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万寿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嬷嬷?如今就是专门管理几个庄子账目的,这一听西门关来了人,今年上半年的账可是才送来没多久,不过既然拿了主子的印信来,想必也是出了什么事情。
  “先别告诉主子,等我去看了再说,主子现在的情况都长点心。”张嬷嬷起身,准备亲自去看看。
  这一见面,张嬷嬷就将人认出来了,二管事看到是张嬷嬷,连忙行礼。
  “张嬷嬷安,夫人可是在忙?”一般来说这事情也能与张嬷嬷说,不过想到关乎主子私事,二管事也没一下就张口。
  “夫人如今怀有身孕,正是特殊的时候,可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禀报?”张嬷嬷让人上茶,对于面前这位二管事还是有了解的。
  “原来如此,那还真不能直接跟夫人说,是这样的……”
  二管事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以及李家大房扯着李青青世子妃这面大旗做的那些事情说了一遍,像这样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亲戚不论哪个宗族都有。
  但是李青青与这些宗族不同的就是李青青只有一个人,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得来的,明明做了好事,但是却让这些人给抹黑了,这让真正在意亲近李青青的人怎么能接受。
  张嬷嬷闻言只恨自己此时不在西门关,当初他们被送到李青青身边的时候就已经了解清楚自己将要伺候的主子的所有信息,对于李家包括李青青的亲娘张嬷嬷与王嬷嬷两人都没有任何好感。
  原本就已经可以说没什么关系了,要不是自己主子重感情,李家哪里来的那厚脸皮来攀亲,还是分了家的隔房。
  “这事也多亏你来了说了,只怕那边到时候还会起心思来这京都,幸好提前知道了。
  对了,你那侄儿既然能进京赶考,也是有学识的,如今正好赶上万寿宴,外边只怕不容易找地方居住,你将人带到府里来,给你们安排到西厢去。
  那里有单独的小院,离角门也近,进出方便,也清净,适合考生看书,这万寿宴后半个月就准备开考了,这段时间就住府里便可。”
  “有劳嬷嬷安排了。”二管事也高兴,能够住进郑国公府,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经借了郑国公府的势力了,还给安排了独居的小院,这简直是天大的恩赐,要知道一般奴才可没有这个待遇。
  张嬷嬷让人先带二管事去了小院,让人先收拾着,然后找了王嬷嬷进行商量,最后一致决定先瞒着李青青这个主子,世子爷不在家中,只能先与大夫人通报。
  “居然有此事,你们二人做得对,不要与世子妃先说,这事情本夫人会派人去查实,人安排在西厢也不错,顺便送些书籍过去,毕竟是要赶考的学子,让伺候世子妃的下人们嘴巴再紧一些,一切都等世子妃平安诞下子嗣再说。”
  大夫人闻言差点将茶水扔了出去,尤其是当知道李家那些人是如何对待李青青的,更是气恼,这样好的一个姑娘居然没能得到好的对待。
  大夫人又怕郑国公知道了这事操心,于是只私下与三夫人商量了之后派人去查,好在二管事来之前也查到了一些线索,顺着这线,大夫人让下边的人去查,才三天便有了蛛丝马迹,怎么也没想到居然跟宫里有关系。
  随后再想,这关系有还真是再正常不过,毕竟李青青碍了宫里贵妃的眼,还拦住了德容公主的路,虽然德妃被贬,但是这事却是三皇子安排的,好在郑国公府有家规在前护着,不然真让这么一位公主嫁进来,日子还不得鸡飞狗跳的。
  只是如今德妃一派被贬,那私底下作乱的人却没有停手,只怕还有其他牵扯,只是没有那么容易查出来,如今青青的身份不同不说,青青的存在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大夫人不得不深思,越发不敢放松。
  “表舅舅,咱们真的要住进郑国公府?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虽然走的不是正门,但是书生还是知道要去的地方是何处,毕竟他们是从正门绕到这角门的。
  “给老子注意一些,要是敢惹事,就是亲儿子同样收拾你。”看着自己表侄子这没出息的模样,二管事有些恨铁不成钢。
  “表舅舅放心,绝对不惹事,不过明天一早我还想赶早到考场那边排队领解析,出门太早会不会有影响?”大儒们参与了的,他一点都舍不得放过啊!不行今晚去排队也可以的。
  “不用瞎操心,这事安排好了,你小子就老老实实的就行,考不上状元无所谓,但是要是连个名次都没有,你就等着吧……”二管事双眼冒绿光的看着自己侄子,能借上郑国公府的势力,自家这表侄子还考不上真是白学了。
  等到了第二日,二管事才发现更大的惊喜等着自己那傻表侄呢,越发觉得要是自己这表侄考不上,以后自己都没脸了,愧对主子看重。
  李青青因为身怀双胎,皇帝特许了软轿将李青青从宫门抬到了举办庆典的宫殿外,过了一些重要仪式之后,更是让皇后特许让李青青先出宫回府休养。
  皇后本就得了李青青的好处,自然也乐意做这个面子,于是乎在别的官夫人心中苦哈哈,脸上还得挂着笑等待宫宴的时候,李青青已经回到了郑国公府里休息了,郑国公、大夫人和三夫人自然就不能那么轻易的离开了。
  天赐街早早的就有千名孩童头系红色喜庆彩带排着队等候发放启蒙书了,那三排齐刷刷的童子看着就让人欢喜,整个天赐街更是彩灯高挂红旗飘飘。
  整个京都都热闹非凡,没有番邦与他国使者,皇帝这一次的万寿宴办得格外的顺心,一整天下来,还抽了一个时辰与民同乐,在宫墙之上看适龄童子领取启蒙书,听了孩子们清脆的祝寿词,不是很长,但是格外的让人欣喜。
  只要想想下面这些童子十年之后便可入考场最后进入到朝堂,一批接着一批的人才,皇帝就满心的宏图好治,想要做得更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