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上朝!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咸阳皇宫。
  手持玉质笏板的文武百官,已然是站立于大殿两侧,旁边的青铜梁柱子正在散发着冰凉气息。
  而在大殿的正上方华贵厚重的龙椅之上,一道威严的玄色身影端坐着,与其他人有着一层珠帘高悬而下隔绝,看不清具体的容颜。
  对方只是单单坐在那里,便是具有足够的威严,使得众人难以拥有足够的自信,抬起头来与之对视。
  而在其旁,还有着一人近身伺候。
  “陛下,赵掌柜已经来了。”
  赵高靠近嬴政耳边,小声低语道。
  他被嬴政下了死命令,绝对不能够在自身身份主动表明之前有所泄露。
  那一层珠帘,便是这般来头。
  其目的嘛,自然是为了防止可能存在的暴露身份。
  始皇帝嬴政闭上的眼眸,此刻睁了开来,凌冽的精芒从中一闪而过,他将目光落在了大殿文武百官最后那一列。
  由于议郎的特殊性,虽说是能够上朝,但自身官位品级就比较的靠后。
  在这文武百官之中,那肯定是到最后了……
  嬴政本以为能够看见赵辰兴奋的神情,没曾想见到对方依靠着青铜梁柱,闭着眼睛假寐,丝毫没有其他人初次上朝时候的模样,这让他感到有些错愕,对于赵辰的认知也是有了一些新的看法,认为对方在这方面超过了许多人。
  在赵辰旁边则是跟着而来的上官梅,本来对方应该是没有这个资格的,但是在经过与秦正先生联系以后,也就破例通融,可以跟随在赵辰的身边,只是不能够到处东张西望,也不能够将朝堂上的机密要事泄露出去。
  在嬴政看来,他要的是赵辰能够在这朝堂之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大秦天下的安宁稳定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在朝堂之上,赵辰自然是需要有人帮忙讲述情况的,否则如何能够发表比较准确的言论呢?
  那么,上官梅这个人就比较的不错,容易控制意外事故发生的情况,现在又依附于赵辰,危险系数大大降低,也能够把控。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赵辰喜欢有人跟在边上,没有人跟着的话,嬴政担心对方不习惯,回去以后便是要闹着辞官……
  【这个位置真不错,看来秦先生还是顾及着我和上官姑娘的,不至于成为所有官员的焦点。】
  赵辰感觉到背后青铜梁柱传来的冰凉,心里有些舒服的如此想道。
  在他的身边是上官梅,对方就没有赵辰这么强的心理素质了。
  上官梅看着那一个个级别不低的大秦官员,大气都不敢出一下,生怕将这些人的目光吸引过来,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至少,现在的上官梅和赵辰根本没有办法与之较量。
  像之前的咸阳令,和这些大秦官员相比,完全是没有资格,身份和地位悬殊过大,无从比较。
  “公子,咱们就在这里,是吗?”
  由于上官梅和赵辰两人是新面孔,且自身年纪又尚浅,外加上官梅作为整个朝堂之上唯一的女性,自然是很容易吸引到周围的那些官员的注意力。
  要不是现在大秦的始皇帝嬴政坐在上方,没有人敢肆意出声,或许现在上官梅和赵辰就不会像是这般有些惬意了。
  被人指指点点,肯定是不会少的。
  尽管没有人直接这么做,上官梅却依旧是有些不自在。她被上官家主培养了许久,怎么说在这样的场合应该不至于怯场,但是嘛,在这么多的大秦官员存在的地方,她这个有着楚国贵族身份的人,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的。
  君不见,偌大的楚国灰飞烟灭,其余的诸侯国皆是如此。
  哪怕是那些六国国君站在这大秦朝堂之上,也是会瑟瑟发抖,惶惶不可终日的。
  更何况是上官梅,倒是情有可原。
  赵辰能够听出来对方此刻内心的忐忑和紧张,他不免借此安慰道:“放心,上官姑娘,只要不主动惹事,一般来讲不会有人找我们麻烦的。就算是有不开眼的找麻烦,那么大可以直接告状,有他们好果子吃的。所以,咱们算是立于不败之地。”
  赵辰的话语,被临近的数名官员听见了,对方心里的蠢蠢欲动,顿时被熄灭了。
  也是。
  相比于想要知道赵辰和上官梅来历的好奇,这些人觉得自己还是管住嘴,莫要因小失大才是。
