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414节 反戈一击……痛入骨髓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征南大将军行辕内,李洛一身蒙古白盔战甲,端坐中军大帐,左右亲卫环绕。
  十几个三品以上将领,穿着不同的盔甲排成两列。李洛一眼看去,就是他们的相貌也差别很大。
  有的是大饼脸细长眼的蒙古将领,有高鼻深目的色目将领,有脸上带着高原红的吐蕃将领,有面容深邃的土司将领。
  “这是本帅虎头符牌,征南大将军印,诸位一一传看吧!”李洛手一招,亲卫们就捧着虎牌兵符和大将军印,按照流程在诸将面前一一验看。
  这也是出兵前的流程。部将们需要上任的主帅出示印信兵符,确认身份。
  接下里,就是部将一一上前,向大将军呈上自己的兵符印信,证明自己的身份。
  历代兵符各有不同。隋朝用龟符,唐朝用鱼符和兔符,北宋用牛符,南宋用虎符,元朝用虎头符牌。
  只不过,李洛和两位副帅的虎头符牌是金的,其他部将都是银的。
  没错,除了李洛,还有两位副帅。一个是蒙古将领也速迭儿,一个是汉军大将史弼。
  也速迭儿是蒙古名将阿剌罕之子,如今是“左手蒙古军万户府万户”。左手万户府是蒙古军队最著名的四大万户府之一。也速迭儿能担任这个军职,当然很受信重。
  也速迭儿作为蒙古贵族,心里并看不上李洛这个“高丽人”。但李洛是大汗任命的大将军,他就算再不服气,也要服从军令。
  平心而论,他也承认李洛的军功比他大。倘若光论军功,他也知道比李洛差远了。所以,给李洛当左副元帅,他也只能认了。
  可另一个副帅史弼,心里却更不是滋味。
  李洛不过二十余岁,也速迭儿也不过三十出头。可他史弼却已经五十岁,是个老将了,却要给一个毛头后生但副帅!
  李洛先拿起点将花名册,看看各部将领姓名,已经所带兵马。
  这些人品级虽然都是二三品,但统兵数量却相差很大。统兵最多的是汉军大将、浙东宣慰使史弼,也就是李洛的右副元帅。
  史弼蒙古名叫塔剌浑,算是铁杆汉奸,他这次带了三万江浙汉军。史弼灭宋立有大功,好几年前就封为昭勇大将军,扬州路总管。
  人真的很复杂。史弼虽然是元廷死忠,铁杆汉奸,却又懂得爱惜百姓。
  统兵最少的都是土司将领。如广南西道宣抚使侬郎恐(壮族),右江峒兵万户府岑雄(侗族),永顺安抚使彭世疆(土家)等。
  这些土司将领只统帅了三四千兵马,多家加起来才三万人。都是擅长丛林作战的土司蛮兵。
  除此之外,还有永昌府契丹军统帅耶律忠节的一万契丹骑兵。吐蕃大将玛巴朗结率领的五千吐蕃骑兵,女真将领石抹怀德率领的一万女真骑兵,色目将领波奇阿丁和萨兰瓦图率领的两万多色目骑兵。
  经过点兵之后,李洛发现并没有十八万大军之数,除掉各部中的辅兵,真正的披甲战兵只有十三四万人。
  但是,李洛还不能发脾气。因为,十八万陆师,从来没说不包括辅兵啊!所谓出兵多少万,从来也没说全是战兵。
  说是二十万大军,听起来似乎不老少。可除去两万海上的水师和运输船队,再除去四五万辅兵,真正能在安南陆地上打仗的,就是这十三四万战兵了。然而,元军骑兵却有六七万!战马超过十万匹!
  相比安南号称“二百万”(史实),其实也有六十万的军队(含乡军),元军的兵力处在绝对的劣势。
  而且,越军是本土作战,兵力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得到补充,而元军远道而来,客场作战,死一个少一个。
  点将过后,李洛缓缓开口道“如今当务之急,乃是组建中军。中军三万人,从各部抽到骑兵一万,步军两万。”
  李洛看了看也速迭儿,用蒙语说道“左帅的两万蒙古铁骑,抽调三千轻骑入中军。”
  也速迭儿很随意的右手抚胸,淡淡道“领大将军令。”
  李洛也不在意他的态度,又对契丹将领耶律忠节道“耶律将军,你的一万契丹铁骑,抽调两千骑入中军。”
  耶律忠节站起来说道“喳!”
