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风起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辽东风云起,谁是英雄。
  山东布政司苏观遗憾的从金州回到济南,作为一省大员,治六府,十五州,八十九县。
  沉寂的坐在书房中。
  偌大的书房,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泛着琉璃光泽的画缸中,插入了不少名贵的画卷。
  虽然如此,仍然显得有些空旷。
  书房的门外,管家等着伺候,知道这个时候的老爷,是不准人去打扰他的。
  夜晚万物寂静,使人思维敏捷,对金江镇,锦州的局势,在苏观的脑海里盘旋来盘旋去。
  良久。
  他突然动了起来。
  黑沉的案台上,研磨平书,提趣÷阁如飞。
  “辽东全境,二十五卫二州。
  朝廷在辽东只余辽西五卫,新设金江镇,也才光复四卫,其余十六卫二州,尽陷逆蛮之手。”
  写到此处略微停趣÷阁。
  还有一些细事,苏观思来想去,到底还是没有写明。
  他的这封奏疏非常的重要,关系辽东未来的局势。
  如果他真的全部写明,恐怕朝廷会坚定态度,不但不支援金江镇,反而会打压。
  在他看来,如今的朝廷,实不宜和金江镇闹翻,当徐徐图之方为上策。
  只从他奏疏中字面上来看,金江镇才四卫,实力不如辽西,下意识的认为其是实力最小的一方。
  这能忽悠没有接触过金江镇的朝廷,却瞒不过山东的官员。
  山东的登莱两地,负责运输物资到金江镇,对金江镇多少都有些熟悉,哪怕金江镇一直封锁。
  二十五卫二州,绝大多数都在辽西,然后沈阳,开原,昌图这一带上。
  依托辽西和辽左北部外的边墙,修建了不可计数的城堡。
  辽左西部乃平原富裕之地,是供应全辽军镇的主要屯田所在,也是军户人口密集之地。
  而辽左中部,乃至东部,北部都是处于荒野老林。人迹罕至,难以开发。
  另外的辽左南部,东部都是海,不需要防备敌人。
  综合考虑,所以这些地方投入的精力极少,没有迁移人口,设立军卫,开垦屯田。
  因此除了南部有一个金州,全辽左中部,东部,偌大的土地上,竟然只有一个定辽右卫,也就是凤城。
  也是为何金江镇占领金州,长白山东岸,以及镇江时,并不受朝廷重视。
  除了金州,其余的两地,人口田地都无。
  哪怕唐清安又收复辽左中部的长白山区,同样也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力。
  因为这些地方,原来都是荒山荒地。
  虽然占据了土地,却没有用处。
  但是朝廷不明白辽东的形势,忽略了一个关键的因素。
  人口的流动。
  金江镇在辽东成为了一个漏斗,无数的辽民从这漏斗之中,涌入了金江镇。
  苏观至今也没有想明白,唐清安这些年,是如何做到既能对抗蛮族,又能养活这数百万之民的。
  直到唐清安去年收复了复州,盖州,才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和态度上的改变。
  因为复州,盖州都是富裕之地,本就是辽左的精华部分所在,再加上原先的金州。
  三地的额田高达两百余万亩。
  只这两百余万亩田,就可以解决百余万人口的粮食所需,这才是朝廷忌惮之处。
  可是已经迟了。
  苏观感叹道。
  数年来不引人注意,金江镇已悄然在东岸,镇江,各岛,还有朝鲜借的岛屿各地开垦了上百万亩田。
  金江镇自给自足之势已成。
  唐清安真乃奇人也。
  苏观继续写下去。
  “唐清安为奇人也,多智略,出海数年间,退强敌,立东江镇,收拢军民百万。
  更有精兵之利,民心俱全,不可轻动此人,唯有拉拢此人才是上策。
  观此人行径,委实不是野心作乱之人,心中有仁义,即有仁义,朝廷当以仁义图之。
  且锦州不安,需金江镇拖延蛮族,如此厉害关系下,万不是断绝金江镇军饷粮饷之机。
  如逼其不得以和蛮族媾和,将会是朝廷大患。
  当拖延其人,共拒蛮族,以获得缓余之年,以此朝廷当立新改革,扫除轮廓,消弭积弊。
  始治大兴,国力富强,则不动而胜也。”
  苏观写完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而朝廷会不会接受自己的建议,他不可预知。
  朝廷希望金江镇出兵至锦州,直接援助锦州,不愿金江镇又是旧年之军略。
  一则担忧锦州不能保,二则忌惮金江镇如果又收复海州,又得一富裕之地,实力更强。
  而他这封奏疏,还是起了一些作用。
  朝廷对于金江镇的处置,不像原来那么强硬,开始犹豫到底要不要恢复供应金江镇的物资。
  破船还有三千钉。
  更何况如今的大周,还没有到倾覆的地步。
  幅员辽阔,田亩亿兆,子民亿万,能挤出来的水分还有不少,每年能收获数千万的赋和税以及物资。
