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马上短衣多楚客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夜色如墨。
  应天府某处隐秘别院。
  烛光闪烁,极为昏暗,一些面目影藏在黑暗中的人坐在一起。
  “两河兵合尽红巾,岂有桃源可避秦?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
  有人唏嘘地开口。
  “如今淮人占据高位,我等终是难得重用啊……”
  另一人也愤愤不平地道:“而且我等做官,稍有差池,便是枭首诛族,鞭答凌辱,屯田工役稍有差池便是大罪,谁敢做官!?”
  “那些淮西武人,纵然有错,不过鞭挞削爵,上位太过纵容武人!”
  “嘘!”
  旁边有人示意他小声。
  “这也是无法,前元的文官多不愿出来,旧吏盘剥成性,各地荐举的官身,富户奢民,税户人才,能当官为吏者,上位都想着办法拉来做官儿了,就说这税户人才,纳税多便可做官儿,上位岂不知道会乱套?”
  “无人可用罢了……”
  又有个声音沙哑苍老,愤怒地道:“这新开的太学,不设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学正,监丞全都不设,搞出些稀奇古怪的校长教授主任,还任用简化字,实乃歪风邪气!”
  “我等,得想办法为各自谋个出路呀。”
  烛光扑腾闪烁,这些大明朝中官员开始小声密谋起来……
  东宫殿内。
  朱标难得空闲,和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坐在一起游玩。
  还有朱雄英的姐姐江都公主,妹妹宜伦郡主。
  一家人其乐融融。
  朱标宽润脸上带着一丝笑意,将朱雄英拉到了一边,望着陪着儿女们玩耍的继妃吕氏,小声道:“雄英,你不尊儒学,朝中的大臣们意见很大,就连你继母都不甚高兴。”
  朱标又看了看朱允炆。
  “朝中倒是有几个儒臣,极为喜欢允炆,有自荐为趣÷阁洗者,有请俸为伴读者……”
  朱雄英笑了笑,道:“此事甚好,父亲不妨顺水推舟,至于允炆,您说他信我的多些,还是听他母亲的多些?”
  朱标眯了眯眼。
  他将双手背在背后,面色沉凝,轻轻甩了甩袍袖:“若他年长几岁,定听他母亲,但他年岁尚幼,又多仰慕你这大哥,怕是要被你这大哥算计。”
  “爹,我这可不是算计!”
  朱雄英撇着嘴,小声道:“我这也是为了允炆好,他这性子,做不得大位,至于继母,哎,你也知道,许多事并非她能做主,我看她带进宫里的那些吕氏老人们,尽是些幺蛾子……”
  朱标闭了闭眼眸,复又睁开,略有一丝不忍:“为母亲者,终究是向着自己亲子些,此乃人性,父亲会给你一个交代的……”
  ……
  大明,广州。
  此处海贸繁盛,在元代时,和泉州一时瑜亮。
  元末,佛山南海人邵宗愚先起义兵,率兵马将近十万人攻打大元广东都元帅府佥事八撒刺不花,此人十分狡猾,且利用佛道之事蛊惑军心,攻下了广州。
  可是他攻下广州之后,不思整治广州民事,反而纵兵劫掠。
  甚至一定程度上,做的比元朝的蒙古兵更绝……
  于是,东莞伯何真率另外一支愤怒的两广乡族义兵将邵宗愚驱逐。
  但繁华的广州城,就此破败衰落,甚至一度比起元朝初年也没好到哪里去……
  当年,元朝攻打南宋,两广地区是主要战场,广州作为南宋当时最繁荣的海港之一,军民上下一心抵抗十分激烈,导致蒙古人在攻下广州城后,直接下令屠城……
  后来元朝建市舶司,因广州城残破不堪用,只得转而将市舶司设置在了福建泉州。
  此时,主管广东战事的是南雄侯赵庸,正率领一队兵马,在广州城外迎接东莞伯何真的座船。
  雄风烈烈,战旗招展。
  赵庸骑坐在高头大马上,他身材修长健硕,宽肩细腰,剑眉隆鼻,眸子淡漠。
