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连罢九十一官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启元年,秋九月。
  从泰昌帝病重到驾崩,朱由校御极登基,不知不觉间,大明在朱由校的统御下,已有一年光景。
  过去一年间,发生的事情太多。
  有好。
  有坏。
  需要朱由校盯着的领域太广。
  被优化和调整的方向众多。
  皇权和臣权之争,处处可见。
  万历朝的混乱秩序,朱由校深知党争之害,大明想拨乱反正,就必须有强权的皇权,这是肇始之基!
  过去的每个月,对朱由校都是难以忘怀的,其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直插命门的谋划。
  党争,内政,军队,边疆,吏治,科技,金融,河政……
  从万历朝积攒的弊政,失控的秩序,涉足的层面太多太广。
  “不能这样,不能这样啊。”
  方从哲神情慌张,快步朝乾清宫方向前去,“陛下怎能单凭廉政院所呈奏疏,就连罢九十一官啊!
  漕运漂没一案,早就有定数了,地方被抓的人就够多了,倘若再过多牵扯到朝堂,那朝廷威仪何在啊。”
  “崔呈秀该死!”
  同行的叶向高,皱紧眉头道:“他呈递奏疏,根本就是没有任何依据的,被抓的那批罪官,没有经三法司会审,被扣押在锦衣卫诏狱。
  这本身就是问题!
  现在牵扯到这般多朝臣,陛下亲信小人谗言,置我大明法纪何在?若长此以往的话,那大明岂不乱套!?”
  刘一燝、韩爌、何宗彦、顾秉谦、丁绍轼、孙如游一行,无不是神情严肃,朝乾清宫方向快步走去。
  近期朝堂所生变动,他们这些内阁大臣,心里都是清楚的。
  特别是天子下诏,连罢九十一官之事,方从哲、叶向高他们在知晓此事后,就联想到‘罪己诏’之风潮。
  卫辉府呈递开封府灾情,有人不守规矩,通过内阁,将本该呈递到司礼监的奏疏,擅自从通政司拿走,此后就在朝掀起风波,方从哲、叶向高他们,事先是不知情的。
  甚至在看到这份奏疏时,方从哲和叶向高他们,并未在内阁所登简报中,查到这份奏疏的信息,第一反应就是递回司礼监。
  毕竟内阁的奏疏,是经司礼监的转递,才能到他们这边的,所解决的政务,都是得天子允准,才进行分筛的。
  看似是一件极小的事情,实则却牵扯到了皇权。
  皇权,无小事!
  “看,朕的内阁大臣,全都来了。”
  在乾清宫外散步的朱由校,看到方从哲他们的身影,露出笑意,对随驾的刘文炳、陈光裕、魏忠贤、王承恩一行,说道。
  此时方从哲、叶向高他们,亦看见在乾清宫外的天子,御前随驾的那帮勋戚和太监,无一例外,都恭敬的朝两侧退去。
  要坏事啊!
  这一刻,众人生出忐忑。
  天子这是知道他们要来。
  “臣等拜见陛下。”
  方从哲、叶向高等内阁大臣,快步跑到御前,行跪拜之礼,作揖道。
  朱由校负手而立,看着方从哲他们,没有说话。
  “臣…方从哲,恳请陛下收回成命,锦衣卫这般大张旗鼓,在有司衙署宣读旨意,逮捕朝廷命官,这会在朝引起震荡的。”
  “陛下,廉政院所呈奏疏,查无依据,岂能因崔呈秀一人之言,就罢这般多官员,还逮捕进锦衣卫诏狱,这般我大明法纪何在啊。”
  “陛下,此事疑点颇多,纵使廉政院所查漕运漂没一案,真牵扯到这些官员,那也该经三法司会审,不能就轻易擅下决断啊。”
  “陛下……”
  方从哲、叶向高、刘一燝、韩爌、孙如游等一众内阁大臣,无不是情绪激动,纷纷向朱由校进谏道。
  纵使主抓吏治新规的何宗彦,心里亦觉得这件事情,天子做的太大,牵扯到的朝臣太多,不该这般草率行事。
  刘文炳、陈光裕、魏忠贤、王承恩一行,无不低首侯在天子身旁,余光看向这帮情绪激动的内阁大臣。
  连罢九十一官,有明以来,这都是很少有的,当然也并非没有先例,洪武一朝,就做过这等事情。
  太祖高皇帝他老人家,做的比这要强硬的多。
  空印案。
  胡惟庸案。
  郭桓案。
  蓝玉案。
  哪一件大案的掀起,没有牵扯到大批文武,朝堂上,地方上,纵使再权利滔天,但凡牵扯其中,无一例外全都被逮捕起来。
  “都讲完了?”
