了。”颜铎显得非常高兴,老人最喜团聚。
  一行人回到凤凰山下的皇宫,颜铎欣慰万分的说道:“吾儿已定东南,老夫老怀甚慰,可以无忧了。哎,说起来,为父还是五十多年前来过临安。”
  “哦?那时金宋俱在,父亲来临安是…”李洛有点好奇。
  颜铎遥望北方,很是感慨的说道:“天兴二年,为父受哀宗之命,随完颜阿虎使宋求援,也是九月来到临安。只是那时的临安,可比如今繁华多了。”
  “这大宋皇宫,也不像样子了。”颜铎指指凤凰山东北,“吾记得那里,有好大一片园林,里面梯台楼阁,犹如仙境。如今竟然没了。”
  “吾为副使,随完颜阿虎入宫,见宋主赵昀,言乞粮抗元之事,赵昀不允,完颜阿虎和吾以大金亲王之尊,下跪哭泣跪求,满朝宋臣冷嘲热讽。算起来,五十一年了。想不到这座皇宫如今归了我儿。哈哈哈!”
  颜铎笑得很是畅快,似乎五十年前的不快一扫而空。
  …………
  九月二十九,李洛称王大典的礼仪就开始启动了。
  礼部在临安城布置了彩棚,宫灯,红绸,装点喜庆之色。新设置的尚宝司已经按照李洛的要求刻制好所有印玺,符牌,宝册,典簿。
  新设置的司仪监,也在文天祥和郑思肖的指导下,准备好一整套礼仪流程。太乐署也备好了礼乐。
  称王和称帝相比,礼仪要简单太多,舆服也简单太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事实上,李洛连服饰都不用更换,因为唐公是诸侯,唐王也是诸侯,服色制度并无不同。
  唐公和唐王能有什么区别?本质上就是一回事。
  进位大典最核心的程序,无非就是祭天,告祖,封授。
  当然,因为唐国的道庙制度,李洛除了祭天告祖,还应该去几大道宫祭祀。不过因为临安的几大道宫刚刚破土修建,这道程序也就是省略了。
  这一天,广州赵宋小朝廷的国使,以及萧梁的国使,先后来到临安,祝贺李洛进位大典。
  李洛和崔秀宁早就收到消息,所以辛苦的到来李洛毫不意外。
  两国使者为祝贺而来,李洛当然不会怠慢,让他们住进临安使馆驿,好生招待。
  十月初一这天东方刚白,临安城钟楼就响起来了悠扬的钟声。
  “咚”
  所有人知道,唐公称王的礼仪开始了。
  此时的凤凰山坤宁宫,李洛和崔秀宁,包括颜铎,李沅,李征,李律,李微,全部穿上了大小礼服。
  清晨时,礼部来请李洛去圜丘祭祀天地山川。新设立的钦天监,象征性的禀告李洛:天象如常,可顺利举行仪式。”
  祭词都是郑思肖写好的程式文章。李洛头戴九旈冠冕,率领文武大臣来到城外的圜丘,照着念一遍,就算完成。
  “……臣遂进位称王,国号大唐,以临安为行在,臣以恢复夏土为念,故以土为德。臣谨告昊天上苍,伏祈福佑…”
  祭文读完之后,一把鎏金座椅就已经摆在圜丘祭坛边,坐北朝南,高过地面五尺。但是此时,李洛还不能做坐上去。
  李洛当着所有文武百官的面,脱下自己的冠冕和礼服,小心的叠起来。紧接着礼官递上一把锹,李洛拿起锹,吭哧吭哧的开始挖坑。(真挖坑)
  说实话,当着这么多手下的面挖坑,李洛真的感觉有点羞涩,他感觉比在千军万马面前演讲还要难。
  秀儿啊。
  不过,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