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高桥鞍!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话当然不保真,听听就完了,哈哈。】
  赵辰听到嬴政的问话,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起来。
  这让偷听到心声的嬴政,面露古怪的神色来。
  好家伙!
  他还以为对方是正儿八经的建言献策,没曾想心里竟是另一套说辞。
  太不正经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匈奴人依仗的就是骑射,只要我们将对方的优势学到手,并且更进一步,那么将其赶尽杀绝,指日可待!”
  赵辰可没有忘记从这个时候来,匈奴人便是在史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且会在以后给太多的人带来难以磨灭的苦难。
  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大善人,只能说在其位,谋其职,做其事。
  既然他已经站在了大秦的朝堂上,面对的还是匈奴这样无恶不作的敌人,那么就没有留手的必要了。
  恰好,大秦本身就有对付匈奴的想法,赵辰这一波也只能够说是顺水推舟,将这个事情提前了而已。
  在赵辰看来,匈奴人之所以会这般强势,就是擅长的骑射,在绝大多数都是步兵和车兵的情况下,怎么可能留得住对方,又如何能够取得太多的胜利呢?
  因此,不求将匈奴人的骑射直接废除的天才办法,只求能够让大秦快速建立起一支能够匹敌,乃至于超过匈奴人的铁骑!
  这样,就能够变相地废掉匈奴人最大的依仗!
  当初,赵国就是通过胡服骑射的改革,建立起来骑兵的雏形,以及变强以后北御匈奴,逐鹿中原。
  从这方面来看,赵辰的这个办法还是很有效的。
  只是,有些人不太乐意了。
  “笑话!我泱泱大秦,怎么能够去学一介流离失所,只知道烧杀抢掠的外族。百万大军连六国都横扫覆灭,莫非还灭不掉只是赵国就能够抵挡的匈奴?”
  “就是!挥师北上,便是能够不战而威,令得匈奴人抱头乱窜!”
  有不少的大臣,在听到了赵辰说的什么学习匈奴人的骑射之时,整个人就跟火药桶一样,瞬间炸开了,纷纷发表其自己的意见来。
  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不支持和不认同赵辰所言,觉得学习匈奴人就是丢人现眼!
  “赵辰,看来还是有人不认为你的这个建议,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啊。要不,解释一下?”
  嬴政笑了笑,对于这些大臣的反应,倒是有所预料。
  横扫六国,统一九州,建立大秦,这些大臣心里都有一种自信,坚定地认为普天之下,不可能有敌人能够与秦军抗衡。
  虽然这种情况的出现很正常,但是从长远来看,无疑是会影响到大秦的发展和稳定。
  试问,这九州天下,哪一个自大的诸侯国,还存在着呢?
  骄兵必败,那诸侯国就不会了吗?
  管中窥豹,举一反三。
  便是足以让嬴政察觉到这其中的隐患,即使是说他很希望大秦所向披靡,却也有让这些大臣长长教训的想法。
  当然,这想要让群臣吸取教训的代价,是让将士死亡的话,那嬴政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要是赵辰没有说谎的话,或者说稍微有一些夸大其词,但又没有离谱到极点,那么嬴政更倾向于赵辰的这个提议。
  赵国的强大实力,还是给嬴政留下来了深刻的印象。
  本身赵国就有着对付匈奴的经验,那么作为继任者的大秦帝国,想要接手相应的边境,防范不断袭扰的匈奴人,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原来赵国的抵御方法进行。
  而光是边境防御,那肯定是治标不治本的。
  这就必须考虑到要给匈奴人以沉重的打击,让对方畏惧到根本不敢南下牧马,烧杀抢掠!
  如此,才算是成功了。
  至少,是能够稳固边境不少时间的。
  这些时间,足以让大秦更加的强盛,以至于匈奴人骨子里感到畏惧,害怕被赶尽杀绝。
  嬴政亦是发现百万大军之中,骑兵的数量有些稀少了,能够借助这个机会,训练出来一支有模有样,具有着超强战斗力的大秦铁骑,那么对于边防驻守,或者是支援等等方面,都是有着很不错的作用。
  这样一来的话,他更加有同意赵辰这个建议的充分理由了!
