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兴献王沩守云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下午日侧,太平府,太平山西麓,兴献王府大门口。
  王府前无无阙,也无阀阅!
  王府大门是五间三启门,门前七级台阶,门廊下站着四名门卫。
  符为恭与三名弟子将马匹拴在门口的马桩上。
  三名弟子在阶下等候,符为恭一人走上台阶。
  “止步!”
  两名护卫上前阻路,从一侧的门房里走出一个六十多岁的阍者,询问道:
  “来者何人?”
  符为恭拱手道:
  “老丈!烦请通禀一声,‘笏山’使者,请见兴献王!”
  阍者闻言有些疑惑的问道:
  “笏山使者?可有拜贴?”
  符为恭递上拜帖,阍者正要打开查看,被符为恭单手摁住。
  “此帖请兴献王亲启!”
  阍者有些生气,怒斥道:
  “你这使者好生无礼!”
  符为恭也不着恼,从怀中掏出一块崭新的银鱼符递给阍者。
  银鱼符上书:
  “王命御赐”、“正治少卿”、“永昌城西琅琊台符氏为恭佩”、“永川贰佰陆拾陆年”
  阍者拿着鱼符不明所以。了,符为恭解释道:
  “这是小可的身份凭证,也算是信物,请老丈一并呈给兴献王!”
  阍者拿着银鱼符躬身见礼,说道:
  “大人身份清贵,可是…”
  阍者依然要看拜帖,符为恭按着拜帖,继续说道:
  “此乃我家主人之拜帖,事关机密,必须兴献王亲启,还请老丈见谅。”
  “主人?”阍者十分惊讶,心道:
  (以三品正治少卿为使者!这主人是何许人也?)
  阍者看了眼符为恭,又看了看手上的拜帖,犹豫片刻后说道:
  “大人稍待,小人这就去禀报!”
  “多谢老丈!”符为恭拱手。
  阍者走到一侧的门房,与里面的说了两句话,转身从侧门跑进王府。
  ……
  王府书房,一个六十余岁、身着白绢道服、大耳长须的男子正在看书。
  身后挂着一副楹联: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书僮进门跪地,双手呈上拜帖,禀报道:
  “王爷!府外有笏山使者求见!”
  “谁?”兴献王放下书本疑问道。
  “禀王爷!来人自称笏山使者”
  哐~
  兴献王匆忙起身,走到书僮身边,一把抄过拜帖,打开直接看落款:
  “甥木天清拜上”六个字映入眼帘!
  兴献王连忙合上拜帖,顾不得看其余字。看着书僮,眼中满是冷意,沉声问道:
  “你打开看了吗?”
  书房门口的侍卫闻言攥紧了腰刀,偏头盯着书僮的后背。
  书僮听到兴献王声音中的冷意,又感受到如芒在背,顿时一个激灵,连忙回答道:
  “小的没看!门房说来人要王爷亲启,这是来人的信物!”
  书僮双手呈上信物,门口的阍者,也连忙跪下,说道:
  “禀王爷!来人不许小的查看拜帖,说是,事关机密、必须王爷亲启!”
  兴献王拿起书僮手中的银鱼符,翻过来一看上面的篆刻,瞳孔骤缩。
  “正治少卿…西琅琊台…符…为恭…永川!!!”
  兴献王拿着拜帖和银鱼符,命令道:
  “将使者请到大堂”
  “是!”
  阍者领命,正要起身。
  “等等!”
  兴献王出声阻止,然后在房间内缓缓踱步,看着手中的拜帖和银鱼符,眉头紧锁。
  走了三五步后,兴献王命令道:
  “不要将他请到大堂了!就带到书房来!”
  “是!”阍者应命,起身向府门口跑去。
  “来人!给本王更衣!”
  ……
  片刻后,书房门口。
  阍者带着符为恭走了过来。
  两名侍卫上前拦住,作势搜身。
  符为恭毫不在意,两手张开,任其施为。
  “不用搜了,请客人进来!”兴献王的声音从书房内传出。
  两名侍卫闻言让道,书僮躬身邀请道:
  “请进!”
  符为恭点点头,走进书房,兴献王坐在书桌后面,对着书房外喊道:
  “计门、泰忿!”
  “臣在!”两名侍卫走进书房。
  “任何人不得靠近!违者格杀!”
  “是!”
  两名侍卫出门后,符为恭才对着兴献王拱手见礼:
  “小可符为恭!拜见兴献王!”
  “请起!”
  符为恭闻言起身,兴献王盯着符为恭审视,呐呐道:
  “符为恭?笏山使者?”
  符为恭也不废话,双手在胸前结印,直接显化出【玉胎玺】。
  兴献王看着玉玺,点点说道:
  “【玉胎五龙玺】!果然是符家人!”
  符为恭收起玉玺,回应道:
  “符家!符为恭,现为‘笏山主人’麾下,牛马走!”
  兴献王摆摆手说道:
  “此处没有外人,符少卿不必晦言。”
  符为恭点点头,兴献王继续问道:
  “太子殿下…安好!”
  “君上躬安!”