  能够站在这大秦朝堂之上的官员,其本身就已经是超过了绝大多数的人,自然也不可能说没有脑子,到处树敌。
  最关键的地方,也是最令人好奇的地方,那就是上官梅这个女子,竟是能够登上大秦朝堂,要说背后没有人支持,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样呀,那我就待在公子身边,尽量不惹是生非。”
  上官梅轻轻点了点头,心里的紧张情绪,也算是消散了很多。尤其是在发现这些大秦官员并没有传闻之中的那样,如同财狼虎豹,见人就咬以后,她就更加平静下来。
  主要还是不能够惹麻烦,她心里也知道朝堂之上肯定是会有纠纷存在的,要是因她的问题,使得赵辰受到责罚,以至于仕途中断,那可就罪大了。
  赵辰对此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继续说话。
  他的处事态度很简单和纯粹,那就是能摸鱼就摸鱼,绝对不会积极到抢人风头,无缘无故给自己树立大敌。
  只不过,有人想要摸鱼混时间,却也有人想要有人积极有所作为。
  “诸位,有何事情,直接上奏即可。”
  在嬴政的示意之下,赵高尖锐着嗓子,提醒道。
  站在文武百官前面的是三公九卿,其中丞相乃是王绾,主要职责是帮助始皇帝处理大秦天下的政事,而御史大夫则执掌群臣奏章,下达始皇帝吩咐的诏令,还有最重要的监察大秦各事务的职责。
  至于太尉嘛,主要是管理军事方面的,平时不常置,暂无。
  九卿包括掌管皇宫保卫的卫尉,掌管警卫事务的郎中令,掌管宫廷车马的太仆,掌管司法诉讼的廷尉,李斯就是这个官职,还有掌管外部交涉事务的典客,掌管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管皇室内部事务的宗正,掌管各个行业税收和工匠制造的少府,以及最后掌管大秦财政税收的治栗内史,咸阳令就属于这个内史管。
  赵辰虽然是在摸鱼,但也不会闲着无聊,真的打算一觉睡过去。
  在他的印象之中,这些大秦官员都是史册上的一个个符号,并没有现在这么鲜活。
  能够碰巧待在同样的地方上早朝,这种感觉对于赵辰来讲,还真是有些特殊,是他在美味轩和那些老百姓打交道无法感受到的异样情绪。
  “陛下,臣有事上奏。”
  丞相王绾不出意外地主动站出来,成为群臣上奏的第一个人,他手持着玉质笏板,开口说道。
  “奏!”
  赵高道。
  “陛下,臣认为大秦建立以后,囊括原有六大诸侯国所在领土和黔首等,应该着力往大一统,建立属于大秦的标准,来使得原六国黔首逐渐对大秦信服,捣毁六国残余势力妄图复国的根基,从这个层面上来,使得六国尽快融入我大秦!”
  王绾早就已经是有了腹稿,得到应允以后,自然是直接将此话抛出来了。
  “王相所言有理,朕认为可。”
  嬴政微微颔首,对于王绾的这个上奏,还算是比较的满意,他们横扫六国不就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嘛。
  现在大秦铁骑已经是将原六国故土踏平,暂时不可能有什么六国残余势力,能够立刻统领出来一支具有威胁力的军队。
  所以,现在的大秦从领土上而言,实现了大一统。
  再加上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以及郡县制的提出,算是给这偌大还没有稳固下来的大秦疆土,定下来了基本的框架,后面所提出来实施的事情,大方向都是往这里面填充。
  站在角落里的赵辰心头微动,这个说话的人,就是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始皇帝嬴政吗?
  光是听声音的话,还是很威严霸气的,让赵辰心里暗暗点头,倒是能够符合他的期待。
  只不过,让赵辰稍微感到有些古怪的地方,那就是这个始皇帝嬴政的声音,似乎有些耳熟,就好像是在哪里听到过一样。
  赵辰突然意识到极力引荐自己来这里的秦正先生,似乎没有什么动静了,是临时抱恙,没能够上早朝么。
  来的时候,赵辰就让上官梅注意秦正先生的行踪,有些可惜的就是没能够发现对方踪影。
  要是秦正先生在这里的话,那赵辰就有询问对方的想法了。
  “公子,这个陛下和身边的中车府令声音,好像有些耳熟诶。”
  不光是赵辰发现了声音的熟悉感,还有心思细腻的上官梅也发现了,并且凑到了赵辰耳边,以极为细微的声音说道。
  这是经过测试的,赵辰可以确保上官梅提醒自己的时候,不会生出事端来。
  临近的几个官员倒是能够听见,但是对方敢在这个时候开口吗?
