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不要小气
听了陈耕的话,张少明的心里立刻盘算开了:丁若烟,或者说陈耕,想要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引进镍镉电池的相关技术?这个东西……很赚钱吗?
没有立刻回答陈耕的这个问题,张少明小心的向陈耕问道:“陈先生,不知道您打算怎么引进?”
“当然是我们出钱,从贵院购买相关的技术了,要不然怎样?”陈耕奇怪的道,一副“不这样难道还能怎样?”的表情。
“啊?”
张少明愣了一下,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是啊,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不止是张少明,所有在接待室里的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领导们,有一个算一个,也都没觉得成的说法有什么问题:陈耕……哦不,丁若烟出钱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购买技术,就像是去商店买东西一样,大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什么问题吗?
像是什么以技术入股、甚至授权然后每年拿分红之类的想法,大家根本就没这个意识,甚至很有几位领导脸上一脸的振奋之色:刚刚从陈耕手里拿到了50台thier计算机和50万rmb的无偿捐赠,现在又能把手里的技术卖个好价钱,手里的钱足够单位再盖三四栋宿舍楼,说不定还能卖丁海军同志一个好,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啊。
张少明也没想到那么多,他只是本能的觉得似乎什么地方有问题,可要说到底是什么地方有问题,他一时间也没想明白,只好含含糊糊的道:“我的意思是,丁小姐您打算花多少钱来引进我们的技术?我先把话说在前面,为了研发镍镉电池的技术,我们可是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丁若烟看了陈耕一眼。
陈耕没有接这个话茬,反而笑眯眯的望着张少明:“那张院长的意思是?”
“这个……”张少明脑子一转,来了个一推六二五:“陈先生,不瞒你说,对您的这个要求,我们完全没准备,这个……镍铬电池的技术毕竟属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明白了,”不等张少明说完,陈耕立刻点头:“张院长的意思是贵院需要商量一下是吧?”
“是的是的,就是这个意思。”张少明松了一口气,急忙点头。
“这是应该的,”陈耕痛快的答应下来:“只是不知道咱们这边需要多久?”
张少明和院里的几位主要领导对视了一眼,然后道:“您看三天怎么样?”
“当然没问题,”陈耕痛快的点头,一副很好说话的模样:“不过如果咱们的合作能够达成,作为技术提供方,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义务协助我方完成将技术从实验室到商品化生产的技术转化,这个没问题吧?”
“就是派技术员和工程师去你们单位指导生产呗?”对于这种情况,张少明自然不陌生,他痛快的点头,完全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这个当然没问题,不过派驻技术人员的食宿和补贴可是要你们自己负责,而且不能低于国家标准。”
“当然,”陈耕点头道:“住宿标准是两人一个房间,餐饮标准三菜一汤并且保证两荤一素,另外每个月1000元的补贴,您觉得怎么样?”
还有这样的好事?
听到陈耕说的补贴标准,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几位领导忍不住张大了嘴巴。
这可是1991年啊,大家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才两三百、三四百块,至于两人一个房间的标准,那根本就是标间,科级干部才有的待遇,更别说两荤一素的三菜一汤以及每个月高达1000元的补贴……
虽然同样是吃财政饭的,可科研系统是出了名的穷,根本没办法跟政府系统相提并论,陈耕给出的这个条件简直就是享福去了,一时间,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几位领导甚至已经开始琢磨着是不是安排自己手下的人去了。
张少明也没想到陈耕居然给出了这么丰厚的条件,他愣了一下,才急忙道道:“我没问题……”
“那就这么说定了。”
…………………………
不提陈耕走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一众领导们是如何讨论这件事,单说陈耕和丁若烟两人,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离开,丁若烟就气鼓鼓的望着陈耕,一脸不乐意的样子,阴阳怪气的道:“陈大老板真是财大气粗啊,一个月1000块的补助?啧啧……我现在一个月的工资和补贴,加在一起还没有300块呢,我上哪儿弄这么一大笔钱去?”
看着丁若烟一副小守财奴的模样,陈耕心里头暗自好笑:“怎么?舍不得?”
“你说呢?”丁若烟没好气的白了陈耕一眼:“我手头的这点钱还是从某人那里借的呢,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瓣花,我自己都做好了未来一年就这白开水啃馒头的准备,某人倒好,一下子就给人开一个月1000块钱的补贴,啧啧……财大气粗就是财大气粗。”
丁若烟不是装的,她是真心疼啊!
为了这个电池厂项目,她从陈耕这里借了200万,可如果按照陈耕给出的这个补贴标准,哪怕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这边派出10名工程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呢,这10个人每个月光补贴费用就是一万,一年就是12万,再加上餐饮和住宿这一块,一年下来最少15万,200万一下子就去掉了将近十分之一,她怎么可能不心疼?
而且“就着白开水吃馒头”的说法还真不是丁若烟乱说,她是真的做好了白开水就馒头、吃住在车间的思想准备,可没想到陈耕居然这么败家,一挥手就败出去15万,让丁若烟愁苦不已,恨不得咬陈耕两口,只是当时当着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领导的面,她也不好说什么,好不容易憋到了这会儿,她哪里还忍得住?