  例如制造军器,大周是不用花钱买的,而是从匠户中征派徭役,以免除税额。
  乃至制造军器用的各种原料,同样都是征派,而不是花钱采购。
  因此军器的制造,大周的成本很低,开销的大头不过是些许人工的开支。
  其余国家各项所需之物,同样都是如此。
  所以大周虽然每年征收的银钱不多,可是各项物资的价值,是银子远不能比拟。
  如果把这些物资换算成银钱,大周每年仍然能收到价值至数千万两的实物。
  哪怕大周弊政多端,仍然在各地,特别是南方,保留了官府的统治力。
  大周全国各地营兵数十万,边地依托卫城,以守为军略,建立的防御军事,其中军户高达数百万。
  又有内地无尽的乡兵民兵组织,全国军略在守字一道上,可谓固若金汤。
  边地的城墙是看得见,可以攻破的。而无形的城墙,则是外部势力绝对不可能攻破的。
  朝廷开年以来,已经五个月未供应金江镇。
  金江镇的兵额是五万人。
  三十四万两军饷,十二万五千石粮饷,大周是能挤出来的,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为了保住锦州,朝廷答应供应金州。
  但是金州必须派兵军支援锦州。
  唐清安答应了。
  只要朝廷补足欠缺的军饷粮饷,他可以用金州的积蓄,派一万兵去锦州,同时派五千兵去牵制蛮族。
  如果想要金江镇全军出动,则需要供应全军,以及民夫,驮马等粮料。
  至少三个月的物资,合计七十余万石。
  以及战马两千匹,驮马骡驴数千匹,其余各项物资等等。
  关乎国家大事,负责两地奔波的人,却是户部五品官员张云承。
  张云承虽然是京官,却不像京官。
  他是韩昊的同科,数年前奔赴陕西核粮,归京后,因为韩昊的牵桥搭线,和陈德言关系不错。
  因为在陕西核粮,和京城通过文书了解陕西形势的京官不同,他对陕西有他的认知。
  陕西民变极其危险的地步,而陕西边军更是逃散大半,不少混入流民之中。
  但凡陕西大变,陕西各地无兵可用。
  他上疏劝诫过朝廷,可惜朝廷并没有重视,不是朝廷不想管,而是无力去管。
  唐清安看过他的奏疏,也知道他和三弟关系不错,为金州也说过话,因此对此人表现的很尊敬。
  哪怕对方只是五品官。
  张云承第一次见唐清安,虽然知道对方很年轻,可是见了面后,心里仍然感叹不已。
  自己就是个传话的,朝廷大佬不好出面,不然谈崩了就没有回旋的余地,反而自己人微言轻好办事。
  被扫了面子也没好人在乎。
  所以表现的很随意,清楚自己的地位,没有因为成为朝廷特使而趾高气扬。
  唐清安没有在衙门见他,选择了府中,以示看重两人之间的私情。
  下人们奉上茶水等物。
  两人寒暄一番,仿佛多年的老爷,虽初见却热情。
  “如果朝廷答应平辽侯的要求,平辽侯是否愿意率全军至锦州?”
  虽然知道对方不会同意,张云承还是老生常谈。
  这是朝廷最希望对方答应的事。
  只要平辽侯在此事上松口,那么朝廷至少这段时间内,会对其大为改观。
  唐清安笑了笑。
  张云承见其神色,没有继续追问。
  他登科名次不高,因此比不上韩昊,更不用说陆仲恒,因此才被分配到户部做个辛苦官。
  这些年习惯了捧人,在金州受到平辽侯捧,他反倒是有些不适应。
  因此他不想在不可能之事上浪费口舌,引得对方小瞧。
  “一万兵太少,五千兵更少。平辽侯是否想要以前番调来的国内军去锦州?”
  唐清安知道自己的想法瞒不了人。
  朝廷大佬都精明的很。
  听到张云承的明问,他点了点头没有遮掩。
  “支援锦州朝廷想要三万兵,其中两万金江兵,牵制蛮族同样三万兵。”
  张云承没有提粮草之事,可见朝廷认可了自己第一个计划,还想让金州出积蓄。
  唐清安摇了摇头。
  想的太美了。
  “三万兵去锦州,锦州供应他们的粮草,一万兵去牵制蛮族,金州自行供应。”
  张云承准备继续谈判。
  唐清安真诚的看向张云承。
  “五年平辽是我志向,从来不变,我之所以只万兵去牵制蛮族,是我只有供应一万兵的积蓄。”
  张云承闻言,则不再多言。
  朝廷有物资供应金江镇。
  可是平辽侯不愿率大军去锦州,那么朝廷也不愿平辽侯靠着朝廷的物资,和前番一样又扩大实力。
  不然一患未平,新患又起。
  山东布政司的苏观。
  他的奏疏还是起了作用。
  即不彻底逼迫金江镇,导致对方和蛮族媾和,也不再让其继续扩大实力。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ahfgb.com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红楼从辽东开始更新,第二百六十四章 风起免费阅读。www.ahfgb.com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