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胆的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哲和杨若是卡着点来到电视台的,而这会儿节目组的转播厅里,已经摆出了如临大敌的架势。
  主持人也直接由一个,给上了双保险,宋岩柏和伊钧水两大王牌一齐上阵,以确保直播过程的顺利。
  但凡有点儿什么意外状况,那就直接切换到两个主持人这边,估计总能凭经验给兜一下底的。
  就连副台长孙建国,都亲自过来坐镇了,好像生怕搞出一点儿什么不好的影响。
  陈哲两个人被送进来的时候,倒是没有受到什么不一样的区别对待,毕竟,人家也是“受难者”之一嘛。
  那么,就没必要互相为难了,大家一起尽量往好里做就可以了。
  寒暄客套什么的,就更没必要了,因为时间这会儿是真的非常重要。
  宋岩柏就拿着台本,直接和陈哲对流程。
  包括整个谈话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哪些问题?有哪些可以聊,哪些不愿意透露,哪些可以往深里谈?出现某些小状况时,要如何应对等等……
  反正,就一个目的,圆满完成这一期的节目。
  说白了,终究还是担心陈哲过于年轻,万一紧张了,就容易坏事儿。
  陈哲就笑眯眯的听着对方翻来覆去的传授经验,一边听还一边不时的点点头,那叫一个老实厚道。
  孙建国就在一边打气,“不要紧张,这种节目,其实和平常聚一起聊天,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讲究的就是放松和自然,不要往别的事情上想,尽可能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给展示出来,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陈哲一脸感激的冲副台长笑了笑,“就是放开了说呗?”
  孙建国哈哈大笑,“那必须的,就得大胆的说,从精神上放松下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显得更加真实嘛。”
  陈哲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您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多谢教诲。”
  孙副台长就一派慈眉善目的长者风范。
  他对于陈哲,可不是一无所知的。
  他亲哥哥,就是国科院的,也知道陈哲的一些底细,还知道这几天,对方在忙的究竟是什么事情。
  当然了,不会知道具体是关于哪方面的,但是能惊动国科院的,那肯定不是一般的那种普通项目。
  所以,像这样一个能给整个项目组的专家教授讲课的人,怎么可能会那么简单?
  这样的人,绝对是未来不可限量的。
  这也是他今天亲自过来坐镇的原因之一了,毕竟两不耽误嘛。
  一方面,表示一下自己对工作上的负责态度;
  另一方面,还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借机会和陈哲认识一下,给彼此留一个好印象,何乐而不为?
  只有站在一边显得安安静静的杨若,脸上虽然带着温婉的笑,肚子里却已经开始笑得要打跌了。
  也不知道等直播开始了,才发现陈哲不仅不会紧张,还有可能把所有人都给带歪了的时候,这些人的表情,又会如何?
  反正在她心里,还是隐隐有些小期待的……
  这个年代的演播厅,可没有后来的高端大气,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也远没有那么成熟。
  所以,就算是央妈,条件其实也就那样。
  而作为一档人物访谈类的节目,也就一个单人沙发和一个长条沙发并在了一起。
  单人的属于陈哲,宋岩柏和伊钧水挨着坐,摄像机也只有两台,真够寒酸的。
  开场白依旧还是宋岩柏的,“欢迎大家收看东方之子节目,浓缩人生精华,方显英雄本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全国各个领域,都涌现了无数的人才。
  “他们为各行各业,都做出了数之不尽的巨大贡献,也正是这些成就,在一直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得以不断的向前发展。
  “今天,我们就请到了一位青年俊才,他以21岁的年龄,就引起了整个世界的瞩目,他就是安阳工业学院的董事长,九天科技公司的总工程师,陈哲先生,欢迎你。”
  陈哲伸手和他握了握,“夸的有些过头了,这样真的好吗?”