  李洛接着又看向女真将领石抹怀德,“石抹将军,你的一万女真铁骑,抽调两千骑兵入中军。”
  “喳!”石抹怀德领命道。
  “波奇阿丁将军,抽调你部骑兵三千入中军。”李洛对色目大将说。
  高鼻深目的波奇阿丁站起来领命道“喳!”
  “右帅,你的汉军抽调两万步兵入中军,长枪兵一万,弓弩兵五千,刀盾兵五千。”李洛最后对副帅史弼说道。
  史弼淡淡说道“领大将军令。”
  三万中军,不但护卫主帅大营安全,也是总预备队。
  李洛没有抽调一个土司蛮兵入中军。因为蛮兵是丛林作战主力,抽调入中军纯属浪费。
  到第二天,三万人的中军组建完毕。李洛又在思明城外检阅大军。但见各部虽然甲胄不同,面貌各异,但都是刀枪如雪,旌旗如林,气势如龙。
  大军阵势连绵十里,李洛率领左右副帅和中军将领,缓缓策马检阅。他看到元军军势,不禁心中肃然,不敢有丝毫轻视之心。
  一个被调入中军的汉军将领谢坤对李洛说道“大将军,我军如此威势,越军必定不堪一击。”
  下午,李洛又率领中军将领检查各部粮草。
  晚上,李洛升帐军议。定下了攻略安南的军略。
  史弼等人听说了李洛的战略,原本的轻视之心顿时淡了很多。
  “大将军,按照此方略,只要海路补给畅通,我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史弼毕竟是老将,他立刻就明白李洛战略的厉害之处。难得的夸赞了李洛一句。
  无论是左帅也速迭儿,还是探马赤军将领,还是蛮兵土司,都是不禁颔首赞同。
  “只是海路补给一定要畅通,不然此策也难以执行。”女真将领石抹怀德说道。
  这次大军只带了几万头骡马,携带的粮食其实只够大半个月支用。
  也就是大半个月内,水陆两军必须在安南东海岸会师,不然这一仗就很难打了。
  二月十七日,李洛终于下达了开拔南下的军令。十八万大军,分为三部。左帅也速迭儿亲自率领骑兵先行,占领谅山。
  这次,谅山要地是一定要分兵驻守的。陆路进出安南一定要控制在元军之手。
  第二部是汉军和土司蛮兵,最后是李洛亲率中军押阵。出发前李洛特别下令下令,尽量不要破坏安南的庄稼,因为安南的春粮再过两三个月就能收割,刚好可以作为大军粮草。
  然后李洛不知道的是,当安南君臣得知元军即将卷土重来时,竟然壮士断腕般下了一道决绝无比的命令令百姓毁了自家的庄稼,免得落入元军之手!
  至于安南百姓今年会不会缺粮,安南君臣已经顾不上了。反正只要元军打进来,庄稼呀保不住,干脆毁了,也不留给元军。
  安南百姓毁掉了自己种的庄稼,再次携家带口的离开家园,钻到山林中的岩洞。安南山林的一个特点,就是岩洞极多。
  广西思明路就是元越边境。元军十七日出发,到了十八日,也速迭儿的数万骑兵通过大南关(友谊关),就攻入安南国境,沿着谅山直扑谅山关。
  谅山关北高南低,对于越南来说并不好守。这也是为何中原王朝攻打安南一般都能长驱直入的原因。
  驻守谅山关的越军,早就知道元军南下的消息,他们也明白守不住,十天前就撤回内地,一边快马飞报安南朝廷,元军已经在思明州集结。
  天长府,古礼城,仁寿宫。
  此时的安南朝堂,正在议论是否借兵给宋国的事情。
  经过特务们的努力,终于说动了宋将赵忠。赵忠自告奋勇的上奏陈晃,他愿意归宋,和宋军水师一起攻打琼州。
  如此一来,安南君臣就再也无法反对了。宋国借兵三万,联手抗元,不借也就罢了,怎么能阻止本是宋将的赵忠归宋呢?那也太不义,太不顾大局了。
  赵忠本就是宋国的臣子,他的五千兵马,本就是宋军啊。
  但是,虽然陈晃答应赵忠归宋,“宋使”马宣礼却仍然不满意。
  “大王,赵忠本是宋将,他也只有五千兵马,实在是不足敷用。还请大王再借越军一万呐!不然,这点兵马,如何能攻打琼州?再打广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