  作为大明初代猛将天团的其中一员,他也是熟稔水军,既能打陆战也能在浅海作战的当世一流顶尖将才,早年和他哥哥赵仲中驻扎在巢湖水寨,后来投靠了朱元璋。
  结果大明和陈友谅大战时,赵庸和哥哥赵仲中镇守安庆,遇到了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
  此人堪称是元末时期神话般的人物,攻城拔寨如入无人之境,顶着枪林弹雨硬生生攻下了安庆,将赵仲中吓破了胆,一股脑从安庆逃回了应天,被愤怒的朱元璋直接斩了祭旗。
  赵庸做刑,本该问斩。
  好在,后来朱元璋在鄱阳湖水战也遇到了张定边,而且自己的座船差点被张定边攻下……
  没办法,张定边着实太猛。
  于是,朱元璋便将赵庸封为佥事,并提拔重用,南征北讨征战多年,在北伐时,是常遇春北伐军中的重要将领,军功赫赫。
  此人素有智谋,又知军事,而且善于明哲保身……
  当年常遇春北伐途中在军中暴卒,赵庸吓了一跳,觉得有可能是朱元璋下的手……
  因为大明的初代猛将天团,有好几员猛将都是身材魁梧,血气逆天之辈,结果暴卒。
  若是巧合,那也的确巧合。
  于是他在接替常遇春的新任北伐军统帅李文忠手下处处小心,后来北伐途中攻应昌时十分卖力,效死命表现自己还有用处,谁成想用力过头,拿了首功。
  若是论功欣赏,赵庸起码得封个国公……
  还要赐丹书铁券,免死金牌……
  此人平时并不好贪好财帛,也无贪墨良田之举,于是赵庸他一咬牙,决定自污,当时军中将校多纳妻妾,且军中有营妓,他却命手下检校告发自己在应昌私纳奴婢,违背了大明律法,向朱元璋哀告求罪。
  朱元璋见他识趣,便没封他国公,而是降罪封侯,南雄侯。
  身边检校前来拱手道:“侯爷,东莞伯座船还有一刻便到。”
  赵庸轻轻点了点头,他深吸一口气,抖了抖身上那便捷贴身的棉甲甲胄。
  这棉甲承托的他十分威武,但广州炎热,穿着气闷,他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自从他被封为南雄侯,来到两广地区之后,这里叛乱不断,也严重波及了江西和福建,导致赋税难收,赵庸着实是有苦说不出,南宋末年,这几个地区就因为山多路难,宗族堡垒林立反抗元军十分激烈,到了如今也是一样……
  此地久居的大族,要么是魏晋时期衣冠南渡的汉人,要么是北宋时期,南宋时期迁来的汉人,彼此之间以客居他乡自称,修建各种碉堡土楼,堡垒和堡垒之间结保甲互守,易守难攻。
  不仅收税困难,移民困难,捎带着老百姓的反抗心理也很强。
  元朝武力巅峰时期,打下十万里疆域,却根本无法让这里的土族世族臣服。
  即便是如今,大明喊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帜进来,他们仍旧有很强的戒心。
  赵庸在广东四处平乱,屡次建功,却恼于匪患杀之不尽……
  “赵中官,可知何真此来所为何事?”
  赵庸言语间,手中几十锭大明宝钞送上。
  他所称呼的赵中官,乃是如今大明泉州市舶司,专门处理琉球,安南,等国朝贡的内侍首领,是朱元璋派遣过来给琉球国中山王传令的太监,之前也是很得朱元璋信任。
  他这中官姓赵,和赵庸是本家,因此相交频繁。
  见了银钱,赵中官笑呵呵地捏了捏那大明宝钞,笑道:“南雄侯勿恼,咱家觉得,您多半要高升脱困啦,您瞧瞧送东莞伯来的是谁?”
  赵庸仔细看去,发现那海船挂的竟然是航海侯张赫的旗帜。
  他刚想说点什么,却猛地看到一物,不由眸子一缩……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在大明养生百年更新,第61章 马上短衣多楚客免费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