  “好了,此事朕已经有了决定,就不必争吵了。”
  嬴政大手一挥,瞬间便是令得争辩不休的群臣,顿时鸦雀无声起来。
  这样的情况,使得赵辰不禁暗自咂舌。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始皇帝嬴政威望很高,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赵爱卿,你继续说,以什么样的具体方式,才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将匈奴人驱逐出大秦境内,收复河套地区,确保以后不会再次让匈奴人屡屡侵扰犯境?”
  此话一出,群臣再次看向赵辰的目光,变得不太一样起来。
  “赵爱卿”这个称呼,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始皇帝嬴政对赵辰的重视。
  而这个询问的话,又代表着群臣争论不已的事情,被嬴政单方面决定好了就按照赵辰这样来。
  如此待遇,让群臣震惊不已,纷纷猜测起来,赵辰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的背景。
  嗯,就是怀疑对方有没有一个神通广大的亲爹。
  开个玩笑,群臣怎么会往这个方向想呢。
  无非是在想,嬴政对于赵辰这样一个小小的议郎,都如此的重视,显然是对方的这些提议,确实说到心坎里去了。
  这样的待遇,自然是有人羡慕不已。
  谁能够不希望自己的提议不被采纳呢?
  谁又希望自己能够不被始皇帝嬴政重视和欣赏呢?
  大概,就只有赵辰吧。
  总的来讲,这次赵辰并不是主动站出来的,那么就算不上!
  “匈奴人擅长骑射,灵活的战斗方式,使得常规的步卒和车卒,对于其没有太大的威胁力。想要攻击对方,速度方面又跟不上。而弃掉战车,那么士卒也会被调转马头的匈奴人给斩杀。两种情况,进退维艰,使得匈奴人愈发嚣张。”
  赵辰对于嬴政的这个问题,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他心里已经是有了一点儿腹稿存在,稍微应付一下,取得一些效果,还是有用的。
  “此话有理,可有解决办法?”
  嬴政见到赵辰顺利分析出来大秦将士普遍与匈奴人相遇的情况,不禁点了点头,对方确实没有说大话。
  从目前赵辰的情况来看,对方还是私下里对于匈奴人有些了解。
  “我们无法让这些匈奴人继续骑射,但是可以让我们擅长骑射,在同样的马背上,给予对方以沉默的打击!”
  赵辰笑了笑,继续说道:
  “首先一支强大的铁骑,必然是需要拥有一批健壮强悍的战马。其次,就是拥有着骑射能力的强壮将士。
  再然后,就是一些创新性的工具改良,例如马鞍的改良,以及马镫的发明使用。
  以及至关重要的边防工程,例如原赵国为防范匈奴人的不断袭扰,有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地方,人为地专门建造一条绵长城墙,用来阻碍马匹的行动。”
  赵辰所说的这几点,将会成为大秦将士北击匈奴,定朗乾坤的重要办法。
  若是按照这样来,那么在面对匈奴的时候,至少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一批战马和擅长骑射的将士,这个倒是问题不大。”
  丞相王绾在知道嬴政对于赵辰的建议,持有认同的看法以后,不得不按照赵辰的思路思考,而在赵辰所说的这几点办法中,他对于战马的问题,倒是不用太担心。
  虽说百万将士中,骑兵占据的数量较为稀少,但是也能够拉出来一支擅长骑射的铁骑来,而这些战马都是现成的。
  当然,在将赵国等地统治以后,原有的那些适合饲养马匹的鲜草肥美之地,也落入了大秦的手里,假以时日定然是能够获得大量的战马。
  “可是,马鞍还需要改良吗?”
  丞相王绾有些费解,他还没听过有将士对于这个马鞍的事情,进行抱怨过。
  这九州天下骑着战马的将士,基本上都是那种马鞍。
  在此处,还得指出来的一点,那就是擅长骑射的匈奴人,也是使用的类似马鞍。
  这显然证明着现有的马鞍,是适合将士与战马的配合,无需进行改良。
  而就算是想要对马鞍进行改良,又能够往什么方向进行呢?
  改良马鞍所需要的时间,会不会太长,影响到大秦挥师北上,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的计划?
