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赤子之心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31章赤子之心
  他们的代号叫影子。
  这两年来大家都已经领略到这些影子的厉害了。
  这一回祝麒麟从荆州拐道豫州,准备啃下这一块骨头后便可结束他的钦差之旅回到上京。
  却没想到在益州交州一路顺风顺水,临了了在豫州翻了车。
  秦骜右手食指轻轻扣击着桌面,上面摆着一张一指来宽的小纸条。
  写着从祝麒麟到豫州开始的种种事迹,包括他是如何处理好汝南的事情,又是如何到了颍川。
  到汝南时,他照样大张旗鼓的把自己的身份亮出来,不得不说大半的人还是有所忌惮。
  以汝南袁氏为首的大小世家和本地豪绅给他添了不少麻烦,但到底没能阻碍得了他的脚步。
  可到了颍川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大家明知道他的身份,却并不敬畏,反而隐隐有些仇恨的念头。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百姓都对徐氏的人格外有好感。
  修桥铺路,施粥赠药。
  徐氏不仅是当地最大的世家,也是“积善之家”。
  他们除了登记在案的私田,同样也有不少不在明面上的田地,毕竟这些田地是不需要缴纳赋税的,所得产息皆为世家私有。
  百姓租种徐氏的田地,和朝廷一样,只取四成佃租。
  而且徐氏圈占良田,并不像其他家族那般手段狠辣,反而回回都是如救世主一般,救人于危难之际。
  百姓不仅双手奉上祖传的良田,还要对徐氏感恩戴德。
  这就是徐氏的高明之处了。
  让秦骜不得不想起来那年景王特地跟他提起的茂县的徐县令。
  那也是个十里八乡闻名的好官。
  也正是因此,祝麒麟在颍川的行事受到很大的掣肘。
  别的地方他们还能利用当地民怨,给世家施压,在这里却是行不通的。
  这不?
  祝麒麟在颍川一县丈量土地时,和当地百姓发生冲突,甚至发生了械斗。
  他不愿伤害百姓,结果自己受了重伤。
  白老眯着眼睛,不明意味地感叹了一句:“小公爷赤子之心啊!”
  背后的人想借此事煽动民愤,让朝廷看到均田制并非如太子所说的那般民心所向,最好是逼朝廷放弃此事。
  可谁知偏偏祝小公爷受了重伤呢?
  他们没想要这个结果的。
  陈圭林很快带着人将在场的人悉数控制了起来。
  东西大营近千人,本来是跟着祝麒麟的。
  但他嫌人多办事儿不方便,觉得当地都是些百姓,而且这一路顺顺利利的,便有些掉以轻心。
  于是只带着陈圭林和两百人去了县里,其他人都留在了别处。
  事情法发生后,陈圭林迅速把人调了过来。
  东大营的人都是祝家亲信,见到自家小公子受了伤,那能善罢甘休?
  于是本该是一场朝廷倒行逆施罔顾百姓激起民愤的戏码,不知怎么就演变成了刁民谋害钦差大臣。
  陈圭林还特别夸张的从豫州守备府借来了重军,将整个颍川郡,尤其是徐氏所在的地方团团围住。
  徐家这才发觉有些失算了。
  若这钦差是别人也就罢了,偏偏是祝家的小公爷!
  他可是陛下的亲外甥,手里还拿着陛下的尚方宝剑呢!
  秦骜注意到了纸条下方的一个小标记:“小公爷无碍,但这是我们的机会。”
  上次江南的事,徐家只丢出来一个弃子,就全身而退。
  但他们却知道,谷梁坝决堤,把持江南盐政,谋杀太子,徐氏罪不可赦!
  王氏远在太原,即使树大根深,势力庞大,却也不可能在江南只手遮天,而和王氏合作最紧密的,就是徐氏。
  当初鼓动王氏主家出动死士在南司隶伏击太子的人,就有徐氏。
  所以东宫和徐氏之间的仇怨,没那么容易了解。
  白老也道:“正是,想必再过不久小公爷就能拿到证据了,徐氏这些年名声在外,背地里阴私却不少。”
  这些世家不入朝,却入世。
  在民间赚够了名声,有时候说话比官府还要有用。
  白老年纪大了,脑子却十分清醒。
  一听到小公爷无碍,却大张旗鼓恨不能昭告天下小公爷遭到袭击身受重伤,他就反应过来,这是小公爷要给徐家点颜色看看了。
  另一个谋士也道:“豫州守备既然已经围了徐氏,我们想想下一步要如何动作才能将此事妥善解决……”
  就算一时拿不下徐氏,让徐氏出点血是肯定的。
  豫州乃世家聚集之地,均田制若能在豫州顺利实施,对他们在兖州并州几处的人也有帮助。
  陛下除了派出祝家的小公爷,还派出了景王和益王亲自前往兖州和冀州等地各自负责均田制的推行。
  说来也巧,这两位王爷去的地方,不是自己封地所在,就是母族或者妻族所在。
  就连素来以老狐狸著称的老崔大人都不得不暗骂一句陛下才是真正的“老狐狸”。
  益王和景王身份不输祝家的小公爷,偏偏和世家又有那样的牵扯。
  叫他们怎么办?
  这是父皇交给他们的“重任”!
  他们能不完成?
  至于他们的母族和妻族,要怎么阻止?
  于是谢氏李氏吴氏等家族,无一不是在心底暗骂陛下厚颜无耻,阴险狡诈!
  书房里很快就商议了起来。
  你一个主意我一个主意,想着法子要趁着祝小公爷“身受重伤”一事,在徐氏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
  绛福轩里,
  小太监传话说太子殿下还在和詹事府的大人们议事,让他们母子不必等他用膳。
  陈福林闻言道:“知道了,让膳房那边准备些吃食,待会儿给诸位大人们送去。”
  如今东宫名义上是由杨侧妃打理的。
  可她也是个惫懒的,不知从哪里听说了她查账本事一流,每旬就让人带着账本来找她。
  还将东宫的事务分了一些给她。
  膳房便是其中之一。
  因为太子殿下时常在绛福轩用膳,这样也方便了她。
  至于其他人,自有份例在那摆着,按规矩办事就是了。
  再多的那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这些事情不算繁重,却也彰显了她与众不同的地位。
  毕竟之前太子妃禁足,东宫事务都是交给崔杨两位侧妃打理的。
  现在却越过了崔侧妃,太子显然也是同意的。
  陈福林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心里隐隐有些猜测。
  有些失望,有些遗憾。
  毕竟她曾经是真的把那人当成亲姐姐看待。
  还是有不少人背地里说她借助这个跳板飞上枝头,然后踹了这个跳板。
  不过也只能背地里说说。
  如今不知死活敢跳到她面前胡说八道的人,也就只有那么一个罢了。
  ——
  ??520耶今天(σ≧?≦)σ
  ?
  ????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