  朱由校面色平静,俯瞰着方从哲他们,淡漠道:“中旨既下,就没有收回的道理,锦衣卫出动,就没有收队的可能。
  大明,是朱家的大明,是朕的大明。
  可总是有那么一些人,连此等浅显易懂的道理,心里都不明白。
  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在朝堂上有名望。
  在地方上有声威。
  只要他们张口社稷,闭口社稷,那道理和大义,就都是他们的了。
  可是他们错了,大错特错!”
  丁绍轼情绪激动,拱手作揖道:“陛下,自古以来都是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身为大明臣子,向陛下进谏,本就是为天下计,为社稷虑。
  或许陛下所罢之人中,的确有一些存在问题。
  但也不该滥下中旨,放纵厂卫,践踏我大明法纪啊,廉政院所查之事,理应经三法司进行会审。
  倘若陛下都这般轻率行事,那大明……”
  “够了。”
  朱由校语气冷厉,摆手打断道:“坏就坏在自古以来,要是没有这个,那就不会有人胆敢行僭越之事。
  朕先前就是这样想的,可是换来的是什么?
  藐视皇权。
  藐视法纪。
  朕定下的规矩,被人无视,胆敢私自擅拿朝堂机密,私下串联,朕不知情,你们内阁不知情,以此来胁迫朕,向天下颁罪己诏。
  这是想干什么?
  密谋造反吗!?
  这大明的风气,都败坏到这等程度,朕要不出手整治,那大明江山岂不全乱套了?
  朕罢免的九十一官,无一例外,全都是该罢,该抓之辈,他们所犯罪行,你们内阁都了解吗?
  一个个就跑来兴师问罪。
  廉政院所呈奏疏,朕命司礼监转递到内阁,你们都看了吗?
  内阁,究竟是大明的内阁,还是逆臣的内阁?!”
  重树朝堂规矩,是朱由校御极登基后,一直强调的事情,也是一直在做的事情,可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对此不以为然。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抱有侥幸心理,觉得所处的天启朝,跟先前的万历朝一样,只要掀起风波,那皇帝就必然会让步。
  但是他们错了。
  朱由校不是万历皇帝,他很年轻,他很健康,他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收拾所谓奉行的潜规则。
  “陛下,此案能否移交内阁负责?”
  方从哲心神不定,语气微颤道:“此事牵连重大,涉及朝中有司太多,非廉政院所能独断。
  如果说此事不能查清,就……”
  “不必了。”
  朱由校一甩袍袖,冷冷道:“朕既然决定罢免他们,就代表此案有了定数,吃着大明的皇粮,拿着大明的俸禄,却在其位不谋其政。
  尤其是工科都给事中惠世扬,乃钓名沽誉之辈,红丸案早有定数,可是他偏要上疏再议此事,他想要干什么?
  红丸案和梃击案,朕叫有司调查,现在有什么结果?
  除了让朝堂生乱之外,还给大明带来什么好处?
  恐这才是此贼的目的吧。
  毕竟朝堂局势乱了,他这等阴险之辈,才有可乘之机,此等逆臣朕留之何用,夺功名,罢官职,那都是轻了。
  此贼全族都将随他一道,流放东番镇!”
  言罢,朱由校冷哼一声,转身朝乾清宫走去,身后传来阵阵喊叫声。
  方从哲、叶向高他们情绪激动,想上前出言规谏,却被刘文炳、陈光裕二人,领着数十众大汉将军拦着。
  以惠世扬为首的这批被罢罪官,朱由校所下旨意,就是悉数夺取功名,罢免官职,流放去东番镇。
  不仅他们要被流放,全族都会被流放。
  简单粗暴的杀掉他们,太便宜他们了。
  朱由校要叫他们都活着,在煎熬之下活着,去鸟不拉屎的东番,去接受严苛的监察,建设东番。
  以后整顿吏治,但凡是被抓的贪官污吏,朱由校都会叫他们活着,叫他们求生不能,求死不成的活着。
  打破他们的希望,击碎他们的骄傲。
  既然大明日后必走开海之路,那从现在开始,朱由校就要谋划前进基地,为大明多开辟些根脉。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ahfgb.com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第一帝更新,第一百八十五章:连罢九十一官免费阅读。www.ahfgb.com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