  不可能的。
  只能够在心里吐槽数句话,心里寻思着记下赵辰和上官梅的形象,上完早朝以后再去告状。
  “是有点儿,刚才上奏的人是丞相王绾吗?”
  赵辰点了点头,认同上官梅的话,将注意力放在了这个丞相王绾的身上。
  在他的印象里,这个王绾可谓是在大秦存在的时光中,留下来了比较深刻的痕迹。
  嗯,说的就是关于皇帝制度和郡县制的事情。
  按照正常的发展情况来讲,对方和廷尉李斯会一起上奏,认为“泰皇”这个称号更适合嬴政。以及在关于实施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事情干上支持分封诸位皇子于齐、燕等等地方,以巩固大秦统治于六国故地。
  虽然这个丞相王绾只是提议分封部分皇子于部分六国故地,并没有全盘支持所谓的周代分封制,但是剖开事物来看本质的话,还是分封制,迟早会重现昔日诸侯乱战、兵戈不止的局面。
  至于其他的嘛,这个丞相王绾倒是没有太出奇的政绩留下来,身为三公之一,还没有李斯这个廷尉更加出名,也是有趣。
  当然,他的本职工作还是很认真的,这一点赵辰没有否定的意思。
  再怎么说,这王绾能够担任大秦首任丞相,其能力肯定是没得说。而且,自身又是数朝元老级人物,深谋远虑,出谋划策的本事不小。
  就是与始皇帝的治国理念,在大秦建立以后,便是有了差距,没能够揣摩到对方的心思。
  皇帝称号和郡县制这两件可谓是政绩的事情上,王绾很遗憾都没有把握住,以至于后面被更加受到重任的李斯所顶替。
  “是呀,也不知道会提出什么建议来。”
  上官梅可以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有幸见到,并且同处于一个大殿之中,瞧见这样的上朝情况,让她心情有些激动。
  “听下去就知道了,等会儿关注李廷尉。”
  赵辰笑了笑,提醒道。
  他其实知道上官梅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李斯这个廷尉身上。
  对方只是暂时放上官家主出咸阳狱,没有最终定下审案的结果,那么上官家主就有再次锒铛入狱的危险。
  经过昨天的调查,赵辰还是相信以李斯的能耐,基本上能够确定来龙去脉,并且锁定在了大秦公子胡亥和咸阳令阎乐的身上。
  只是嘛,这个就让李斯稍微有些纠结犯难了。
  他是忠诚于始皇帝嬴政的,但也是法家思想和秦律的坚定拥护和执行者,自然是容不得沙子。
  赵辰知道在对方没有担任丞相之前,所做的大多数事情,还算是比较的公正,在很多事情的提议和决断方面,非常的厉害,算是彪炳史册了。
  就是可惜,后面拉胯了,站错了队,以至于被腰斩于市,落得那般下场。
  此刻的丞相王绾得到始皇帝嬴政的认可,心里有些欣喜,却并不表现在脸上,继续说道:
  “陛下,现在六国已灭,臣认为应该将我大秦铁骑调回来,留下部分将士于六国故地镇守。”
  在王绾看来,大秦铁骑将士众多,长期外派到距离咸阳遥远的地方,肯定是有着很大风险的。再加上现在没有什么势力,能够阻碍大秦铁骑,那么就需要考虑收回庞大的军队。
  毕竟,将士在外,所消耗的粮草可谓是惊人。
  王绾本身就是大秦丞相,有必要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始皇帝嬴政进行权衡利弊,以及接下来大秦铁骑往什么地方调动,分配什么样的任务。
  那么强大的军队,必须有妥善的办法进行处理,而王绾的想法,就是调回大部分的将士,留着部分将士镇守六国故地。
  这些年的征战,可谓是劳民伤财,急需要尽快恢复才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大秦:失明三年,被祖龙偷听心声更新,第七十六章 上朝!免费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