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广撒网,好捞鱼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丞相王绾没有述说关于调回百万秦军的情况之前,绝大多数人都是持有反对意见的,他们认为这个提议可能威胁到咸阳的安全,自然是不会支持。
  但是在王绾被群臣误解的地方解释清楚,并且将其中的三大方面优势述说出来以后,众人的看法顿时有了明显的改变。
  要是按照王绾的意思,那就是百万秦军回撤,并不是全部回到咸阳所在的关中地区,而是沿着六国故地所在,进行相应的分兵,将部分将士安排在六国故地,既可以达到解决这么多将士无处安排的问题,又能够解决不稳当的六国故地时不时冒出来的谋逆复国势力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得不说,这样的办法,确实是对于百万秦军和六国故地,以及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提出来较为可行的方向。
  “原来丞相是这个意思,倒是我等错怪了。”
  “是啊,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大的框架提出来了,只需要实际的落实。既可以搞定那绵长的后勤保障带来的诸多问题,又能够确保百万大军在结束灭国之战以后,又有新的事情做,不至于闲来无事,生出事端来。”
  群臣纷纷议论起来,比之前的大多数反对和不看好,现在明显是持有支持和赞同的意见更多。
  很显然,这是有效果的。
  “公子,没有想到丞相的意思,竟然是这样,我之前还以为想是直接撤回咸阳城边上呢!”
  上官梅吐了吐舌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她尝试着去解读这些大秦官员们的想法,但显而易见的是,她没有猜中。
  她暗暗思付,难怪不得六大诸侯国,最后都被这个位于西边的秦国所横扫,有这么多的贤才能士,又有英明霸气的君主,以及充分支持的黔首和英勇善战的将士,何愁不能够完成大一统的壮举啊!
  “这个丞相确实是有意思,事先隐瞒住消息,等到这个时候才提出来如此提议。等到群臣对其不看好的时候,又出来解释,扭转风向,要说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是不可能的。”
  相比于上官梅这样专注于王绾解释的三方面优势,赵辰更加关注王绾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
  按照常理来讲,丞相应该是代表着诸多大臣比较统一的意见,方才会提出自己的建议来。
  主要是经过认可以后,那么就算是有用的建议,只要始皇帝嬴政觉得可行,那么这个建议就会通过,并且开始进行落实。
  而像王绾这次的提议,明显是没有经过认可的,这次结果算是比较好,扭转了群臣的看法,但要是没有扭转,那可就算是对他这个丞相的声望,有不少的不利影响。
  在这个时期,其实不该是一位多朝元老级人物应该做出来的表现。
  这让赵辰有些费解,对方的这个提议明显就不会是临时想出来的,势必有许多时日思考,那么看群臣的反应,应该是没有得到相关的风声透露,也就是说王绾是故意的。
  那么,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
  换做是身份地位比较低的人,如此做吸引注意力,从而可能往上走,还比较的情有可原。
  而王绾这个丞相,如此做,多少有些不符合自身的身份了,也就是所谓的掉价。
  以往群臣对于王绾提出来的建议,那是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印证,并且确定王绾在朝堂之上提出来,肯定是已经想好了,诸位大臣只需要发表意见,确定支持或者是反对即可。
  但是从现在开始,群臣对于王绾提出来的建议,那态度肯定是没有之前这么确定了。
  毕竟,很难把握住对方在想什么。
  这所带来的影响嘛,潜移默化之间,无疑是很大的。
  “公子,你的意思是说,这一次是丞相故意为之的吗?”