“哈哈……”
看着丁若烟恨的咬牙切齿的样子,陈耕哈哈大笑,他一挥手:“放心吧,你会发现这笔钱花的很值。”
“嗯?”丁若烟愣了一下,连忙问道:“怎么说?”
陈耕没有回答,而是向丁若烟反问道:“你认为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入驻到量产镍铬电池,大概需要多久?”
“这个……”犹豫了一下,丁若烟试探着道:“怎么着也得一年吧?”
“一年?”陈耕顿时就笑了:“我告诉你,最多半年!”
在这之前,可是有船夫的例子在哪儿摆着的,1995年2月份下海的船夫,到8月份的时候,他就拿着他们公司的第一块成品镍铬电池向4v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公司去推销了,而且一炮打响,船夫带着一个20人的小队,只用了半年就搞定了镍铬电池从技术到生产的全部环节,陈耕还就不信了,半年的时间,有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提供的电池专家的支持,丁若烟还不能比实现镍铬电池的量产?
反正在初期,也没指望产能能有多大。
“半年?”丁若烟瞪大了眼睛,吃惊的道:“真的可以吗?”
陈耕给她解释道:“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这边的镍铬电池可是已经成熟的技术,唯一的技术难点,就是在产品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的时候,如何保证良品率和控制住成本,至于技术方面其实问题是不大的,你说,这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
丁若烟皱着眉头琢磨了一下,觉得陈耕说的似乎也确实是有道理,在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提供的镍镉电池的技术资料已经十分完整而且成熟的情况下,唯一的难题就是如何将产品从实验室生产模式转换到工厂的大批量生产模式,相比于摸索着开发镍铬电池的技术,生产的技术难度确实要低的太多了。
在产品本身不需要研发的前提下,或许真的如陈耕所说,自己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其实就是如何实现工业化量产?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自己似乎确实是没有必要为给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这边提供的工程和技术人员的高额补贴而发愁了。
没错!
就是这样了。
“你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只要产品合格且保证成本不超过我此前告诉你的价格,就完全不用担心销路,”陈耕接着说道:“我倒是认为,你与其担心那200万不够用,还不如琢磨一下产能规划的问题有了thinkbook和摩托罗拉的订单,你再去打开注入对讲机、无绳电话之类的电子产品的订单,你觉得会很难吗?
我倒是觉得,你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琢磨一下,如何想办法将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这些技术人员留下来前期你可以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买电池的技术,可以后呢?你总不能自己不掌握技术吧?”
丁若烟一下子反应过来:对啊,在半年左右就能将镍氢电池量产的前提下,钱似乎是最不值得关注的问题。
没有立刻回答陈耕的这个问题,张少明小心的向陈耕问道:“陈先生,不知道您打算怎么引进?”
“当然是我们出钱,从贵院购买相关的技术了,要不然怎样?”陈耕奇怪的道,一副“不这样难道还能怎样?”的表情。
“啊?”
张少明愣了一下,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是啊,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不止是张少明,所有在接待室里的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领导们,有一个算一个,也都没觉得成的说法有什么问题:陈耕……哦不,丁若烟出钱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购买技术,就像是去商店买东西一样,大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什么问题吗?
像是什么以技术入股、甚至授权然后每年拿分红之类的想法,大家根本就没这个意识,甚至很有几位领导脸上一脸的振奋之色:刚刚从陈耕手里拿到了50台thier计算机和50万rmb的无偿捐赠,现在又能把手里的技术卖个好价钱,手里的钱足够单位再盖三四栋宿舍楼,说不定还能卖丁海军同志一个好,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啊。
张少明也没想到那么多,他只是本能的觉得似乎什么地方有问题,可要说到底是什么地方有问题,他一时间也没想明白,只好含含糊糊的道:“我的意思是,丁小姐您打算花多少钱来引进我们的技术?我先把话说在前面,为了研发镍镉电池的技术,我们可是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丁若烟看了陈耕一眼。
陈耕没有接这个话茬,反而笑眯眯的望着张少明:“那张院长的意思是?”
“这个……”张少明脑子一转,来了个一推六二五:“陈先生,不瞒你说,对您的这个要求,我们完全没准备,这个……镍铬电池的技术毕竟属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明白了,”不等张少明说完,陈耕立刻点头:“张院长的意思是贵院需要商量一下是吧?”
“是的是的,就是这个意思。”张少明松了一口气,急忙点头。
“这是应该的,”陈耕痛快的答应下来:“只是不知道咱们这边需要多久?”
张少明和院里的几位主要领导对视了一眼,然后道:“您看三天怎么样?”
“当然没问题,”陈耕痛快的点头,一副很好说话的模样:“不过如果咱们的合作能够达成,作为技术提供方,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义务协助我方完成将技术从实验室到商品化生产的技术转化,这个没问题吧?”
“就是派技术员和工程师去你们单位指导生产呗?”对于这种情况,张少明自然不陌生,他痛快的点头,完全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这个当然没问题,不过派驻技术人员的食宿和补贴可是要你们自己负责,而且不能低于国家标准。”
“当然,”陈耕点头道:“住宿标准是两人一个房间,餐饮标准三菜一汤并且保证两荤一素,另外每个月1000元的补贴,您觉得怎么样?”
