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意了,不知民情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3章 大意了,不知民情
  朱升明显在炫耀,我家有很多美娇娘,很多小妾,孔兄你要不要体验一下?
  然而如此孟浪的举动,潘银莲却不生气,只是娇媚的撇了朱升一样,像是习以为常了一样。
  “这……还是算了吧。”
  孔宣嘴角抽搐,豪门子弟的放浪,他这三年来见多了。
  苏全忠说他在自己这个年纪,已经祸害过几十个小姑娘,真的很收敛了。
  如果你家有几千个女奴,生杀予夺都在你,也没有任何律法道德的约束,祸害几十个很多吗?
  只怕稍微有一点姿色的,你都会品尝一下。
  不要说无法无天的诸侯之子,就算孔宣这个现代灵魂,饱受道德约束,穿过来也想感受一下万花丛中过,每天换老婆是什么体验。
  那种放浪形骸,几乎是每一个诸侯子弟的通病。
  朱升这副病恹恹的样子,八成也是小时候放纵多了,酒色过度,阳气耗尽,才变成阴柔模样。
  “孔兄,你我一见如故,就不要推诿了,如果你能被比干少师看中,咱们俩还要一起去朝哥呢。”
  “这……成吧。”
  盛情难却,孔宣勉强点了点头。
  这朱升一看就是个八面玲珑的家伙,将来入朝为官,有这种人帮衬着,好处多多。
  至于他那家眷,小妾什么的,孔宣却没有丝毫念想。
  胭脂俗粉,咱真看不上。
  众人并没有直接去朱升的府邸,而是先来到崇城的内城。
  城墙外墙上贴着大大的招贤榜,写纣王是圣明之君,希望广开言路什么的。
  四周人山人海,百姓蜂拥,不一会,差役又来贴了张榜子。
  表示考虑到这次招贤纳士,大家都很积极,所以延期半个月,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
  总之就是只要你有才华,能通过应试,不论出身,都可以入朝为官。
  光是不问出身这一条,就足以引起轰动了。
  商汤六百年来,就从来没有不问出身的事情。
  也没有奴隶去当官的,更没有平头百姓能位列朝堂的。
  全都是士族子弟,诸侯之家,把持着天下大权。
  出身几乎决定一切,如果你穿过来当了奴隶,那真是十八层地狱的开局。
  说实话,就连孔宣这个现代灵魂,深受人权观念的熏陶,都不太会收奴隶当义从。
  他的七十二义从,也基本都是豪强权贵。
  这不是他看不起奴隶阶层。
  而是奴隶里面,基本没有识字的,长期营养不良,饱受剥削,长得也都骨瘦如柴,身材矮小,脑子更是不开窍。
  同样是教书育人,同样的道理,你教他们要费十倍的功夫,他还未必能学会。
  而且收了奴隶,他对你半点帮助都没有,全靠你对他付出。
  既然同样是收义从,何不收些省心的,人高马大的,有点学问基础的?
  “纣王还是大意了,没有了解民情。”
  孔宣摇了摇头,知道商朝的动荡,很快就要开始了。
  不问出身固然好,但实际效果,却是一丁点都没有。
  社会资源都集中在士族豪门身上,会读书写字,有才华的也全都是富家子弟,因为他们有传承,有族里的长辈教导,这些资源底层百姓去哪偷?
  又怎么能变成有学之士?
  难道还指望他无师自通,凭空创造文字?
  所以不问出身只是一纸空谈。
  不但没有好处,还会触犯那些既得利益者。
  他们世世代代的努力,才能位列朝堂,成为天下名士,你让一个出身低微的人,不需要资历,一下子和他们平起平坐,那帮权贵岂能甘心?
  只怕朝堂上已经风起云涌,君臣激烈对峙了,说不准还会有士大夫撞死。
  朱升瞅了几眼延期榜单,有些担忧地说道:
  “看来这次参与应试的才子很多,竞争激烈,只怕会影响到我们。”
  “你想多了。”
  孔宣摇头说:
  “事实和你想的正好相反,突然延期十五天,不是人多,而是参与的人太少,通过应试的才子更少,导致比干回去没法交差,才不得不延期。”
  “……”
  朱升愣了一下,恍然道:
  “你说的有道理,反正我祖父就封锁了朝廷招贤的消息,除了我,侯国内一个来应试的都没有,大家都如此,参与应试的也只剩下崇城本地人了,只怕崇侯虎要哭死。”
  “那也未必,如果比干来之前,崇侯虎便下令禁止崇州百姓参与应试,只怕也没人敢违逆他的意思,就算比干问起来,崇侯虎也能装傻充愣,百姓不愿意参加,你能怪我吗?”
  “那这次应试,我们应该也有机会。”
  高继能他们乐了。
  一众义从的水平只能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和才子不靠边,却又比普通人强得多。
  这些天经过孔宣的恶补,道德文章还是能写几句的,有机会蒙混过关。
  至于武关,对他们这群彪悍豪强来说,应该没什么难度。
  “既然不着急了,那我们就先回去养精蓄锐,等状态好了再来考。”
  孔宣说完,义从们和朱升都纷纷点头,准备打道回府。
  ……
  正如孔宣所料,此刻的比甘面色铁青,怒气几乎要从眼里冲出来。
  他来崇城已经一个月看,应试的考生却不过千人,而且大部分都是犯过事的游侠,抱着侥幸心理来碰瓷。
  能过文关的,只有区区十人,百中无一。
  这十人里面,身强体壮,能过武关的,只剩下两人。
  本来他还想考验一下学子们的才华,这下也免了,再考真就得剃光头了。
  “各路诸侯,皆是竖子!”
  比干在心里怒骂着,嘴上却没有出声,免得祸从口出。
  纣王初登大宝没几年,功绩尚浅,还要仰仗诸侯们维持天下安稳。
  尤其面对东西南北四大诸侯,比干也得小心翼翼。
  纣王想重用一些非士族子弟,他是赞同的。
  只有这样才能削弱各路诸侯的影响力,加强王庭的统治能力,所以他这个朝堂大佬,纣王的叔叔,才不远千里跑到崇城来。
  却没想到,一个月只招了两个才学平庸的子弟,几乎等于没有收获。
  哪怕比干修养深厚,也怒了。
  实在不行,他就只能带着那十个通过文关的子弟,还有几个关系户回去复命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