  上官梅听到了赵辰的话,这才意识到刚才群臣所持有的不支持和不看好的态度,并不是朝堂上的常态,至少不会是在王绾这个丞相提议时候应该出现的情况。
  也对,能够当上丞相的人,势必是在群臣之中有比较高的声望,为人能力也比较的出众,外加得到嬴政这位始皇帝的赏识和重视,方才有机会。
  而王绾除了这些,还有着其他人很难比拟的资历。
  如此的话,其实是很难出现这样绝大多数人持有不同意见的现象。
  要是丞相王绾和其他的御史大夫,或者是九卿产生分歧,那还比较的好说。
  可是……
  总而言之,这次稍微的不正常。
  王绾使用一次这样的招数,那么影响还不会很大,但是要多次使用的话,那可就是伤自己了啊。
  “当然是故意的,从这些大臣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要是平时就这样,何必那么的惊讶,以至于议论纷纷成这样。”
  赵辰可以肯定的点头回答,这确实是对方故意弄出来的。
  只是其目的,还比较的存疑。
  根据赵辰对于这个丞相王绾的了解,再加上从秦正先生那边得到的消息,这么上下联系起来,那么也能够得出一些猜测来。
  或许,是在嬴政那帝号的选取,以及后面的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使得丞相王绾产生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念头。
  赵辰无法洞悉别人心中所想,只能够猜测一番。
  “那看来,确实是有点儿问题。不过,咱们非议丞相的话,会不会不太好?”
  上官梅还是很相信赵辰的话,再加上有亲自见过,也就更加确定了,应该是丞相王绾故意的,至于目的嘛,也就王绾自己知道了吧。
  她环看四周,尽管没有人注意到这边,但还是需要警惕一些。
  上官梅充当着赵辰的耳目,自然需要警惕这一点,要是有人突然冒出来告状,指责她们两个人的话,那可就太糟糕了。
  她是来当帮手的,不是来帮倒忙的。
  “不要紧,正常的讨论而已。”赵辰神色不变,悠哉悠哉地说道。
  这些人还不至于为了丁点儿小事情,就站出来闹事情。
  毕竟,聪明人更多,而非庸才。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始皇帝嬴政,在听完了丞相王绾的解释以后,微微颔首。
  从目前的情况来讲,王绾所言确实是有道理。
  将百万秦军的落脚处,直接安排妥当了,驻守在六国故地,无疑会大大增加大秦帝国对于这些地方的统治速度,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嬴政对于大秦天下的想法。
  只不过,这是在百万秦军撤回的基础条件之上,所做出来的假设与框架性的方向。
  嬴政的注意力,一直都在这百万秦军的身上,不曾有过转移,也是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现在能够与大秦铁骑正面对抗的诸侯国,已经是被湮灭,在这七国偌大的疆土之上,再无任何人能够阻拦大秦帝国的建立与发展,长期储备这么多的将士,肯定是会对整个大秦产生不小的压力,并且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百万秦军撤回齐国故地,也是迟早的事情。
  嬴政就算是对于自己的掌控能力有很强的自信,也不得不考虑到那么庞大的军队,在没有大规模敌人存在的情况下,距离他这位始皇帝那么远,难免政令有所怠慢。
  短时间没有什么问题,长时间等到那些将士习惯了那里,不想回来的时候,可就问题大发了。
  那可是大秦帝国的主力军,一旦出现了问题,势必会影响深远,没人敢赌这个事情会不会发生,只能说提前避免可能存在的问题出现,这也是王绾这位丞相提议的主要原因。
  嬴政觉得有道理,但是他身为拍板的人,自然是不可能直接就下决定的。
  “诸位爱卿,看来对于丞相所言,都有各自的看法在。现在,各位就此事商讨一番,看看可能存在的影响,能否可行。当然,其他爱卿若是有其他的想法,也是可以趁此提出来,不用担心什么问题,多一种选择,那么就多一种合适的办法嘛。”
  嬴政目光在这一列列文武百官身上移动,其间停留在某个角落里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他最后停留在御史大夫冯劫和廷尉李斯身上。
  要说群臣之中,他更加看好,并且更加重视的人,也就这寥寥数位。