还有这样的好事?
听到陈耕说的补贴标准,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几位领导忍不住张大了嘴巴。
这可是1991年啊,大家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才两三百、三四百块,至于两人一个房间的标准,那根本就是标间,科级干部才有的待遇,更别说两荤一素的三菜一汤以及每个月高达1000元的补贴……
虽然同样是吃财政饭的,可科研系统是出了名的穷,根本没办法跟政府系统相提并论,陈耕给出的这个条件简直就是享福去了,一时间,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几位领导甚至已经开始琢磨着是不是安排自己手下的人去了。
张少明也没想到陈耕居然给出了这么丰厚的条件,他愣了一下,才急忙道道:“我没问题……”
“那就这么说定了。”
…………………………
不提陈耕走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一众领导们是如何讨论这件事,单说陈耕和丁若烟两人,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离开,丁若烟就气鼓鼓的望着陈耕,一脸不乐意的样子,阴阳怪气的道:“陈大老板真是财大气粗啊,一个月1000块的补助?啧啧……我现在一个月的工资和补贴,加在一起还没有300块呢,我上哪儿弄这么一大笔钱去?”
看着丁若烟一副小守财奴的模样,陈耕心里头暗自好笑:“怎么?舍不得?”
“你说呢?”丁若烟没好气的白了陈耕一眼:“我手头的这点钱还是从某人那里借的呢,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瓣花,我自己都做好了未来一年就这白开水啃馒头的准备,某人倒好,一下子就给人开一个月1000块钱的补贴,啧啧……财大气粗就是财大气粗。”
丁若烟不是装的,她是真心疼啊!
为了这个电池厂项目,她从陈耕这里借了200万,可如果按照陈耕给出的这个补贴标准,哪怕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这边派出10名工程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呢,这10个人每个月光补贴费用就是一万,一年就是12万,再加上餐饮和住宿这一块,一年下来最少15万,200万一下子就去掉了将近十分之一,她怎么可能不心疼?
而且“就着白开水吃馒头”的说法还真不是丁若烟乱说,她是真的做好了白开水就馒头、吃住在车间的思想准备,可没想到陈耕居然这么败家,一挥手就败出去15万,让丁若烟愁苦不已,恨不得咬陈耕两口,只是当时当着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领导的面,她也不好说什么,好不容易憋到了这会儿,她哪里还忍得住?
“哈哈……”
看着丁若烟恨的咬牙切齿的样子,陈耕哈哈大笑,他一挥手:“放心吧,你会发现这笔钱花的很值。”
“嗯?”丁若烟愣了一下,连忙问道:“怎么说?”
陈耕没有回答,而是向丁若烟反问道:“你认为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入驻到量产镍铬电池,大概需要多久?”
“这个……”犹豫了一下,丁若烟试探着道:“怎么着也得一年吧?”
“一年?”陈耕顿时就笑了:“我告诉你,最多半年!”
在这之前,可是有船夫的例子在哪儿摆着的,1995年2月份下海的船夫,到8月份的时候,他就拿着他们公司的第一块成品镍铬电池向4v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公司去推销了,而且一炮打响,船夫带着一个20人的小队,只用了半年就搞定了镍铬电池从技术到生产的全部环节,陈耕还就不信了,半年的时间,有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提供的电池专家的支持,丁若烟还不能比实现镍铬电池的量产?
反正在初期,也没指望产能能有多大。
“半年?”丁若烟瞪大了眼睛,吃惊的道:“真的可以吗?”
陈耕给她解释道:“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这边的镍铬电池可是已经成熟的技术,唯一的技术难点,就是在产品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的时候,如何保证良品率和控制住成本,至于技术方面其实问题是不大的,你说,这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
丁若烟皱着眉头琢磨了一下,觉得陈耕说的似乎也确实是有道理,在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提供的镍镉电池的技术资料已经十分完整而且成熟的情况下,唯一的难题就是如何将产品从实验室生产模式转换到工厂的大批量生产模式,相比于摸索着开发镍铬电池的技术,生产的技术难度确实要低的太多了。
在产品本身不需要研发的前提下,或许真的如陈耕所说,自己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其实就是如何实现工业化量产?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自己似乎确实是没有必要为给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这边提供的工程和技术人员的高额补贴而发愁了。
没错!
就是这样了。
“你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只要产品合格且保证成本不超过我此前告诉你的价格,就完全不用担心销路,”陈耕接着说道:“我倒是认为,你与其担心那200万不够用,还不如琢磨一下产能规划的问题有了thinkbook和摩托罗拉的订单,你再去打开注入对讲机、无绳电话之类的电子产品的订单,你觉得会很难吗?
我倒是觉得,你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琢磨一下,如何想办法将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这些技术人员留下来前期你可以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买电池的技术,可以后呢?你总不能自己不掌握技术吧?”
丁若烟一下子反应过来:对啊,在半年左右就能将镍氢电池量产的前提下,钱似乎是最不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