  “好!躬安就好!”
  兴献王欣慰的点点头,将银鱼符放在书桌外侧,然后指着一旁的椅子说道:
  “符少卿请坐!”
  符为恭拿过银鱼符,也不客气,直接坐下。
  兴献王这才拿起拜帖翻看,片刻后放下拜帖说道:
  “太子殿下有意莅临渊氏?”
  “正是!不知兴献王殿下是否愿意接待?”
  符为恭说完,紧盯着兴献王,观察他的反应,稍显无礼。
  兴献王毫不在意,回应道:
  “渊氏求之不得!自成祖朝开始,我渊氏三家与永川世代联姻,至今三百余年了!
  太子殿下在拜帖中,以外甥自居,渊氏岂能拒亲于门外?”
  如此大事,兴献王答应的太痛快了,符为恭有些难以置信,皱眉说道:
  “请恕下官冒昧,此事王爷不若与族人们商议一番,考虑清楚的好!
  下官在府中等候几日也无妨!”
  兴献王闻言失笑摇头。
  “符少卿!本王沩守云,渊氏第十七代家主,接待太子殿下一事,本王一言而决!”
  符为恭见沩守云,说话斩钉截铁,也不好再说什么,起身从掏出一封信,递给沩守云。
  就是沐君白写给亲娘舅的那封信。
  “这是君上写给兴乐公的信,还请王爷转交!”
  沩守云接过信封,皱眉问道:
  “太子殿下身边没有永川老臣了吗?”
  符为恭闻言疑惑不解。
  “兴献王何意?”
  沩守云反问道:
  “此信你为何不直接交给汲守天,却要本王转交?”
  “这…”
  符为恭犹豫片刻,回答道:
  “君上担心兴乐公为难,所以请王爷转交!
  此事与君上身边,有没有永川老臣,有何关系?”
  “唉!”
  沩守云轻叹道:
  “殿下身边若有永川老臣提醒,就不会多次一举了!”
  符为恭闻言疑惑:
  “王爷何意?”
  “以渊氏和永川的关系,这封信你直接交给汲守天,他也没什么为难的!”
  沩守云说着,起身看向墙上的楹,然后轻吟道:
  “和德承太广,忠厚绪仙康,同永长兴家,殿守怀德远。”
  吟罢转身看向符为恭,问道:
  “你知道本王念得是什么吗?”
  符为恭摇头表示不知。
  “这是渊氏三家的字辈!”沩守云回答道。
  符为恭惊讶道:
  “王爷!这‘承、兴’二字需要避讳吧?
  下官记得大恒皇族的字辈是‘承帝日咨,翼辅佐卿,明发尔兴,宿岳麓庭,往求平定,万邦其宁。’
  渊氏的字辈犯了皇族两字,宁宗皇帝木承洲、思宗皇帝木承渚,宪宗皇帝木兴泗,渊氏可都需避讳啊?”
  “呵呵!渊氏特许无需避讳。”
  沩守云摇摇头,轻笑两声,继续说道:
  “先有渊氏的字辈,才有了木氏字辈,起初木氏是没有字辈的!
  木太启生子后,按照他与我家的关系辈分,给儿子起名承洲、承渚,晚年才给子孙排列了二十四代字辈!
  后来成祖武皇帝开木、渊联姻之先河,渊氏祖先又在渊氏十代字辈的基础上续了十代字辈!
  所以渊氏‘承、兴’字辈与木氏‘承、兴’是同一字辈!”
  沩守云说着,回身坐回座位,继续解释道:
  “最重要的是,祖先所续的字辈‘同永长兴家’!
  这不仅是字辈,也是祖宗遗命!”
  沩守云目光真挚,符为恭起身拱手道:
  “下官受教了!”
  沩守云压手,示意符为恭坐下,然后继续说道:
  “同永长兴家,渊氏于永川,如藤倚树、树倒藤解,永川罹难,渊氏乞能独活?
  十六年前,永川君厄国除!
  今时今日,渊氏苟延残喘!
  渊氏与永川一损俱损,难分彼此,太子殿下又何必思虑渊氏的态度呢?”
  沩守云说着,站起来对着符为恭拱手行礼道:
  “请尊驾代为转奏,永川庇护渊氏三百年,恩重如山!
  渊氏结草衔环难报,永川国主若志意复国,渊氏责无旁贷!”
  符为恭见状连忙起身,回礼道:
  “王爷放心!下官一定带到!”
  “渊氏!扫榻以待,敬候国主大驾!”
  “渊氏心意下官明了,下官这就回去禀告君上,告辞了!”
  “如此甚好!”沩守云点头回应。
  书僮送客,符为恭转身出门,返回白华京,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
  符为恭走后。
  “来人!”沩守云呼喊到
  “在!”小厮甲进门。
  “将这封信送到山上去,亲手交给兴乐公,告诉他,本王等他回话。”
  “是!”小厮甲出门。
  “来人!”
  “在!”小厮乙进门。
  “去水竹斋,请新兴侯来一趟。”
  “是!”小厮乙出门。
  沩守云看着桌上的拜帖,神色莫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