  还有,这个改良马鞍肯定需要经过不断地验证,确保在不同的环境下,能够体现出来比较好的效果。防止,突然马鞍滑落、破裂,以及对于将士长时间骑乘的影响,能否降到最低?
  对了,还有什么叫做马镫!?
  丞相王绾一脸懵逼,他觉得这触及到了自己的知识薄弱之处。
  至少,他掌握的知识里,根本没有谈及这样的存在。
  如此一来,他就完全对于赵辰所说的马镫没有印象,也就很难对赵辰进行评价,或者是提出自己的建议。
  “公子,这是丞相在询问,他好像不明白马鞍的改良,以及马镫的存在。”
  上官梅看见赵辰感兴趣的模样,于是凑到耳畔,小声地提醒道。
  事实上,上官梅也并不清楚。
  但是嘛,这丝毫不影响她转述提醒赵辰。
  “好的。”
  赵辰回了一句,表明自己听到了。
  于是,他沉吟些许,开口解释道:
  “马鞍的改良,以及马镫的存在,是两者互补的,离开了一方,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够造就最强大的骑兵!”
  丞相王绾听到这里,眉头微挑,抚了一把髯须,直白地说道:
  “哦?那赵议郎不妨直说,我等倾听之。”
  他很好奇,这个双眼失明的赵辰,能够讲出什么样精彩的话来。
  “据我了解到的情况,现有的马鞍,通常是左右放置两块垫子,垫子的断面呈半月形,其上表面排列着许多针眼形状大小的孔洞,以腹带的形式,缠绕固定在马背之上。这样的马鞍,我喜欢称其为软马鞍。”
  赵辰将目前骑兵使用的马鞍讲述出来,以供群臣和始皇帝嬴政参考了解。
  “这种软马鞍,使用的材料比较软性,骑乘的将士只能够在战斗的时候,令得战马的速度稍微减下来,才能够弯弓进行射击,这样的情况无疑会影响到战斗的效率。所以,我才会提出对于现有马鞍进行改良。”
  丞相王绾揉了揉眉心,再次问道:
  “也就是说,赵议郎的意思,这次马鞍的改良,能够大幅度提高骑乘将士的战斗力,至少是不需要使得战马减缓速度,对吗?”
  赵辰闻言,点了点头,回答道:“是的,没有错。”
  王绾觉得赵辰在说大话,这么多的人擅长骑射,却是没有人将之进行改良。
  难道是没有发现这种骑乘战斗的缺陷吗?
  当然不是!
  毫无疑问,这更加说明了对于如此情况的改善,是非常有难度的。
  王绾认为双眼失明的赵辰,其实是很难接触到战马,更别说是亲自有体验,以及将这种困难的地方改善的可能。
  莫非,如此情况,仅仅凭借着将马鞍改良以后,就能够缓解了吗?
  丞相王绾很难相信,至少目前是这个样子,对于赵辰的话,持有怀疑。
  而旁边的廷尉李斯,倒是只倾听以及思索,未曾像丞相王绾这般开口追问。
  在李斯看来,赵辰应该是不会说大话的。
  那么,他很想知道赵辰如何将马鞍进行改良,从而使得骑乘将士不必那般烦恼,影响战斗力。
  对了,还有那个马镫的存在,又该是什么模样,以及起到什么样的实际作用呢?
  “现有的软马鞍,其实不光骑乘将士感到不方便,还有被绑着马鞍的马匹感到难受,这种感觉可并不舒服。长时间的骑乘,无疑会影响到马匹,从而埋下隐患。”
  赵辰能够感受到身上有着被众人注视而落下来的火热视线,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在这里,我对于软马鞍的改良方法,是将其替换成为高桥鞍!”
  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等人,听到这个词语,只觉得陌生得很。
  “什么叫做高桥鞍?”
  这是除了赵辰以外的其余众人,在此刻的一致想法。
  赵辰听到这话,微微一笑,介绍道:
  “高桥鞍可以说是在软马鞍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具备硬质骨架,其骨架结构包括前、后鞍桥以及两块鞍座板,整体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倒放的高桥。通过这个,能够极大的减少马匹的不适,给予骑乘的将士以稳定的依托,在战斗的过程中,能够使用保持平衡!”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大秦:失明三年,被祖龙偷听心声更新,第八十四章 高桥鞍!免费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