  他其实是想现在就把赵辰抓起来,让对方回答一下。
  可是嘛,这么做,更多的不是提携,而是捧杀了。
  嬴政的初衷是培养提携,让对方能够谏言献策,那么还是暂且往后推一推,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再找机会问问。
  他还是很好奇,赵辰能够有些什么样的想法。
  讨论郡县制的时候,他是有打探到廷尉李斯似乎提前有准备这方面的提议,只是被他给提前截胡了,憋在心里没法说出来。
  嬴政并不认为赵辰和廷尉李斯在咸阳狱事件发生前会有所联系,没有这层联系在,那么这就是两个人各自想到了郡县制。
  一定程度上,他还是可以认为赵辰有接近,或者类似于廷尉李斯这般能力。
  多加培养的话,前景还是非常可观光明的。
  当然,上述是从理性分析来看。
  若是让嬴政稍微感性一些,站在赵辰这边说话,那就是对方以后定然是比之于廷尉李斯更厉害。
  从皇帝制度到郡县制,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有时候意见一致,有时候产生分歧,但赵辰这边始终站在正确的一边,多少是让嬴政寄予厚望的。
  他很好奇,也很期待,赵辰能够带来什么更好的建议,这也算是极力让对方当官的原因之一,好的建议带来的变化,那是不可估量的。
  此刻的丞相王绾对于群臣的态度转变,可以说是早就已经是预料到了,也是沉住气,不喜形于色。
  他知道这次提议,肯定会影响到自身在群臣这边的声望。
  既然知晓,那么他这么做,肯定是有着自己的道理存在。
  王绾听到嬴政放话让讨论,不禁将目光看向了在场的御史大夫冯劫和廷尉李斯等人。
  这些人的意见,还是很重要的。
  他现在还对于李斯否定自己提出来的分封诸位皇子到那燕、齐等偏远之地为王的建议,感到有些耿耿于怀,这次故意那么做,没有让群臣提前知晓,在朝堂上欲扬先抑,多少有些情绪在里面。
  任谁见到廷尉李斯这个后辈,不停地在自己面前上跳下蹿,对提议指手画脚,都会有些情绪的,无可厚非。
  “陛下,臣认为王相所言有理。”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最先站出来讲话的,不是向来积极的廷尉李斯,而是那御史大夫冯劫。
  冯劫神色严肃,手持玉质笏板,继续说道:
  “百万大军现在已经是完成了任务,理应解决接下来的调动。究竟是回撤,还是原地驻扎,亦或者调遣到其他的地方,都需要慎重考虑。
  所以,臣觉得王相在回撤百万大军这一点方面的提议,有一定的道理,具有可行性。但是,其余的两点,也需要提出比较合理的建议,这样各自比对以后,得出最合适的提议,才是负责任的表现。”
  嬴政微微颔首,御史大夫冯劫的态度很明显,在回撤大军这个提议方向,对方是认同丞相王绾的提议。只是,对方考虑的绝非这么一个提议方向,还有原地驻扎,或者是调遣到其他地方这两个提议方向,格局稍微更大一些,算是对刚才嬴政放话让自由讨论,发表各自更多看法的有力支持。
  他想了想,开口说道:“既然冯爱卿如此严明,那么朕就决定这三个提议方向,为接下来时间里诸位爱卿讨论的话题。暂且,不评价和不采纳丞相提出来的那个提议,而是等到三个提议方向,有更多合适的办法以后,最后才来选择三个提议方向中最为适合的提议,来安排百万大军将士们。诸位爱卿,觉得这个办法,意下如何啊?”
  群臣闻言,皆是颔首道:“陛下圣明!”
  待在角落里的赵辰听到这话,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好家伙,这算是头脑风暴吗?
  哦不对,更多的是广撒网,好捞鱼。
  能够在大秦帝国初建之时,待在大秦朝堂上的绝大多数官员,基本上都是对大秦统一天下的过程,提出了属于自身的不错建议,贡献了自身的力量,那么对方提出来的建议,肯定含金量方面不用多想。
  可以说,在这里的人,属于这个世界的天花板了。
  他们肯定是能够表达出来一个合适的提议,单独拿出来放在原来六大诸侯国内,也算是定国之策了。
  当然,提出来是一回事,能不能采纳就是另一回事了。
  赵辰觉得这个御史大夫冯劫还是挺厉害的,直接给了三条提议的赛道,以供群臣商讨。
  最后,肯定是能够拿出来这个时期,最为优秀的一套提议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大秦:失明三年,被祖龙偷听心声更新,第七十八章 广撒网,好捞鱼免费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