  宋岩柏反应挺快的,“这是怀疑我们的记者在搜集材料上的能力吗?那我可以很认真的告诉你,我们电视台的记者,或许比你想象的更认真,也更努力,请看大屏幕。”
  另一边的大屏幕适时亮起,是几段人物采访。
  有丘成同的,也有陈盛申的,这两位都是海外华人在数学领域,曾经取得过无数成就的大佬。
  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却对陈哲毫不吝啬的夸奖了一番,并希望他能继续在数学领域继续深耕,不要辜负自己的天赋。
  这个还真是陈哲未曾想到的,他还以为那个采访组,仅仅是采访了自己周围的那些人呢。
  伊钧水看着陈哲,笑的很谦和,“怎么样,对于两位享誉全球的数学大家,所给予自己的殷切厚望,这会儿有什么感想?”
  要知道,这两位可都是在数学界排的上号的数学家。
  一位拿到过菲尔兹奖,另一个则拿到过沃尔夫奖,而这两个奖项,都可以算得上是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这可一点也都不夸张,属于实打实的硬实力。
  陈哲就笑了笑,“希望不至于让这些前辈们失望吧,毕竟,我本身学的可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
  宋岩柏:“对啊,这也正是最让人好奇的地方,你毕竟不是数学专业出身,竟然先后证明了谷山志村猜想和庞加莱猜想,是因为天赋真的高到了某种程度?”
  陈哲表情相当的淡然,“只能说是兴趣吧,我一直觉得兴趣才是一切求知的原动力,当你痴迷上了某一个领域,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尽办法,去不断的充实自己,进而深入的探索下去。
  “这会让你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然后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虽然不知道尽头在哪儿,却依旧会乐此不疲。”
  宋岩柏:“或许这本身就是一种天赋吧,但更多的人,却很难找到这种在求知路上的兴趣,反而觉的学习是一种很让人抗拒的事情。”
  陈哲再次笑了,“或许也是因人而异吧,个人的习惯、生活的环境、学习的氛围等,这些都可能左右一个人对于受教育上,或者认知层面上的差异。”
  伊钧水插话,“这种差异,你觉得更多的影响,是来自于父母、老师、同学还是朋友?”
  陈哲很直接的摇头,“这个是很难分得清的,或许是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或者根本就在于个人本身的原因,不一而足。
  “但是,如果非要找一个最能概括的大致原因的话,我想应该是教育体系吧……
  “毕竟,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完全摒弃掉了老祖宗因材施教的优良传统,把应试教育当成了主流。
  “这种主流有好的一面,但不可否认,同样也是存在某些弊端,那就是有些急功近利了,你刚才也提到了天赋,但是什么是天赋?是智商吗?
  “我觉得未必,智商只是一方面,因为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甚至是思维的发散性、活跃性。
  “而这些,恰恰都是填鸭式应试教育的反面,所以,这两者之间是需要有个度的,不是拿一个高分数就一定是好学生的,因为他们很可能,只是一些高分低能的代表。”
  宋岩柏心里开始跳了,这个话题说的就有些敏感了。
  于是说道:“好像也不尽然吧,这些年我们的高校,可是都一直做的很好的,也为我们国家的各大领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其实已经证明了这种制度上的优异。”
  陈哲就看了他一眼,“如果你仔细的深入了解一下,可能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因为往前推小二十年,我们在人才梯队培养上,其实是出现过断层的。
  “所以,特殊情况下,考虑最多的,肯定是如何补上这样的缺口,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既要顾眼前,也绝对不能不去考虑未来。
  “什么样的人才,才能代表未来,不是大批大批像是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那种所谓的人才,而是高精尖的人才。
  “是那种可以创造、可以创新、可以开拓突破、可以想他人之不能想,超越当前的现有科研成果,这才是人才。
  “打个比方,羊群里选择出一只最强壮的,其实很容易,但却终究成不了一头狮子。
  “咱们现在回头看看,恢复高考小二十年了,我们培养出过这样的人才吗?好像没有吧?”
  宋岩柏心里流泪了,偏了,咱们谈偏了……

章节目录