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这么好的驸马,朕怎能不好好待他?!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胡渠荷抿着嘴唇一笑,道:“先生说的是!”
  是个什么啊!李丽质心中一急,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
  不能带他回家。
  要是带他去自家家里,那他还不得怀疑这条路怎么这么熟悉啊!
  要是自作主张让张顿看到自己的爹娘,他不得蒙了?
  不仅他蒙,到时候自己也得蒙!
  甚至父亲和娘亲,也得愣住。
  “就这么定了!”
  正当李丽质想着该怎么拒绝,张顿认真的看着她道:“等这次回宫复完命,长质,我就跟你回你家一趟!”
  “……”
  李丽质张了张口,想要拒绝,可是看到张顿眼眸中的坚定神色,就知道现在拒绝。
  只会引起他的怀疑!
  “那……好吧。”
  李丽质想了想,拒绝是拒绝不了,那就只能从父亲和娘亲那边想想办法。
  张顿轻轻抚了抚她的秀发,笑着道:“我得想想我那老丈人喜欢什么东西,横不能空手过去吧。”
  其实可以的,毕竟你那老丈人,你已经很熟了!
  李丽质心中嘀咕着,面对张顿投来的目光,露出了一抹勉强的笑容。
  而此时,太极宫中。
  “哈哈哈哈!”
  长孙皇后身穿着一袭凤袍,刚刚来到甘露殿门口,就听到殿内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二哥,什么事这么开心?”
  长孙皇后好奇的走进去,声音温和的说道。
  “观音婢,你若不来,朕还打算差人叫你。”
  李二喜不自胜,冲着她招了招手,指着手中的奏折道:“你看看,都是张顿干的好事啊!”
  长孙皇后讶然道:“河东道那边来消息了?”
  这三个多月来,河东道的消息,也源源不断的传递到长安城。
  而一直负责传递消息的,是杜淹和长孙无忌。
  第一次看到传回的奏折,长孙皇后都为之揪心,他们一到大总管府,竟险些丧命。
  看到有张顿出手,他们转危为安,长孙皇后才松了口气。
  直到后来进展越来越顺利,长孙皇后脸上才多出了笑容。
  而李二,更是每天都在夸赞张顿办事得力,夸赞得到了一个好女婿。
  “是啊。”
  李二笑吟吟点头道:“还有五天,张顿和杜卿、无忌,就到长安城了。”
  他低头看了看奏折,忍俊不禁道:“观音婢,恐怕你想都想不到,朕看的是什么奏折。”
  说完,不等长孙皇后开口询问,便拍了拍奏折,对着奏折笑骂道:“这些奏折,全都是吏部送来的。”
  “上面写着,关内道的各县县令,全都跑到宫里,找吏部讨要张顿。”
  长孙皇后吃惊道:“还有这等事?”
  “是啊,你说这帮人,混账不混账!”
  李二摇着头,嘴角却微微勾起道:“张顿在河东道做的事,让河东道因祸得福。”
  “关内道的那些个县令,听说了这个消息,就想着希望能把张顿讨要过去,让张顿也帮帮他们所在的郡县。”
  “他们想的倒美!”
  李二哼了一声,道:“如此大材小用,朕岂能同意?此次来宫里要人的那些县令,朕都让吏部的人代为训斥,赶他们回去了!”
  “张顿不仅是朕的驸马,更是朕手中的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剑!朕想革除弊政,还得靠他!”
  说完,李二低头凝视着奏折,想了许久,方才缓缓开口道:
  “五日后,张顿就要回来了,此次他在河东道立了大功,观音婢,你说朕应该如何赏赐他的好?”
  长孙皇后俏脸上的神色也严肃了几分,道:“二哥,张顿不容易啊。”
  几个字,李二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嗯了一声道:“朕也是这样想。”
  “百官不待见张顿,因为他触犯了他们的利益,现在的他,在朝堂上就是孤臣。”
  “他是孤臣,不要紧!”
  “因为,朕就是他的靠山!”
  李二眼神坚定,将手中的奏折放在御案上,轻轻拍了拍,沉声道:“观音婢,朕知道怎么做了。”
  长孙皇后脸上露出笑容,将桌上的茶递给他,轻声道:“二哥心里有了主意,妾身就放心了,对于咱们这位女婿,要是二哥不对他好,不用丽质,妾身就第一个不答应。”
  “这么好的女婿,天下难找!”
  李二忍俊不禁道:“朕怎可能会对他不好?”
  ————
  翌日,照例要上早朝。
  一大清早,宫门口就已经站满了身穿各色官袍的文武百官。
  “听说了吗,杜公还有长孙公,他们就快回长安城了!”
  “这一趟他们都不容易啊,一去竟然就是三个多月!”
  “河东道那边传回消息,这次他们在那边做的事,深得当地百姓的人心啊。”
  “我也听说了,据传此次他们回京的路上,上万名百姓为之送行,好不热闹!”
  “哈哈哈,关内道的那帮县令,早他们一步来了宫里,你们猜怎么着,他们竟然来要人,竟然要那个张顿……”
  百官聚在一起,议论纷纷着。
  当有人提到“张顿”两个字的时候,议论声戛然而止。
  满朝文武,都沉默了。
  张顿,是他们避之不及的人。
  但偏偏这一次河东道的事,大体上都是他做出来的。
  河东道能因祸得福。
  就是因为他!
  “你们说……”就在此时,其中一个身穿红色官袍的大臣,眯着眼眸盯视着紧闭的宫门,沉声道:“今日早朝上,陛下会跟咱们说些什么?”
  闻言,众人更沉默了。
  用脑后勺猜,都能猜得出来。
  河东道那边的事,陛下肯定已经知晓,派出去的三位钦差,也马上就要回来了。
  这也意味着,对他们的封赏,今天就会廷议。
  杜淹,长孙无忌就不用说了,板上钉钉的有功。
  而居于首功的,是张顿!
  今天廷议,必然是对张顿的封赏,进行商议!
  这是文武百官万万不想见到的局面。
  他们恨不得给张顿议一个无功!
  但是可能吗?
  张顿简在帝心,真若如此,李二第一个就不答应!
  可若是对他大加封赏。
  百官心里又觉得膈应不已。
  张顿第一次为官,就是万年令。
  上任做的第一件事,是为一个寻常女子鸣不平。
  如果只是鸣不平,那也就罢了。
  偏偏他打鬼借钟馗,长孙无忌受到他的蒙骗,上了一个奏本,让陛下改了大唐律法当中,以铜赎罪的律法!
  害的他们这些当官的,现在每天都要提醒家中子弟,做事要小心。
  家里的人,难免不高兴。
  他们,更不爽快。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张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